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杜鹃属植物菌根真菌的研究

三种杜鹃属植物菌根真菌的研究

论文摘要

杜鹃花是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植物的总称,是杜鹃花科(Ericaceae)的一个大属。其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卉之一,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花,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主要次生代谢产物是药物和化工原料的重要来源。此外,许多种杜鹃的木材色美,纹理细密,可作工艺品材料,浆果供食用;有些杜鹃花具有净化空气,改良与保护环境的作用。随着花卉产业和中药现代化及其环保的快速发展,人民对杜鹃花科植物的需求迅速增长。但杜鹃花科植物是浅根系植物,无大的主根,根系不发达,根纤细,根毛非常少。在自然状态下,只有在真菌与其根形成共生的菌根关系后,尤其是幼苗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由于幼苗生长困难,导致杜鹃花科植物的人工栽培相当困难。绝大部分杜鹃花科植物(如马缨杜鹃、露珠杜鹃、大白杜鹃等)繁育主要靠迁地保护、种子繁殖、扦插和种苗迁移驯化。但迁地保护方式难于快繁,种子繁育时间长,扦插生根困难,迁移驯化方式常受到资源与季节的限制,也不利于野生珍稀种质资源的保护等。同时由于人为的乱采滥挖,使其生境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日趋濒危。对杜鹃类菌根菌进行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马缨杜鹃、露珠杜鹃和大白杜鹃三种植物的菌根真菌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分离培养和菌种鉴定;且对上述三种杜鹃植物的组织培养、菌根真菌单菌剂与复合菌剂对其无菌幼苗和自然幼苗促生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于这三种杜鹃植物菌根真菌的分离方法,采用75%酒精与0.1%升汞相结合的表面消毒方法。用升汞的消毒时间1~10min均可,以1~4min为宜。菌根真菌在三种杜鹃植物根中的分布,主要是在表皮细胞中。本实验共分离到203个菌株,其中马缨杜鹃72株,露珠杜鹃74株,大白杜鹃57株。经初步形态鉴定,203个菌株分别隶属于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其中,子囊菌类占绝大部分,其次为半知菌,担子菌类较少。在分离到的上述三种杜鹃植物菌根真菌中,优势菌群主要为同一种子囊菌类真菌。在杜鹃植物组培试验中,种子萌发和芽诱导增殖的基本培养基均以WPM培养基作为较好;其中马缨杜鹃和露珠杜鹃种子萌发的激素配比分别以ZT 4.0mg/L+NAA0.2 mg/L和ZT 6.0mg/L+NAA0.05 mg/L诱导效果较好;较适合马缨杜鹃芽与露珠杜鹃芽的诱导增殖的激素配比分别为KT 4.0mg/L+NAA 0.1mg/L和ZT4.0mg/L+NAA0.1mg/L;大白杜鹃芽诱导的激素配比ZT 4.0mg/L+NAA0.1mg/L的诱导较佳,芽增殖的激素配比以ZT 6.0mg/L+NAA 0.05mg/L较好,增殖率达66.7%。12种菌根真菌的单菌株菌液与23种混合菌菌液对两种杜鹃植物无菌幼苗和自然幼苗促生的结果表明,27、28、29号单菌株菌液与4号混合菌菌液为马缨无菌幼苗促生培养的较佳菌液,其次是9号混合菌菌液;上述32种单菌株菌液与混合菌菌液对露珠自然幼苗促生效果:26、27、28、29号单菌株菌液较适合露珠自然幼苗的生长,8号混合菌菌液对露珠自然幼苗的促生效果最好,其次是6号与7号混合菌菌液的,再次是15与16号混合菌菌液的。

论文目录

  • 目录
  •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前言
  • 1 杜鹃植物简介
  • 2 杜鹃类菌根真菌的研究进展
  • 2.1 菌根研究的发展史及研究意义
  • 2.2 杜鹃类菌根的形成与特点
  • 2.3 杜鹃类菌根真菌的生理学特性
  • 2.4 杜鹃类菌根真菌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 2.5 杜鹃类菌根菌分类与分离培养研究状况
  • 2.6 杜鹃花科菌根真菌应用前景与研究趋势
  • 3 杜鹃属与三种杜鹃植物(大白杜鹃、露珠杜鹃和马缨杜鹃)的研究概况
  • 3.1 杜鹃属的研究概况
  • 3.2 大白杜鹃、露珠杜鹃和马缨杜鹃的研究概况
  • 4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马缨杜鹃、露珠杜鹃和大白杜鹃的菌根显微观察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马缨杜鹃、露珠杜鹃和大白杜鹃的菌根显微观察
  • 2.2 马缨杜鹃、露珠杜鹃和大白杜鹃菌根不同显微观察方法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三章 杜鹃类菌根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2.1. 样品的表面消毒方法及操作步骤
  • 1.2.2. 菌种的分离纯化
  • 1.2.3. 产孢结构的诱导
  • 1.2.4. 菌种的描述及鉴定
  • 1.2.5. 菌种的保存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马缨杜鹃、露珠杜鹃和大白杜鹃菌根真菌分离的结果与分析
  • 2.1.1 升汞处理时间对分离结果的影响
  • 2.1.2 三种杜鹃菌根表面灭菌与否的出菌时间比较
  • 2.1.3 三种杜鹃菌根灭菌与未灭菌的最后一次冲洗无菌水涂布培养结果
  • 2.1.4 培养基对马缨杜鹃、露珠杜鹃和大白杜鹃菌根组织培养的影响
  • 2.1.5 小结
  • 2.2 马缨杜鹃、露珠杜鹃和大白杜鹃菌根真菌的鉴定
  • 2.2.1 马缨杜鹃、露珠杜鹃和大白杜鹃菌根真菌的鉴定结果
  • 2.2.2 马缨杜鹃、露珠杜鹃和大白杜鹃的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 3. 讨论
  • 第四章 马缨杜鹃、露珠杜鹃和大白杜鹃组织培养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灭菌处理
  • 1.2.2 种子萌发
  • 1.2.3 马缨杜鹃、露珠杜鹃和大白杜鹃芽的诱导与增殖
  • 1.2.4 培养条件
  • 1.2.5 计算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马缨杜鹃和露珠杜鹃种子萌发情况
  • 2.1.1 基本培养基对马缨杜鹃与露珠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
  • 2.1.2 激素对马缨杜鹃和露珠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
  • 2.1.3 土壤瓶中马缨杜鹃与露珠杜鹃种子的萌发效果
  • 2.2 培养基对大白杜鹃、马缨杜鹃和露珠杜鹃芽诱导的影响
  • 2.3 激素对大白杜鹃、马缨杜鹃和露珠杜鹃芽诱导的影响
  • 2.4 培养基对大白杜鹃、马缨杜鹃和露珠杜鹃芽增殖的影响
  • 2.5 激素对大白杜鹃、马缨杜鹃和露珠杜鹃芽增殖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五章 马缨杜鹃、露珠杜鹃和大白杜鹃菌根真菌对马缨杜鹃和露珠杜鹃幼苗的促生作用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单菌株菌液与混合菌菌液培养基配制
  • 1.2.2 供试菌株活化与摇床培养
  • 1.2.3 单菌母液配制
  • 1.2.4 菌根真菌的单菌株菌液与混合菌菌液配制
  • 1.2.5 单菌株菌液和混合菌菌液对马缨杜鹃和露珠杜鹃幼苗的促生作用
  • 1.2.5.1 单菌株菌液和混合菌菌液对马缨杜鹃无菌幼苗的促生作用
  • 1.2.5.2 单菌株菌液和混合菌菌液对露珠杜鹃自然幼苗的促生作用
  • 1.2.6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单菌株菌液对马缨无菌幼苗的影响
  • 2.2 混合菌菌液对马缨无菌幼苗的影响
  • 2.3 单菌株菌液对露珠自然幼苗促生的影响
  • 2.4 混合菌菌液对露珠自然幼苗促生的影响
  • 3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
  • 图版
  • 相关论文文献

    • [1].《菌物学报》“菌根真菌专刊”征稿通知[J]. 菌物学报 2017(03)
    • [2].城市菌根真菌多样性、变化机制及功能应用[J]. 生态学报 2016(14)
    • [3].蚯蚓粪基质中添加菌根真菌和混合矿物对西瓜苗期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0(02)
    • [4].菌根真菌提高林木抗旱性研究进展[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5].菌根真菌对森林养分循环潜在贡献的研究进展[J]. 生物灾害科学 2018(03)
    • [6].接种菌根真菌对梨幼苗养分吸收与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南方果树 2016(02)
    • [7].菌根真菌对人工栽培滇重楼重金属元素的影响[J]. 中成药 2014(12)
    • [8].硝酸镧和兰科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生理特性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5(02)
    • [9].菌根真菌与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10].菌根真菌与接种时期对梨幼苗生长的影响[J]. 果树学报 2016(S1)
    • [11].丛枝菌根真菌提高黄瓜幼苗抗立枯病作用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4(S1)
    • [12].水分胁迫和接种菌根真菌对青冈栎根系形态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5(05)
    • [13].菌根真菌:植物的共生伙伴[J]. 知识就是力量 2017(12)
    • [14].土著菌根真菌和混生植物对羊草生长和磷营养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3(04)
    • [15].金线莲菌根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 现代食品科技 2012(09)
    • [16].菌根真菌与鹅毛玉凤花种子共生萌发研究[J]. 种子 2011(04)
    • [17].独蒜兰共生菌根真菌动态变化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09(10)
    • [18].菌根真菌对森林碳氮磷循环影响的研究进展[J]. 温带林业研究 2020(02)
    • [19].菌根真菌定殖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04)
    • [20].不同海拔的三种杓兰属植物与菌根真菌群落组成相关性[J]. 菌物学报 2019(06)
    • [21].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营养交换机制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0)
    • [22].菌根真菌促进植物生长的光合生理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 2015(05)
    • [23].菌根真菌对白梨树幼苗磷获取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4(08)
    • [24].菌根真菌促进植物吸收利用氮素机制的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12(05)
    • [25].菌根真菌对土壤呼吸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0(01)
    • [26].两种土壤基质条件下鸡眼草对水分胁迫和丛枝菌根真菌的响应[J]. 科技通报 2008(03)
    • [27].菌根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的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 2019(23)
    • [28].天山雪岭云杉森林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J]. 干旱区研究 2019(05)
    • [29].王二涛团队首次发现植物转运葡萄糖的“交通工具”[J]. 农药市场信息 2017(16)
    • [30].丛枝菌根真菌对再植毛桃生长和根际土壤结构的影响[J]. 中国南方果树 2014(06)

    标签:;  ;  ;  ;  

    三种杜鹃属植物菌根真菌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