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执政能力研究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执政能力研究

论文题目: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执政能力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作者: 鲁军

导师: 周尚文

关键词: 戈尔巴乔夫,改革,执政能力

文献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20世纪后半期以来,处于社会转型进程中的众多社会主义国家,都遭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困扰,社会主义执政党必须适应时代要求的变化,改革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从理论上讲,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改革,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为党的根本性质、党的指导思想,与改革的根本目的相一致。然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改革非但没有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非但没有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反而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本文力图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坚持尊重历史与反映现实相结合,坚持学习他人学术成果与创新发展相结合,从研究戈尔巴乔夫改革入手,以新的视角探索改革与党的执政能力之关系,并提出党领导改革的一些思考。 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初期,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新经济政策与改革政治体制的设想,以及列宁晚年关于改革政治制度的理想和实践,体现了列宁领导的政党在执政革新上的最初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29年到1936年是斯大林模式的确立阶段。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就是“高度集中”,或叫“高度集权”。虽然斯大林模式在其前期对苏联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矛盾更加突出,已经到了不进行改革,其政治经济体制便难以适应社会客观要求的程度;换言之,斯大林模式已经成为阻碍苏联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首先对传统体制发动了冲击,之后的勃列日涅夫等人也对斯大林模式表达了改革的意图。但历史证明,改革均未取得成功。到了80年代中期,即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时,面对国内现状和世界发展转折的态势,改革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1985年3月至1988年6月,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初期,以“加速战略”为核心的经济改革,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以1988年6月召开的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为标志,改革的重点从经济体制转向了政治体制改革;改革的内容,已经从一般的“公开性”、“民主化”、“意见多元化”进一步发展到“权力中心从党向苏维埃转移”,改革的目标从原来的“完善社会主义”转变为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1989年11月26日戈尔巴乔夫在《真

论文目录:

论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起缘

第二节 研究的重点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戈尔巴乔夫执政前苏共的探索之路

第一节 列宁对苏共执政的最初探索

第二节 斯大林模式与改革

第三节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必然

第二章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发展变化

第一节 初期改革

第二节 以政治改革为重心

第三节 “11·26”理论文章

第四节 改革发生根本转折

第五节 改革的彻底失败

第三章 政治改革对苏共执政地位的挑战

第一节 “公开性”、“民主化”

第二节 “不留历史空白”

第三节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第四节 “一切权力归苏维埃”

第五节 “多党制”

第四章 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执政能力衰竭

第一节 缺乏把握改革正确方向的能力

第二节 缺乏选择科学战略和策略的能力

第三节 缺乏维护党内团结的能力

第四节 缺乏解决社会利益矛盾的能力

第五节 缺乏控制舆论导向的能力

第六节 缺乏遏制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能力

第七节 缺乏治党治国的能力

第八节 缺乏抵御“和平演变”的能力

第五章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后果

第一节 引发了党内外思想的混乱

第二节 加速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

第三节 加快了执政权力的失控

第四节 瓦解了党组织的肌体

第五节 加剧了民族矛盾的激化

第六章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教训

第一节 改革必须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第二节 党要寻找适合符合本国化的改革道路

第三节 党必须自我改革和完善,提高执政能力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4

参考文献

  • [1].苏联共产党基层党组织的产生、发展和衰亡[D]. 李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
  • [2].苏联共产党的执政理论及其实践研究[D]. 朱熙宁.南开大学2014
  • [3].苏联共产党制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1898-1991)[D]. 吴光明.中共中央党校2017
  • [4].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比较研究[D]. 禹海霞.山东大学2012
  • [5].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苏共公信力形成与丧失的逻辑[D]. 卿孟军.湖南师范大学2011
  • [6].时代性质判断与社会主义实践选择[D]. 孙新彭.天津师范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从合作到冲突:从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关系的演进看苏联解体[D]. 杨玥.吉林大学2013
  • [2].苏联模式的形成、僵化及其教训[D]. 程又中.华中师范大学2000
  • [3].苏联政治生活中的非制度化现象研究[D]. 郝宇青.华东师范大学2003
  • [4].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认识的演变(1949—1976)[D]. 邢和明.中共中央党校2004
  • [5].苏联干部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影响[D]. 冯佩成.华东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执政能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