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J-蛋白是一类包含J-结构域的分子伴侣家族蛋白。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拟南芥中存在120多种J-蛋白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J-蛋白分布在多种细胞器中。AtJ8是拟南芥叶绿体中的J-蛋白,目前关于它在生长发育及环境胁迫中的功能还未见报道。本文以AtJ8基因的T-DNA插入突变体为材料,比较了AtJ8突变体与野生型在生长发育和多种环境胁迫条件下表型差异,以此来研究AtJ8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可能功能。通过PCR方法鉴定并获得了AtJ8基因的T-DNA插入纯合突变体,用RT-PCR方法对纯合突变体进行了转录水平的鉴定,表明atj8-1突变体中没有相应基因的转录本,说明该基因由于T-DNA的插入而被敲掉;进一步实验显示atj8-1突变体中T-DNA是单拷贝插入。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对野生型和atj8-1突变体进行了生长发育表型的观察及分析。结果表明在萌发初期,atj8-1突变体的萌发率明显高于野生型,4天后突变体和野生型的萌发率达到基本一致。atj8-1突变体的根比野生型稍长,可能是由于突变体萌发较早的缘故。atj8-1突变体与野生型下胚轴的伸长没有明显的差异。表明AtJ8基因可能参与了种子萌发的调节。在几种环境胁迫条件下对野生型和atj8-1突变体进行了耐性的比较和分析。在冷胁迫、冻胁迫、热激胁迫后,atj8-1突变体和野生型幼苗的生活力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AtJ8基因没有参与抗冷、冻和热胁迫的调节过程。在盐胁迫、干旱胁迫后,atj8-1突变体的萌发率比野生型高,根的生长受影响较小进一步,我们检验了外源ABA对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影响。结果显示atj8-1突变体在种子萌发及绿色子叶出现方面对ABA处理较野生型不敏感;而在根生长方面,atj8-1突变体对ABA处理超敏感。以上结果表明AtJ8基因可能参与了渗透胁迫的调节过程,并且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ABA依赖途径的。通过实时定量检测,AtJ8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茎中的表达量次之,种荚中的表达量第三,在叶和花中的表达量最少。此外,我们还鉴定了另外3个拟南芥叶绿体J-蛋白基因(AtJ11, AtJ17, AtJ120)的T-DNA插入突变体,并做了初步的生长发育或环境胁迫下功能的研究,但几个突变体与野生型都没有发现明显的表型差异。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驯化和野生型树鼩消化道P物质的比较[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5(03)
- [2].转基因与野生型三角褐指藻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J]. 海洋湖沼通报 2014(01)
- [3].野生型和酶活缺失型人乙酰肝素酶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验证[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9(12)
- [4].天然同位素丰度野生型酵母细胞色素c构象变化的核磁共振检测[J]. 波谱学杂志 2019(04)
- [5].EGFR野生型肺腺癌的治疗策略[J]. 癌症进展 2012(06)
- [6].一株野生型婴幼儿轮状病毒的分离鉴定与毒力测定[J]. 现代预防医学 2016(11)
- [7].野生型MLK3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J]. 徐州医学院学报 2010(02)
- [8].野生型p53诱导基因1研究进展[J]. 重庆医学 2010(05)
- [9].人低氧诱导因子2α野生型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J]. 青海医药杂志 2018(12)
- [10].突变和野生型TDP-43对运动神经元电压门控钠通道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4(07)
- [11].Has-miR-31-3p表达与K-ras基因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抗EGFR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有关[J].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4(01)
- [12].人载脂蛋白M野生型和突变型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10)
- [13].野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诊疗进展[J]. 胃肠病学 2018(08)
- [14].野生型p53基因对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10(48)
- [15].水稻突变体对土壤汞胁迫耐性机理的初步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01)
- [16].2006年长春市儿童野生型麻疹病毒基因序列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08(10)
- [17].栽培型和野生型黄花蒿提取物对朱砂叶螨杀螨活性比较[J]. 生态学杂志 2011(07)
- [18].野生型和突变型肝豆状核变性蛋白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内过多铜的转运作用[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8(06)
- [19].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对人白血病细胞系生长的影响[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8(03)
- [20].厄洛替尼治疗EGFR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J]. 现代肿瘤医学 2017(11)
- [21].野生型PTEN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生物特性改变[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0(05)
- [22].野生型p53基因对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21)
- [23].cdh5-mRNA在野生型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11)
- [24].野生型CENP-E基因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与有效干扰质粒的筛选研究[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0(03)
- [25].FLOX联合Cetuximab对KRAS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并不获益[J]. 循证医学 2010(06)
- [26].野生型RASSF1A基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J]. 癌症 2008(09)
- [27].野生型IDH2有助于EB病毒依赖的代谢改变和肿瘤发生[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0(03)
- [28].野生型和A294G突变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与鉴定[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05)
- [29].南天竹栽培性状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06)
- [30].IDH2野生型/突变型基因慢病毒包装及鉴定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 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