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耳石症的护理体会

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耳石症的护理体会

王芳赵娟(安阳市中医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又称耳石症,是引起眩晕的最常见的内耳疾病,在耳性眩晕中发病率排在首位。BPPV的临床特点是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的位置时,所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在所有BPPV病例中,后半规管耳石症的发病率最高,并且采用手法复位疗效最好。现将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耳鼻喉科门诊收治的后半规管耳石症患者实施Epley手法复位治疗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关键词】半规管耳石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7-0274-0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78例后半规管耳石症患者中,男36例,女42例;年龄18~70岁,平均50岁;左侧19例,右侧50例,双侧9例;发病至就诊时间为4小时至3个月。

1.2诊断标准

所有纳入病例符合后半规管耳石症诊断标准[1]:1.头后仰时诱发一过性眩晕及眼震;2行Dix-Hallpike试验阳性。

1.3治疗方法

先行Dix-Hallpike试验:患者取仰卧位,肩平床头,头下挂床边与床面成30°向地面,检查者将患者头向任何一侧倾斜45°,出现潜伏期数秒、持续时间20-40秒眼震即为阳性反应,阳性侧即为患侧。确诊侧别后,让患者休息20分钟后再采用Epley手法复位2进行复位:1)让患者纵行坐在治疗床上,检查者在其背后扶头,头转向患耳45°。让患者快速躺下,肩平床沿,头下挂床边与床面成30°向地面,并以45°侧向患侧,保持此头位30秒以上或待眩晕消失后,2)保持头后仰位不变,将头逐渐转正,继续向对侧转45°,保持此体位30秒以上或待眩晕消失后,3)将头与躯干同时向健侧转90°,保持此头位30秒以上或待眩晕消失后,4)头转向正前方,让患者慢慢坐起,呈头直立位,头前倾20°。完成上述4个步骤为一个治疗循环。上述操作反复进行到任何位置均无眩晕和眼震后再重复一个循环。每次手法复位治疗一般不超过3个循环。如果首次治疗效果不佳,可隔日再做。

1.4治疗评价标准

治疗结果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3级。

(1)痊愈:复位后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

(2)有效:复位后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完全消失;

(3)无效:患者进行复位治疗后,眩晕和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加剧或转为其他类型眩晕。

2护理

2.1治疗前护理

2.1.1详细询问病史:病史两问法3是初步确定患者是否是BPPV的第一步,即询问患者起床与床上翻身是否出现眩晕。应注意眩晕发作的诱因和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眩晕与头位改变的关系,有无视物旋转及旋转的方向,有无恶心呕吐及倾倒等。有无耳鸣听力减退、耳胀或其他神经方面的症状,应进一步检查,排除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颅内病变等所致眩晕。

2.1.2协助做好专科检查:明确诊断,手法复位治疗前测量患者血压、脉搏,做好心电图检查,询问有无全身性疾病,必要时查脑电图,脑部CT。有未经控制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颈椎疾患、脊柱畸形、高龄者等不宜作手法复位治疗,以防意外。

2.1.3心理护理:因患者本身比较紧张,在复位前要有专职护理人员讲解手法复位的原理、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对于过于紧张的患者在复位前可给予镇静剂,对于眩晕程度严重的患者可在复位前30分钟给予口服眩晕停片或乘晕宁片,以减轻复位过程中的不适,使患者能够配合完成复位。

2.2复位时护理:在治疗室内准备好氧气、心电监护,抢救车等抢救设备及急救药品。复位过程中,护士在旁协助医生配合患者完成复位程序,如握紧患者的手,协助完成翻身动作,观察患者眼震情况,加强安全保护和呕吐物的护理,以免发生坠床和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复位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脉搏及可能出现的心脑血管意外、休克等。

2.3复位后护理。复位后嘱患者休息30分钟后再回家,切勿驾车返回。半卧位休息2个晚上,也就是说患者头部处于仰卧和直立之间,抬高45°。白天尽可能保持头部的垂直位置,不要护发和看牙医,不要进行头部的锻炼。2天后嘱患者保持健侧卧位1周,避免可能引起BPPV复发的诱发性头位,睡觉时垫上2个枕头,避免朝患侧卧位,不要过于抬头和低头,避免仰卧时头部过于后仰,尽量保持直立位。饮食上指导患者适当控制水和盐的摄入,宜食用富含钙质维生素及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烟酒刺激。

3结果

随访3个月,78例患者,痊愈55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有效率93%。44例无任何和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出现;29例出现不同程度头晕,对症治疗后症状基本控制;无效5例为双侧耳石症,手法治疗无效,经内科康复综合治疗后症状控制。

4讨论

BPPV是周围性眩晕中最常见的内耳疾病,它的发病在于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内耳石的变性与脱落,又漂浮在内淋巴液中随着头部的运动,这些变性的颗粒就会撞击半规管的感受器,形成眩晕的临床症状。目前针对BPPV的治疗,许多学者推荐复位手法。这是根据嵴顶结石症和管结石症理论而设计的,目的是使粘附于嵴顶的结石或游离漂浮于半规管长臂管腔内淋巴中的细小致密颗粒,通过头位有顺序的变动,使之从顶帽脱落或从半规管长臂管腔中经总脚或水平半规管脚进入椭圆囊,从而使半规管壶腹嵴顶及半规管腔内淋巴恢复正常的运动,消除了致病因素,症状获得缓解。Epley手法复位操作简单,易重复使用,疗效确切,被认为是后半规管耳石症最适宜的治疗方法。

总之,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简单、易行、有效,配合精细的心理护理和临床护理,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甚或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3):163-164

[2]张素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与治疗[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0):6-22

[3]马鑫,李蔷,余力生.病史两问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中的意义.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17(9):459-461

标签:;  ;  ;  

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耳石症的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