导读:本文包含了教师良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师良心,路径,探寻
教师良心论文文献综述
李臻辉[1](2017)在《教师良心的探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良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今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质疑则甚嚣尘上。教师良心体现在爱岗敬业、真心待人、团结执教。教师良心的探寻路径受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但是,教师良心最切实的路径是教师的自我探索与追求。(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17年06期)
马丽锋[2](2013)在《对教师良心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应该落实到实际工作言行中。切不可以随意用"问心无愧、对得起良心"来堂而皇之地搪塞应付工作。(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3年22期)
龙娇[3](2013)在《教师良心的丧失与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的良心是在教育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践行职业道德的重要前提。现阶段很多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良心因种种原因而遭受蒙蔽。拨开遮蔽良心的迷雾,使教师的良心得到回归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上旬刊)》期刊2013年06期)
吴元发,扈中平[4](2011)在《论教师良心拒绝与正当不服从及其限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假设教师具有"教学人员"与"学者"双重角色,尝试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区分为叁类,试图探讨教师基于不同角色而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论证"作为教学人员的教师"由于其职责特殊性,对第一、二类问题应该本着对社会秩序的关怀而进行服从,对第叁类问题可以私下运用自己的理性而进行良心拒绝。指明"作为学者的教师"对叁类问题都可以在公众场合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而采取不服从的态度。但基于两种角色的教师行为都应有严格的限度。(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王金福,韩志文[5](2011)在《教师良心杂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提到"良心"这个词。那么,什么是良心呢?恐怕就连许多以思考世界与人生问题为己任的大思想家也颇为费解,无法一一梳理作答。然而,"良心"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如今的"良心"已经成为伦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道德的基本范畴。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看来,良心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活动。良心的生发不是本性的再发现,不是天赋观念,而是在人们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概括起来说,良心是人们内心存在的(本文来源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期刊2011年25期)
若尘[6](2011)在《卖分数的教师良心何在》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仰恩大学近日开除了一名以“挂科”名义向学生收钱的林姓教师。以“挂科”为名向学生收钱的,不止林某一人。学生们在网上评论中点了多个教师的名字。据悉,2003年,该校一名即将调往南昌市公安局工作的年轻女教师,因为向学生收取1000多元“挂科费”而被学生拍照(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1-07-12)
李宏亮[7](2007)在《教师良心,还能让教育走多远?》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3月19日《江南时报》在头版报道了盐城市一位凭着良心兢兢业业从教30余年的普通乡村女教师——李华倒在讲台上的新闻,一时间,教师压力与"过劳死"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教师是(本文来源于《教书育人》期刊2007年22期)
吴向丽[8](2007)在《教师良心的遮蔽与澄明》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良心即教师的教育良心,是教师个体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义务的自觉认识以及在此基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教师良心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在教师个体意识中的有机统一。教师良心在教育实践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对自己应尽道德义务的自觉认识,其中包括:教师对教育的认识,对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教育效果的认识;教师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道德责任感;教师依据职业道德规范对自己的教育行为的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师在自我评价基础上产生的安宁、欣慰、自豪或不安、愧疚和悔恨的情感体验。教师良心是教师道德品质的起点和基础,它支配着教师的动机和行为,监督并调节教师行为的整个过程,并且对教师行为作出自我评价,进而不断强化教师的道德信念。教师良心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是由其教育经验和周围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共同造就的。教师只有投身教育实践中,才能产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育事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和道德关系。教育实践中所发生的事件,师生关系等,都能影响教师良心的辩别能力。并且,教师良心也只有通过教师在实践中认识和经验的积累才能不断发展。然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教育经验和认识的局限以及环境的制约,教师良心在教育实践中难免会遭遇遮蔽和澄明的曲折历程。教师良心可能受情绪、错误的认识和不良风气的遮蔽而变得麻木、迟钝;但同时也会随着教师的成长、认识的深化、经验的积累而得以澄明。教师良心的遮蔽对教育、对学生都产生莫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学生造成的伤害;而教师良心澄明之后则是教师愧疚、悔恨的内心之痛,这种情感体验同时又成为教师不断完善的动力。而要避免这种遭遇,就需要去除掉重重遮蔽,使教师良心得以澄明。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师对教育的认识,需要教师教育经验的积累。教师良心也正是在无数次遮蔽和澄明的曲折过程中不断成长,变得越加稳定和成熟。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也会少一些遗憾、少一些愧疚。(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7-04-20)
顾小宝,陈根荣[9](2005)在《教师良心:师德新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孔子的“可以为师矣!”到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再到陶行知的“爱满天下”,教师这一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总是崇高、神圣的,因为教师不但肩负着教书的使命,而且担当着育人的重任。是啊,学不高何以为师?身不正何以为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师德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笔者认为,在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前所未有的碰撞与整合中,当今时代,教师的“良心”应为师德的新内涵。(本文来源于《世界教育信息》期刊2005年04期)
顾小宝,陈根荣[10](2004)在《教师良心:师德新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孔子的“可以为师矣!”到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再到陶行知的“爱满天下”,教师这一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总是崇高的、神圣的,因为教师不但肩负着教书的工作,而且担当了育人的重任。是啊,学不高何以为师,身不正何以为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师德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笔者认为,在(本文来源于《班主任》期刊2004年12期)
教师良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应该落实到实际工作言行中。切不可以随意用"问心无愧、对得起良心"来堂而皇之地搪塞应付工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师良心论文参考文献
[1].李臻辉.教师良心的探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
[2].马丽锋.对教师良心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3
[3].龙娇.教师良心的丧失与回归[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
[4].吴元发,扈中平.论教师良心拒绝与正当不服从及其限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
[5].王金福,韩志文.教师良心杂谈[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
[6].若尘.卖分数的教师良心何在[N].中国青年报.2011
[7].李宏亮.教师良心,还能让教育走多远?[J].教书育人.2007
[8].吴向丽.教师良心的遮蔽与澄明[D].山东师范大学.2007
[9].顾小宝,陈根荣.教师良心:师德新内涵[J].世界教育信息.2005
[10].顾小宝,陈根荣.教师良心:师德新内涵[J].班主任.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