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硒(Se)、锌(Zn)对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形成和累积有影响,但关于硒锌交互对茶树营养效应的影响及机理的探讨尚不多见。本研究以蒙顶山代表性茶树品种——蒙山9号(两年生)为试验材料,通过春、夏、秋三季茶树水培试验,研究了硒锌交互对茶树生长、根系活力、物质代谢和元素吸收等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单Se处理对茶树发芽数的影响不一样,中低Se浓度(Se<8.00mg/L)处理能增加发芽数,而高Se浓度(Se>8.00mg/L)抑制了茶树的发芽;单Zn处理均利于发芽数的增加;Se/Zn交互以(Zn<0.20mg/L与Se<8.00mg/L)浓度配合发芽数最多,效果较好。Se、Zn对茶树新根的数量与伸展速度有一定的影响。单Se处理,与对照相比,发新根数量随着Se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新根生长稀疏,少而短,在Se浓度(Se>8.00mg/L)时发根数仅为5条/株;单Zn处理促进了新根的生长,以Zn(0.10-0.40mg/L)浓度最利于茶树根系生长,新根密集,平均35.7条/株;Se/Zn交互在低Se/低Zn(Se<4.00mg/L与Zn<0.10mg/L)的处理时,发新根数量差异不明显,最长根为2.7cm,平均17.2~25.6条/株;Se/Zn交互以Se 8.00/Zn 0.20mg/L配比,最适合茶树根系的展根及数量发生。在根系活力方面,Se浓度<8.00mg/L时,与对照相比,茶树根系活力略有下降,而Se>8.00mg/L时根系活力迅速下降,最大降幅为15.48%,表明过量的Se对茶树根系活力抑制作用极其明显;根系活力随Zn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Zn0.40mg/L时达最大值,比对照增加6.76%,在Zn(0.05~0.40mg/L)浓度下茶树根系活力差异不显著;Se/Zn交互对茶树根系活力的影响效应高于单独作用,Se(4.00~8.00mg/L)与Zn(0.05~0.20mg/L)交互时,根系活力均高于对照。固定Zn浓度下,茶树根系活力随Se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Se4.00 mg/L时达最大值,超过此浓度则活力下降,在Se16.00 mg/L根系活力最低;固定Se浓度而Zn浓度变化时,在Se(4.00~16.00mg/L)范围内,茶树根系活力随Zn浓度增加而先升后降,高值多集中在Zn(0.05~0.20mg/L)范围内。2.单Se增加叶绿素a含量,以Se4.00mg/L处理的增幅最大,与对照相比上升了43.15%,但对叶绿素b的影响不明显。夏秋季叶绿素在单Se影响下,其值均比春季含量低;单Zn处理对春季茶叶叶绿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总体上表现为叶绿素含量夏季>春季>秋季;在Se/Zn交互中,固定Zn浓度时,叶绿素b含量及总量随Se浓度的增加而先升后降,Se4.00mg/L处理是临界点。以Se(4.00~8.00mg/L)和Zn(0.20~0.30mg/L)的浓度配比最利于茶叶叶绿素的增加。单Se处理中,春夏秋三季茶叶光合速率值随Se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Se浓度为16mg/L时光合速率达最大值,光合速率为夏季>秋季>春季。与对照相比,春秋季蒸腾速率随Se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促进了茶树的净光合速率,二者为负相关(R=—0.83**),使叶片水分利用率增高。Se对春秋季各处理的影响不显著(P<0.05);单Zn处理中,夏季光合速率最高,春、秋两季间差异不显著(P>0.05)。Zn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增加Zn能提高光合速率。在Zn作用下,三季茶树叶片胞间CO2浓度(Ci)变化曲线均随Zn浓度的上升而减小,总体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Zn降低叶片胞间CO2浓度而提高了茶树光合速率,但Zn的这种效应随浓度增长而减弱。低浓度Se/Zn处理,不利于茶树光合作用。增加Se供应,茶叶光合速率增加。Se降低胞间CO2浓度能提高茶树净光合速率,使叶片水分利用率增高。夏秋季Se/Zn交互对茶树的影响类似于春季变化,低浓度的Zn与各Se浓度的交互处理对茶叶光合作用影响不大。3.单Se作用下,春茶氨基酸含量随Se浓度的增加先升后降,在Se2.00mg/L时达最大值,而在Se8.00~16.00mg/L范围内维持稳定。夏茶变化趋势与春茶情况类似,在最高Se浓度16.00mg/L下,氨基酸含量降为最低,说明高Se浓度不利于氨基酸的生成和累积。秋茶氨基酸含量与春茶变化趋势相反,表现为先降后升。Zn能增加春茶氨基酸含量,而对夏茶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秋茶氨基酸含量在Zn 0.02~0.10mg/L的范围内时略有降低,后随Zn供应的增加而上升。春夏季Se/Zn交互,在中低浓度Se(Se<8.00mg/L)处理下,与各浓度Zn交互有利于氨基酸含量的增加,超过此浓度,含量表现为负效应。低Se处理(2.00mg/L)时,秋茶氨基酸含量与Zn浓度的增加呈正相关,且上升幅度明显高于春夏茶含量,但在高Se浓度时(Se>8.00mg/L),随着Zn浓度的增加氨基酸含量反而下降。4.单Se处理促进了新芽叶中茶多酚的合成。茶多酚含量随着Se浓度的上升而逐渐增加,但处理水平间差异不大;单Zn处理中,春夏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值出现在Zn0.10mg/L处理时。秋茶与春夏茶相比,含量变化平缓,茶多酚含量趋于稳定;Se/Zn配比在适宜浓度下,具有明显的正效应,但总体的促进效应不如单独作用明显。5.硒锌交互处理对茶树各部位S、Zn和Se吸收代谢的分析结果表明,单Se处理下,茶树对S元素的累积趋势在三季中基本一致。Se对S的吸收有拮抗的作用,但这种关系只是在高Se浓度(Se>8.00mg/L)下才体现出来;单Zn处理下,Zn能提高茶树新叶、主根、茎部位中S元素的含量,有正效应作用。春季新叶在Zn0.4mg/L处理时S含量最高,均比夏秋季的含量高;新叶和茎在Se/Zn浓度为(2.00/0.02mg/L)时S含量达最大,老叶则以Se/Zn(4.00/0.02mg/L)处理S含量达最低。中浓度的Se/Zn处理(Se2.00~8.00 mg/L)/(Zn0.10~0.20mg/L)最利于茶树根部吸收S元素。夏秋季各个部位S素的吸收拟合曲线与春季曲线相似,季节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回归模型,只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对S元素的吸收量。新叶及茎不是Se的主要累积部位,在夏秋季,各个部位的Se含量明显低于春季。Se/Zn交互对茶树各部位Se的吸收累积均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对Se的吸收表现为随Se/Zn比的增大而先增后降的趋势。中浓度的Se(4.00~8.00mg/L)与Zn(0.10~0.20mg/L)处理最利于茶树S、Zn的吸收与累积;中低浓度的Se(2.00~8.00mg/L)与Zn(0.10~0.20mg/L)配比利于Se的吸收累积,高浓度的Se处理会抑制茶树对Se的吸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广州某高校校区宿舍空气霉菌浓度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16)
- [2].巧解浓度问题[J]. 数学大王(五六年级) 2009(05)
- [3].定容还是恒压[J].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 2010(02)
- [4].不同肥料浓度对角堇穴盘苗生长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0)
- [5].规范使用“浓度”、“分数”和“含量”[J]. 热能动力工程 2018(06)
- [6].空气中PM10浓度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入院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刊 2017(10)
- [7].叶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维生素B_(12)浓度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24)
- [8].关于浓度及其单位使用中的规范[J]. 中国计量 2015(12)
- [9].不要滥用“浓度”[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2(02)
- [10].不要滥用“浓度”[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1(03)
- [11].中国式的怪毛病[J]. 当代经理人 2008(04)
- [12].115例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质量浓度的监测与分析[J]. 西北药学杂志 2017(01)
- [1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3种酒中氰化物的浓度[J]. 酿酒科技 2017(08)
- [14].“浓度问题”解析[J]. 数学大世界(小学五六年级适用) 2014(Z1)
- [15].不要滥用“浓度”[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0(03)
- [16].有关“浓度”的正确表示方法[J]. 内科 2010(03)
- [17].有关“浓度”的正确表示方法[J]. 内科 2010(04)
- [18].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关系[J]. 交通医学 2010(05)
- [19].有关“浓度”的正确表示方法[J]. 内科 2010(05)
- [20].“质量比浓度”正确吗?[J]. 农业科学研究 2009(03)
- [21].有关“浓度”的正确表示方法[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8(02)
- [22].有关“浓度”的正确表示方法[J]. 内科 2008(01)
- [23].有关“浓度”的正确表示方法[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8(04)
- [24].有关“浓度”的正确表示方法[J]. 内科 2008(02)
- [25].“质量比浓度”正确吗?[J]. 农业科学研究 2008(03)
- [26].有关“浓度”的正确表示方法[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8(10)
- [27].施用不同浓度尿素对苋菜生长的影响[J]. 河南农业 2016(11)
- [28].物质的量浓度教学探讨[J]. 中学教学参考 2009(29)
- [29].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环孢素浓度的影响因素与疗效分析[J]. 广东医学 2014(17)
- [3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模型中不同浓度的硝普钠对活性氧生成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