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的企业持续成长研究

基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的企业持续成长研究

论文摘要

企业持续成长是企业实现其它目标的前提,每一个企业都希望自己能够不断成长并发展壮大。但日常中人们不时看到的却是企业所表现出来的钝化及灭亡现象,企业不能持续成长、消亡率高是普遍存在的。但为什么在面对同样的外部市场环境条件下,又有那么多长寿企业的存在?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两种企业的命运迥异?又是什么因素决定着企业的持续成长?研究企业成长理论对于理论界和实践界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西方经济学家和国内学者从多方面和多角度研究了企业成长理论,其中技术创新学派或制度创新学派分别研究了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这两个学派都没有详细研究两者的协同作用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然而企业仅仅重视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并不能保障企业的持续成长。基于此,本文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协同的角度来研究企业持续成长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为:首先,研究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协同机理,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对企业持续成长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弥补目前企业持续成长理论的一些不足,同时从理论上解释企业持续成长性较差的原因所在。其次,研究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及企业成长的协同程度,并通过具体案例对此进行说明。最后,建立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企业持续成长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创新协同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第1章,详细论述了只有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协同才能够保障企业的持续成长,而企业只进行技术创新或者制度创新并不能够保证自身的持续成长。第2章,详细考察了企业成长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制度创新理论以及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尤其是重点分析了企业的创新理论,本章为论文的全面展开奠定理论基础。第3章,详细论述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对企业持续成长影响的机理。分别研究了技术创新与产权创新的协同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技术创新与公司治理创新的协同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企业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本文认为企业保持以上四个方面的协同作用对企业的持续成长非常关键:若企业在任何一个方面的创新协同程度不高,都将影响到企业的持续成长。第4章,通过建立三个理论模型研究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对企业持续成长的重要作用。第一个模型为经济学模型,本文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纳入到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中,构造出基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的企业持续成长模型,研究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不同投入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提出用以刻画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投入关系的边际创新替代率的概念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同一企业内和不同企业间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均衡的创新组合。第二个模型借用熵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在提出技术熵、制度熵、技术负熵、制度负熵、协同负熵等概念的基础上,分别研究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不同组合对企业持续性和成长性的影响,并对此进行了比较。最后应用所构建的模型分别研究生命周期处于闭区间和开区间企业的成长性和持续性,并推导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最佳时间临界点。第三个模型是一个三维模型,分析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程度和企业持续性、成长性的关系,根据该模型可以将企业划分为八种类型,其中只有四种类型的企业在现实中能够存在,分别是巨婴型企业、转瞬即逝型企业、百年小店型企业以及持续成长型企业,其中持续成长型企业应是每一个企业的追求,最后通过案例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第5章,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及企业持续成长性的协同度进行研究。首先,构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及企业持续成长的协同度测量模型;其次,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以及企业持续成长性的衡量指标进行选择;再次,分别研究技术创新、企业产权创新、公司治理创新、组织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及企业持续成长共六个子系统的有序度,随后研究技术创新与其它五个子系统的协同度以及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度,最后,研究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以及企业持续成长性的整体协同度。本文认为,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的有序度高并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成长,只有保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较高的协同度才能够促进企业的持续成长。第6章,从实证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首先,通过对企业发放调查问卷获得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企业成长的相关数据。其次,由于调查问卷所涉及的指标很多,不能够直接用于有关的分析,必须首先对相关指标进行预处理。因此,本文应用因子分析分别求出各个企业的技术创新得分、组织创新得分、文化创新得分、企业持续成长得分。再次,应用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验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对企业持续成长的作用。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以及企业文化创新三者之间能够互相促进,同时,三者保持协同能够明显促进企业的持续成长;第二,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不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也不利于企业的持续成长:第三,企业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有利于企业的持续成长;第四,行业集中度较高不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的持续成长。第7章,结论与展望部分,本章总结本文的主要结论,同时对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说明,以便在今后的研究中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本文的创新之处为:第一,从理论上详细研究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包括:组织创新、文化创新、产权创新、公司治理创新)的协同机制以及二者的协同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从而弥补了目前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成长理论的一些不足之处,目前的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成长理论一般研究单独的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而没有详细研究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对企业持续成长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的角度详细研究企业持续成长问题,从而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对企业持续成长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二,分别建立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研究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首先,在提出一些新的概念(例如:边际创新替代率、技术熵、技术负熵、协同负熵等概念)基础上,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从熵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的视角建立数学模型以及建立一个三维模型分别研究了创新协同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其次,从实证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本文设计适当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企业持续成长的指标体系,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相关数据,然后应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创新协同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第三,研究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企业持续成长的协同度度量问题。首先,本文设计适当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企业持续成长的协同度衡量指标体系;其次,提出协同度衡量标准;最后,研究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企业持续成长的各自有序度、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度以及三者的整体协同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研究路线和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 2.1 企业成长文献综述
  • 2.2 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 2.3 制度创新文献综述
  • 2.4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关关系文献综述
  • 本章小结
  • 第3章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
  • 3.1 产权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
  • 3.2 公司治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
  • 3.3 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对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
  • 3.4 企业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对企业的持续成长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4章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及企业持续成长的理论模型
  • 4.1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及企业持续成长的经济学分析
  • 4.2 基于熵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视角的分析
  • 4.3 基于一个三维模型的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5章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及企业持续成长协同度的度量
  • 5.1 协同度模型的构建
  • 5.2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及企业持续成长协同度的测算
  • 本章小结
  • 第6章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及企业持续成长的实证研究
  • 6.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及回收
  • 6.2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
  • 6.3 因子分析简介
  • 6.4 企业技术创新的因子分析
  • 6.5 企业组织创新的因子分析
  • 6.6 企业文化创新的因子分析
  • 6.7 企业持续成长的因子分析
  • 6.8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对企业持续成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竞技体操技术创新评述[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2(02)
    • [2].关于加快发展富阳市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思考[J].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08(06)
    • [3].国内市场需求对技术创新的影响[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8(05)
    • [4].我市6家企业列入省技术创新方法试点和示范企业[J]. 泰州科技 2011(06)
    • [5].建材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建材资讯 2008(05)
    • [6].经济转型升级时期技术创新问题研究——以苏州市中小企业为例[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4)
    • [7].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技术创新价值观思考[J]. 社会科学动态 2019(12)
    • [8].基于新型研发机构的技术创新体系研究——以高校成果转化为视角[J]. 中国高校科技 2019(12)
    • [9].浅析技术创新方法的推广战略[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25)
    • [10].党的领导与国企技术创新的关系和路径[J]. 现代企业 2020(02)
    • [11].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企业成本与风险降低问题研究[J]. 中国商论 2020(03)
    • [12].创新生态系统下企业技术创新角色新思考[J]. 河北企业 2020(02)
    • [13].财税激励、现金持有与企业技术创新[J]. 财会通讯 2020(04)
    • [14].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理论研究综述[J]. 科技管理研究 2020(06)
    • [15].颠覆性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机理——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重视角[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0(01)
    • [16].装配式内装体系与技术创新探究[J]. 城市住宅 2020(05)
    • [17].价值链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分析[J]. 西北人口 2020(03)
    • [18].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技术创新审计研究综述[J]. 科学与管理 2020(03)
    • [19].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前瞻性治理[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05)
    • [20].基于绿色化学的高职化工“专业技术创新教育”课程建设初探[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20(02)
    • [21].政府财税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分析[J]. 现代企业 2020(06)
    • [22].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与产业技术创新质量[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3].企业技术创新该选哪条路[J]. 决策探索(上) 2020(07)
    • [24].金融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J]. 大连大学学报 2020(03)
    • [25].国有装备制造公司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J]. 时代金融 2018(32)
    • [26].制度环境影响技术创新的典型机制:理论解读与空间检验[J]. 南开经济研究 2018(05)
    • [27].川企“技术创新”决胜未来[J]. 经营管理者 2019(01)
    • [28].技术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J]. 价值工程 2019(06)
    • [29].技术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基于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的分析[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2019(02)
    • [30].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机制技术创新[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03)

    标签:;  ;  ;  ;  ;  

    基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的企业持续成长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