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患者发热原因分析及相关因素探讨

血透患者发热原因分析及相关因素探讨

一、导致血透患者发热原因分析及有关因素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宗志勇[1](2021)在《国外血液透析机构医院感染暴发的研究现状:1987—2021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液透析患者是感染的高风险人群,不仅可能发生经血传播病原体的感染,还可能发生细菌、真菌和其他病毒所致的感染。血液透析操作众多,过程复杂,多种原因可导致感染暴发。本文通过在PubMed上检索血液透析暴发相关的文献,总结分析1987年至今国外血液透析机构医院感染暴发情况,以期为今后的血液透析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和监管提供参考。

郭悦[2](2021)在《基于PMT的健康教育对血透患者自体内瘘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对血透患者自体内瘘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自体内瘘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从湖州市某三级医院纳入自愿参与研究的82例使用自体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根据血透患者自体内瘘建立时间,应用Excel软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三个月,干预前后分别用血透患者自体内瘘自我管理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自体内瘘相关指标对其进行效果评价。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婚姻、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等,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包括:原发病、肾移植、内瘘使用时间等,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两组自体内瘘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症状识别、症状管理、症状预防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干预后,干预组自体内瘘自我管理总分(71.10±2.79)及各维度症状识别(39.69±2.53)、症状管理(17.64±0.81)、症状预防(13.77±0.68)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干预组自体内瘘自我管理总分差值(7.92±3.34)及各维度症状识别、症状管理、症状预防得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得分差值(3.10±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效能得分(7.14±0.50)高于对照组得分(6.83±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干预组自我效能得分差值(0.77±0.56)高于对照组得分差值(0.54±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干预组自体内瘘穿刺部位血肿、渗血、硬结以及透析低血压、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提高血透患者自体内瘘自我管理能力;2.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提高血透患者自我效能水平;3.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能降低内瘘穿刺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透析并发症发生率。

刘明真[3](2021)在《基于Roy适应模式自制饮食计划对血透患者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下的饮食方案在血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将知信行理论作为框架,编制《MHD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问卷》,检验问卷的信效度后应用于试验中。2.通过便利抽样兰州市一所三甲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选取进行血透的患者12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试验组(n=6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程序对患者及照顾者进行饮食宣教,试验组在Roy适应模式的理论指导下协助患者和照顾者共同制定饮食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试验开始前和饮食干预6个月后采用自行编制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问卷》、主观营养状况评估表、饮食依从性评估表、肾脏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表进行两次评估,并检测患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值在饮食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分析干预效果。结果:1.问卷最终有39个条目,问卷的Cronbach’sα水平为0.78;重测信度(r)为0.82;问卷的I-CVI为0.89,S-CVI为0.91,总CVI为0.90;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0.79;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80%;专家对本研究熟悉程度(Cs)为0.91,权威系数(Cr)为0.87,判断依据系数(Ca)为0.90。2.两组患者和照顾者干预前的一般资料、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得分、营养状况得分、饮食依从性得分、生活质量的分进行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值比较后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3.试验完成后,试验组患者的白蛋白值对比干预前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白蛋白值对比干预前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血红蛋白值在试验组中干预后明显高于干预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值干预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得分试验组方案实施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比较时无统计学差异。患者的营养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饮食依从性评分两组进行比较,试验组中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Roy适应模式的饮食方案,适用于各类MHD患者,达到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的目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汤荟,张春[4](2021)在《新型冠状病毒病与肾脏替代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12月中国武汉市发现了以不明原因肺炎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1]。2020年1月,Zhou等[2]通过对患者呼吸道样本的深度测序分析,鉴定出该不明原因肺炎的致病微生物是一种从未在人类发现过的RNA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的新成员,即新型冠状病毒。由该病毒引起的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

陈学英[5](2020)在《腹透患者的感染现状及胸腺五肽预防腹透患者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不同类型的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胸腺五肽预防腹膜透析患者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及其对透析患者炎症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了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进行规律随访、腹膜透析龄≥3月的121例腹透患者过去一年或行腹膜透析后(3月≤透析龄<1年)的感染情况,收集其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腹透患者不同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腹透患者不同感染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通过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拟前瞻、随机、对照入组100例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随访的透析龄≥3月腹透患者,试验组在正常常规透析基础上给予胸腺五肽治疗24W,对照组给予常规透析治疗,所有患者随访至48W。截至2020.10.06共入组腹透患者62例,完成12W随访55例,完成24W随访47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免疫功能及炎症指标,探讨胸腺五肽预防腹膜透析患者感染的有效性及对腹透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第一部分调查的121例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53.31±14.48岁,中位透析龄为3(0.25-12)年,平均初始透析年龄49.94±13.83岁,21(17.4%)例患者患有糖尿病。共有93例患者发生过至少1次感染,占总数的76.8%。最常见的感染为呼吸道感染,其次为腹透相关感染。腹透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透析不充分、营养状态差及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降低等,其中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是腹透患者肺部感染、透析相关感染及严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第二部分对截至2020.10.06完成24W随访的患者共46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试验组25例,对照组21例。随访至24W时共22例患者发生了30例次感染,发生率约为1.3次/病人年,其中试验组发生率为1.2次/病人年,对照组为1.4次/病人年,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两组的免疫指标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白介素2受体(Interleukin 2 receptor,IL-2R)在试验组随着时间呈上升趋势,而对照组则呈下降趋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胸腺五肽治疗后试验组的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对照组则随着时间逐渐上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我们发现两组患者的Alb水平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试验组患者的Alb水平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而对照组则随着时间呈下降趋势。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较高,最常见的感染为呼吸道感染,其次为腹膜透析相关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初始透析年龄、透析龄、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及低HDL水平。胸腺五肽可以增加腹透患者IL-2R的表达,降低IL-6的水平,调节腹透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全身炎症状态,并且可以使腹透患者Alb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改善腹透患者的营养状态。

刘蓉芝,胡庆[6](2020)在《尿毒症患者血透导管感染临床特征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60例尿毒症患者血透导管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导管感染防治对策,提高医疗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维持血透并发生导管感染的尿毒症患者共60例,统计其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和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防治对策。结果共分析患者60例,合并糖尿病的7例,使用免疫抑制剂的5例,合并肺部感染的11例,合并尿路感染的2例;感染时间主要集中在4-10月;血培养阳性的27例,阳性率为45%,G+球菌1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季节、合并糖尿病、合用免疫抑制剂、贫血、低蛋白血症、导管留置时间是尿毒症血透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气温回升的4-10月份是尿毒症患者发生导管感染的高发季节;高龄、农村患者、合并糖尿病、使用免疫抑制剂及导管留置时间越长的患者易发生导管感染; G+球菌是导管感染的主要细菌;大部分人以不同程度的发热为首要临床表现;大部分导管感染经及时积极治疗可好转,若无效应尽早拔管或换管,以避免因导管感染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柯应水[7](2020)在《基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血透患者中医证候规律及其诊断模型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慢性肾脏病的人数越来越多,进入终末期肾脏病的患者也日渐增多,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占90%左右。然而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贫血、营养不良等多种并发症,西医常规治疗具有其局限性,中医药在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均有参与且具有中医药独特的优势,在防止慢性并发症进一步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均有一定的作用。而证候是中医诊疗的关键所在,中医证候的研究也是血液透析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尚无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标准,且综合文献报道中关于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研究大多采用的是进入血液透析阶段前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证候分型标准,临床诊治中多参照各医家的临床经验。然而,经进入血液透析阶段后,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体内水液代谢、电解质紊乱均得到改善,同时也表现出不同的并发症,且已有多篇文献报道,进入血液透析阶段前后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发生了改变,若仍沿用血液透析阶段前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已然不符合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研究的需求。加之,目前尚缺乏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多中心、大样本的中医证候分型研究,因此进行较规范、较客观的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型标准研究十分必要。研究目的1.基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构建血液透析患者的结构化电子病历;2.建立血透患者舌诊数据库,运用DS-01B舌面诊测信息采集系统实现舌诊信息的客观化采集;3.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临床分布特征,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为进一步开展血透患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奠定基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拟纳入不少于369例(基于文献、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筛选出的67个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点,据Kendall认为取变量数的5至10倍原则计算最少样本量)血液透析患者;病例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三家单位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1.血透患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方案的设计基于前期完成的血透患者中医证素与证候研究,及相关文献研究,参考朱文锋教授的证素辨证量表设计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经专家讨论,制定中医四诊信息采集方案。2.血透患者结构化电子病历的建立及舌诊信息采集基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根据制定的中医四诊信息采集方案,构建包含中医四诊信息的血透患者结构化电子病历模板,运用DS01-B舌面诊测信息采集系统(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沪械注准0152270430)进行血透患者舌诊信息的客观化采集。3.血透患者中医证素分析及中医证候分型研究3.1对收集到的血透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病性+病位证素分析,参考朱文锋教授《证素辨证学》中的证素简化计量方法,查得患者的每一个中医四诊信息条目所对应的简化计量权值(含减负值),通过计算求得各证素的总权值,进而对证素做出判断。证素的确定以20为阈值,即各中医四诊信息条目对各证素的贡献度之和(总权值)达到或超过20时,可诊断为该证素,即:总权值<20,证素的诊断不成立;总权值≥20,该证素诊断成立。3.2计算出各个证素的分布频率(百分比)=每个中医证素的患者数/样本量*100%,取分布频率高于或等于5%的中医证素,运用SPSS22.0软件,采用频数分布法总结其中医证素分布特点、聚类分析法进行中医证素的聚类,依据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15657-1995)、中医基础理论术语(GB/T20348-2006)、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形成证候的分型及描述;运用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各中医四诊信息之间复杂网络关系,形成各个中医证型的贝叶斯网络图并构建证-症对应关系表,将两种方法所得的中医证候分型进行比较,经专家讨论,得到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结果。3.3针对最常见的本虚证、标实证各一个证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本虚证、标实证中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权重估计,得出本虚证、标实证中中医四诊信息的权重值,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诊断阈值,建立血液透析患者常见本虚证、标实证中医证候诊断模型。研究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7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139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44例,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87例,分别占37.6%、38.9%、23.5%。370例患者中,有男性208例,占56.2%,女性162例,占43.8%;年龄跨度为27-90岁,平均年龄为60.8±13.1岁,其中青年年龄段(<45岁)46人,占12.2%,中年年龄段(≥45岁且<60岁)109人,占29.5%,老年年龄段(≥60岁)215人,占58.3%。其中原发病最多的是慢性肾小球肾炎103例,占27.8%,其次是糖尿病肾病99例和高血压肾病43例,分别占26.8%、11.6%。透析龄最短的是3个月,最长的是264个月,平均透析龄为63.3个月,其中透析龄25-60月的人数最多,达130例,占总人数的35%,透析龄181-264月的人数最少,达12例,占总人数的3.2%。2.血液透析患者中医四诊信息特点:370例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率大于10%中医四诊信息条目有87个,其中出现频率前十位的中医四诊信息条目是:尿少、皮肤干燥、舌苔腻、皮肤瘙痒、倦怠乏力、唇紫、口干口渴、腰膝酸软、肢体抽搐、健忘。其中尿少出现频率最高,达85.9%。3.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素特点:37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素共涉及24个病性证素及17个病位证素,其中病性证素出现频率前四位的为阳虚、血虚、气虚、阴虚,病位证素出现频率前三位的是肾、肝、脾,虚性证素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阳虚证素,达95.68%,实性证素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湿性证素,达89.46%。虚性+实性证素组合一起的患者数达355例,占95.95%。虚性证素组合形式有11种,其中阳虚+血虚+气虚+阴虚组合的例数最多,达312例,占84.32%;实性证素共有8类组合形式,其中最多的为三个实性证素组合,达140例,占37.84%;虚性+实性证素组合达23类,其中最多的组合形式为4个虚性+3个实性,达127例,占 34.32%。4.中医证候分型的结果:经聚类分析对37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素进行聚类,以欧氏距离10为分割点进行分类划分,中医证候分型的结果为:本虚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精亏虚证、津亏证;标实证:血瘀证、气滞证、湿热证、湿浊证、风动证、水停证。经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中医证候分型的结果为:本虚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肾精亏虚证、津亏证、脾肾气虚证;标实证:气滞证、血瘀证、湿热证、湿浊证、风动证、水停证。经专家讨论,最终得出14种中医证型,包括8种本虚证型和6种标实证型:其中本虚证型有: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肾精亏虚证、津亏证、脾肾气虚证;标实证型有:气滞证、血瘀证、湿热证、湿浊证、风动证、水停证。5.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的诊断模型结果:经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了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的中医证候诊断模型,其总分为50分,诊断阈值为29分,血瘀证、气阴两虚证诊断模型的灵敏度分别为95.7%、91.6%,特异度分别为89.7%、94.1%,约登指数分别为85.4%、85.7%。研究结论1.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素特点总体表现为本虚标实,虚性证素以气血阴阳俱虚多见,实性证素以湿多见。2.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型可参照如下分型:本虚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肾精亏虚证、津亏证、脾肾气虚证;标实证:气滞证、血瘀证、湿热证、湿浊证、风动证、水停证。3.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的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分别为95.7%、91.6%)和特异度(分别为89.7%、94.1%),其具有一定的诊断性能,为进一步研究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诊断的客观化奠定基础。

姚晨思[8](2020)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随着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生存期限的延长,患者疲乏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疲乏是血透患者报告的最普遍的临床症状,不仅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还会导致全因死亡率、病因特异性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住院率风险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疾病预后。尽管近年来在血液透析领域对血透患者疲乏的关注度逐渐增加,但至今尚无针对疲乏的临床干预指南。因此,如何积极预防、早期识别和有效干预MHD患者疲乏的问题日益成为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重点。研究目的通过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分析维持性血透疲乏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探讨不同疲乏状况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以及疲乏的影响因素,以期在临床中对该病能做到密切关注、早期识别,同时为未来中医药发挥辨证论治的特色优势,个体化治疗和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状况提供一定临床参考依据,进而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根据Piper疲乏修订量表对患者进行疲乏评估并系统地收集MHD疲乏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及实验室指标资料,分析MHD疲乏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探讨不同疲乏状况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并联系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患者疲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本研究共纳入MHD疲乏患者172例,其中男性99例,女性73例,男女比例约为1.36: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年龄分布以60-89岁组(老年组)人数所占比例最高,纳入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14±13.09)岁,透析龄分布以60-120个月人数所占比例最高,纳入患者的平均透析龄为66.88±57.78个月,绝大部分患者透析频率为3/w,排在前三位的原发病依次为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损害。本次研究纳入的MHD疲乏患者以已婚、退休、文化程度为中学及以上的人群为主。本研究纳入的172例MHD疲乏患者总体疲乏状况多为中、重度水平,其中轻度疲乏10例,中度疲乏103例,重度疲乏59例,平均疲乏总评分为(5.48±1.48),各维度疲乏评分由高到底依次为行为维度、感知维度、情感维度、认知维度。2中医证候分布特点172例MHD疲乏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中本虚证型由多至少依次为脾肾阳虚证51例、脾肾气阴两虚证46例、肝肾阴虚证31例、脾肾气虚证27例、阴阳两虚证17例,标实证型由多至少依次为血瘀证82例、湿热证44例、湿浊证24例、风动证13例、水气证12例,其中135例患者表现为虚实夹杂证,兼夹标实证数目可为1~2个,37例患者表现为单纯本虚证,未见单独表现为标实证候者。本次研究统计分析MHD疲乏患者不同中医本虚证候在性别、年龄、透析龄、原发病中的分布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分布中,男性患者以脾肾阳虚证最多,其次为脾肾气阴两虚证,女性患者脾肾阳虚、脾肾气阴两虚同居首位,其次为肝肾阴虚证。根据患者年龄将MHD疲乏患者分为青中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在青中年组患者本虚证以脾肾气阴两虚证为主,老年组患者以脾肾阳虚证为主。在MHD疲乏患者3种主要原发病中,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本虚证候中脾肾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最高,高血压肾损害以脾肾阳虚证所占比例最高。3疲乏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患者不同本虚证候在疲乏程度分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度、中疲乏患者中,脾肾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最高(50.00%、31.07%),重度疲乏患者中,脾肾阳虚证所占比例最高为35.59%,其次为肝肾阴虚证为18.64%。不同虚证证候患者疲乏评分存在显着性统计学差异,其中脾肾阳虚证患者平均疲乏评分为(5.76±1.46),阴阳两虚证患者平均疲乏评分为(5.89±1.23),均高于脾肾气阴两虚证患者平均疲乏评分(P<0.05)。不同标实证在疲乏程度的分布中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MHD疲乏患者兼夹湿热证、风动证患者的疲乏评分分别高于不兼夹该类标实证患者(P=0.036,P=0.017)。单纯本虚证与虚实夹杂证患者在不同疲乏程度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本虚证患者在轻度疲乏患者中所占比例(70.00%)显着高于在中、重度疲乏,虚实夹杂证患者在重度疲乏中所占比例最高为88.14%,在中度疲乏中所占比例为77.67%,虚实夹杂证患者的疲乏评分高于单纯本虚证(P<0.05)。不同虚证证候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脾肾气阴两虚证患者平均中医症状积分最低为(28.30±9.23)分,均低于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P<0.05),脾肾气虚证患者平均中医症状积分为(32.22±13.11)分,低于肝肾阴虚证患者(P<0.05),轻度疲乏患者的平均中医症状积分最低为(16.80±5.43),均低于中、重度疲乏患者(P<0.01)。4疲乏的影响因素分析患者性别、透析龄、透析频率、婚姻状况、主要原发病在不同疲乏程度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职业状况、文化程度在不同疲乏程度分布中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8,P=0.003,P=0.002)。年龄方面,患者轻度疲乏患者平均年龄为(49.10±13.30),中度疲乏患者平均年龄为(60.61±13.41),重度疲乏患者平均年龄为(63.10±12.50),两两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状况方面,患者中退休的人数最多,在中、重度疲乏程度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轻度疲乏患者,在职患者在轻度疲乏中所占比例最多(50%),明显高于在中、重度疲乏中所占比例。文化程度方面,轻度疲乏患者以大学文化水平所占比例最高(80%),显着高于在中、重度疲乏中所占比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平均疲乏评分高于非合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冠心病患者与非合并患者的疲乏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中选取MHD患者部分临床常规监测实验室指标,结果显示BUN、HB、Ca、P、Ca×P、SF、iPTH、TG、CHO、GLU、K、Na、Cl、HCO3-、Kt/v 在不同疲乏程度患者分布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Scr、UA、ALB在不同疲乏程度患者分布中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轻度疲乏患者的UA平均水平最高为(507.30±87.88)umol/L,均高于中、重度疲乏患者(P<0.01),重度疲乏患者Scr平均水平最低为(798.81±235.37)umol/L,均低于轻度、中度患者Scr平均水平(P<0.05),轻度疲乏患者ALB平均水平最高为(40.76±1.47)g/L,中度疲乏患者为(39.27±2.68)g/L,重度疲乏患者为(38.01±2.30)g/L,重度疲乏患者ALB水平均低于轻、中度患者(P<0.05)。本研究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MHD患者疲乏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最终进入方程中的自变量为ALB、在职、虚实夹杂证、脾肾气阴两虚证、合并糖尿病(P<0.01),提示患者ALB水平、在职、脾肾气阴两虚证与患者的疲乏评分呈负相关,合并糖尿病、虚实夹杂证与患者疲乏评分呈正相关。研究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疲乏患者的中医证候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少部分患者表现为单一本虚证,其中本虚证证候以脾肾阳虚证和脾肾气阴两虚证为主,标实证主要为血瘀证和湿热证为主。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疲乏程度多为中、重度,行为维度和感知维度评分较高,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Scr、UA、ALB与疲乏程度有关,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知疲乏评分与ALB水平、在职、脾肾气阴两虚证呈负相关,与合并糖尿病、虚实夹杂证呈正相关。临床应更加关注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疲乏情况,密切监测ALB水平,及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降低疲乏水平。3.维持性血透患者疲乏程度中,轻、中度疲乏患者的本虚证以脾肾气阴两虚证为主,重度疲乏患者以脾肾阳虚证为主。本虚证为脾肾气阴两虚的患者疲乏评分低于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证中合并湿热证、风动证患者的疲乏评分更高,单一证候患者疲乏评分低于虚实兼夹证。轻度疲乏患者的平均中医症状积分低于中、重度疲乏患者,脾肾气阴两虚证患者平均中医症状积分低于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临床中及时识别和干预血透患者疲乏具有重要意义,可有助于减轻临床症状。

程相洋[9](2020)在《一种新型血液透析软件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开发一种血液透析软件并评估其临床应用。方法:1、根据湖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透析室医务的实际需求,编写软件需求分析。2、在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上,使用C#编程语言进行系统开发,设计开发血液透析电子处方系统(简称:电子处方系统)。3、将电子处方系统应用于临床后,统计分析电子处方系统应用前后3个月的临床数据。4、分析比较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透析中低血压(IDH)、透析中高血压(IDHT)、头晕、恶心/呕吐、寒颤/发热、胸闷、痉挛、气促等8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电子处方系统应用于临床后无重大的安全事故记录,无因断电、数据传输失败等引起的资料丢失、记录差错、不完整或者存储失败等故障。2、在本次研究中共纳入2415例次血液透析治疗,其中男性1665例次,女性750例次;4、5、6月份常规处方组(A组)1391例次,7、8、9月份电子处方组(B组)1024例次。IDH、IDHT、头晕、恶心/呕吐、气促、寒颤/发热、胸闷、痉挛分别为3.8%(92)、31.6%(762)、1.6%(38)、0.2%(4)、4.8%(116)、0.2%(5)、1.6%(39)、0.5%(13)。不良反应(至少出现一种上述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36.8%(888)。3、A组中IDH、IDHT、头晕、恶心/呕吐、气促、寒颤/发热、胸闷、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4.3%(60)、32.2%(448)、1.7%(23)、0.1%(2)、5.4%(75)、0.1%(2)、1.9%(27)、0.6%(8)。B组中IDH、IDHT、头晕、恶心/呕吐、气促、寒颤/发热、胸闷、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3.1%(32)、30.7%(314)、1.5%(15)、0.2%(2)、4.0%(41)、0.3%(3)、1.2%(12)、0.5%(5)。A、B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7.5%(521)、35.8%(367)。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电子处方系统应用于临床没有明显改变患者IDH、IDHT、头晕、恶心/呕吐、气促、寒颤/发热、胸闷、痉挛的发生率。4、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透析治疗期间患者IDH(χ2=4.05,R=-0.04)、气促(χ2=3.9,R=-0.04)发生率与医务人员使用电子处方系统的时间存在线性关系,即透析中低血压和气促的发生率随着医务人员使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结论:本院自主研发的血液透析电子处方系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余丹[10](2020)在《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对于延续护理的需求状况,以及对使用移动医疗信息平台进行延续护理的态度和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的延续护理模式,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MHD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模块内容体系,以期利用新兴移动信息技术,依托医联体区域内的卫生资源,为MHD患者提供全程、实时和专业化的延续护理服务,并为今后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MHD患者延续护理服务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有关MHD患者延续护理相关文献资料,为平台模块内容构建提供理论来源。2.质性研究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1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以探索分析MHD患者延续护理的需求状况,同时探讨MHD患者对不同延续护理形式的偏好,获取患者对基于移动医疗的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和使用建议。3.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在文献指南查阅、质性访谈研究、软件功能荟萃分析和课题组讨论等的基础之上初步构建了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模块内容,采用德尔菲(Delphi)法对模块内容进行论证和修订。分别对来自护理教育、护理管理、肾病内科、血液净化中心、卫生信息学和社区卫生服务6个领域的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函询。第一轮和第二轮分别发出专家咨询问卷20份和18份,要求专家对各级指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分并提出修改意见。4.统计分析方法:课题组使用Excel 2019和SPSS 26.0统计分析两轮专家函询指标评分的均数、标准差、满分比、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课题小组根据指标的筛选标准和专家意见,讨论确定两轮指标的增减或修改,最终确立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模块内容。结果:1.通过质性研究剖析MHD患者的延续护理需求和平台使用态度、建议等,共得出6个主题:(1)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知识的需求;(2)健康指导需求;(3)医患沟通需求;(4)社会或家庭支持的需求;(5)延续护理方式需求多样化,以电话和网络方式为主;(6)对基于移动医疗的延续护理信息平台使用意愿较高,希望信息平台符合需求。2.在前期文献回顾和质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指南和相关成果对比以及课题小组的讨论分析,初步构建了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77个。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后,最终确定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82个。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0.00%、100%,给出意见的专家比例分别为66.67%和27.78%,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5;两轮函询后各级指标重要性变异系数波动在0.00%21.22%,可行性变异系数波动在0.00%24.77%,kendal1和谐系数波动在0.3010.46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延续护理需求较高,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需求,合理利用医院、社区等卫生资源,借助信息平台、可穿戴设备等新兴网络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无缝隙式延续护理服务,以期延长MHD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2.本研究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最终确定了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模块内容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82项。函询专家具有较高的专业代表性和权威性,且专家积极性较好,专家意见也较为协调集中,由此构建的模块内容是科学可靠的,为下一步信息平台的开发和研发成果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二、导致血透患者发热原因分析及有关因素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导致血透患者发热原因分析及有关因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国外血液透析机构医院感染暴发的研究现状:1987—2021年(论文提纲范文)

1 经血传播病原体医院感染暴发
    1.1 HBV
        1.1.1墨西哥[2]
        1.1.2 日本
        1.1.3 美国
        1.1.4 巴西
    1.2 HCV
        1.2.1 美国
        1.2.2 法国
        1.2.3 德国
        1.2.4 西班牙
        1.2.5 意大利
        1.2.6 越南
2 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
    2.1 多种细菌
    2.2 革兰阴性菌
    2.3 黏质沙雷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
    2.4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无色杆菌
    2.5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皮克蒂尔氏菌
    2.6 甘露醇罗尔斯顿菌
    2.7 艰难梭菌
    2.8 无乳链球菌
    2.9 肺炎克雷伯菌 Welbel
    2.10 结核分枝杆菌
    2.11 成团泛菌
3 真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
    3.1 单胞瓶霉属
    3.2 热带念珠菌
4 其他病毒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
    4.1 甲型H1N1流感
    4.2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

(2)基于PMT的健康教育对血透患者自体内瘘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血透患者自体内瘘自我管理研究现状
        1.2.2 血透患者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现状
    1.3 理论框架
        1.3.1 保护动机理论
        1.3.2 保护动机理论应用现状
    1.4 小结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终止标准
        2.1.4 样本量估算
        2.1.5 分组方法
    2.2 对照组干预内容
    2.3 干预组干预内容
        2.3.1 组建干预团队
        2.3.2 初步构建干预方案
        2.3.3 修改干预方案
        2.3.4 确立护理干预方案
    2.4 研究工具
        2.4.1 一般资料调查表
        2.4.2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量表
        2.4.3 慢性疾病自我效能感量表
        2.4.4 自体内瘘相关并发症
    2.5 数据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原则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血透患者自体内瘘自我管理得分比较
        3.2.1 干预前两组血透患者自体内瘘自我管理得分比较
        3.2.2 干预后两组血透患者自体内瘘自我管理得分比较
        3.2.3 干预前后两组自体内瘘自我管理得分差值比较
        3.2.4 干预前后两组自体内瘘自我管理得分组内比较
    3.3 两组血透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发生率比较
        3.4.1 两组内瘘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3.4.2 两组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4 讨论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基于PMT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血透患者自体内瘘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4.3 基于PMT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血透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4.4 基于PMT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血透患者透析并发症的影响
    4.5 基于PMT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血透患者内瘘质量的影响
5 总结
    5.1 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性
    5.3 局限性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研究现状与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Roy适应模式自制饮食计划对血透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研究背景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现状
        1.2 照顾者在患者饮食中的作用
        1.3 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1.4 Roy适应模式
    2.主要概念
        2.1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
        2.2 主要照顾者(PC)
    3.研究目的及意义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4.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方案
    1.MHD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问卷编制
        1.1 问卷的初步构建
        1.2 德尔菲专家咨询
        1.3 初始问卷形成
        1.4 预调查
        1.5 统计学方法
    2.研究对象
        2.1 样本量选择
        2.2 患者的诊断标准
        2.3 患者的纳入标准
        2.4 患者的排除标准
        2.5 患者的剔除、脱落、终止标准
        2.6 PC的入选标准
        2.7 PC的排除标准
    3.干预方法
        3.1 试验方案
        3.2 成立研究小组
        3.3 对照组
        3.4 试验组
    4.观察指标和评定方法
        4.1 观察指标
        4.2 评定方法
    5.质量控制
    6.统计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问卷编制结果
        1.1 函询结果
        1.2 预调查结果
        1.3 正式问卷的形成
        1.4 信度分析
        1.5 效度分析
    2.基线资料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
        2.2 主要照顾者的一般资料
        2.3 ALB和 HGB值
        2.4 生活质量、照顾者饮食知信行、营养状况、饮食依从性得分
    3.基于RAM的评估结果
    4.患者适应水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4.1 内部因素
        4.2 外部因素
    5.目标制定结果
    6.强化教育结果
    7.饮食方案干预结果
        7.1 两组患者ALB值
        7.2 两组患者HGB值
        7.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
        7.4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得分
        7.5 两组患者饮食依从性得分
        7.6 两组主要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得分
第四章 讨论
    1.问卷编制分析
    2.基线资料分析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患者测量指标分析
    3.基于RAM下的饮食方案制定过程分析
    4.干预效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
    1.研究结论
    2.创新性
    3.局限与展望
        3.1 研究的局限
        3.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病人提供的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量表
    附录2 肾脏病生活质量量表(KDQOL-SFTM)
    附录3 饮食依从性量表(RABQ)
    附录4 第一轮专家函询
    附录5 第二轮专家函询
    附录6 正式问卷
    附录7 营养物质的饮食交换表
    附录8 主要食物成分表
    附录9 医院伦理材料
    附录10 知情同意书
文献综述 综合饮食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影响的Meta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新型冠状病毒病与肾脏替代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COVID-19与维持性血液透析
    一、流行病学特征
    二、临床表现
    三、临床结局
    四、干预措施
COVID-19与维持性腹透
    一、流行病学特征
    二、临床特点
    三、新型冠状病毒与腹膜功能
    四、干预措施
COVID-19与肾移植
    一、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二、治疗药物的选择和调整
    三、疫情下的移植抉择

(5)腹透患者的感染现状及胸腺五肽预防腹透患者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腹膜透析患者感染状况的回顾性研究
    引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1 入选患者一般情况
        2 腹透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
    讨论
第二部分 胸腺五肽预防腹膜透析患者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引言
    对象及方法
    结果
        1 患者基本情况
        2 两组患者免疫指标比较
        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变化
        4 营养指标的变化
        5 入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
        6 安全性评价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透析相关感染及预防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和撰写的文章、基金及会议投稿

(6)尿毒症患者血透导管感染临床特征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导管感染诊断标准
    1.3 导管感染的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合并症及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
    2.3 导管感染时间分布及主要临床表现
    2.4 导管感染病原学分布情况及转归
    2.5 导管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7)基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血透患者中医证候规律及其诊断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综述一 关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基于文献的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研究的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方法
    2.2 样本量计算
    2.3 血液透析患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的制定
    2.4 血液透析患者结构化电子病历的构建
    2.5 血液透析患者中医四诊信息的采集及数据库的建立
    2.6 中医证素的判定方法
    2.7 质量控制
    2.8 数据处理方法
    2.9 医学研究伦理学
    2.10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一般资料
    3.3 中医四诊信息情况
    3.4 37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素情况
    3.5 37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3.6 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比较情况
    3.7 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的诊断模型结果
4 讨论
    4.1 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亟待解决
    4.2 血液透析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客观化采集的分析
    4.3 本研究中所采用数理方法的分析
    4.4 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分析
    4.5 血瘀证与气阴两虚证诊断模型的分析
5. 结论
创新性、不足与展望
    1 创新性分析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血液透析患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
附录二 血液透析患者结构化电子病历模板
个人简介
致谢
附件

(8)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维持性血透患者疲乏的西医研究概况
        1.1 维持性血透患者疲乏的西医认识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流行病学研究
        1.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发病机制
        1.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影响因素
        1.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西医干预治疗
        1.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测量量表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中医研究概况
        2.1 疲乏的中医认识
        2.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归属及病因病机
        2.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相关研究
        2.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2 病例信息采集表的制定及内容
        2.3 样本量估算
        2.4 质量控制
        2.5 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MHD疲乏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3.2 MHD疲乏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3.3 MHD患者疲乏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
        3.4 MHD患者疲乏与中医症状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3.5 MHD患者疲乏的影响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MHD疲乏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4.2 MHD疲乏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4.3 MHD患者疲乏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
        4.4 MHD患者疲乏的影响因素分析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一种新型血液透析软件的开发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设计及研究方法
    1.1. 血液透析电子处方系统的设计开发
    1.2. 临床应用研究设计
第二章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相关指标描述性分析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
    2.3. 趋势性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血液透析电子处方系统的开发
    3.2. 血液透析处方电子化应用的临床应用分析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液净化信息系统的研究进展
    1.1 血液净化信息系统的发展史
    1.2 血液净化信息系统的发展类型
    1.3 血液净化信息系统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主要缩写词表
致谢

(10)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的研究现状
        1.2.2 移动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1.2.3 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3 相关概念
        1.3.1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
        1.3.2 延续护理(Transitional Care,TC)
        1.3.3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
        1.3.4 移动医疗(Mobile Health,m-Health)
        1.3.5 信息平台(Information Platform)
    1.4 理论依据
        1.4.1 奥马哈系统(Omaha System)
        1.4.2 慢性病保健模型(Chronic Care Model,CCM)
        1.4.3 自我效能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
        1.4.4 信息论
第2章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2.1 成立课题小组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受访者一般资料
        2.3.2 访谈结果
    2.4 讨论
        2.4.1 加强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和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2.4.2 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建立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
        2.4.3 增强家庭、社会支持力度,促进患者心理健康
        2.4.4 对构建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启示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构建
    3.1 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初步形成
        3.1.1 前期研究结果分析
        3.1.2 理论应用
        3.1.3 相关指南参考
        3.1.4 软件功能荟萃
        3.1.5 小组讨论法
    3.2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
        3.2.1 选择函询专家
        3.2.2 编制函询问卷
        3.2.3 专家函询流程
        3.2.4 模块指标筛选标准
        3.2.5 统计分析方法
    3.3 偏倚及质量控制
        3.3.1 研究设计阶段
        3.3.2 研究实施阶段
        3.3.3 数据处理阶段
    3.4 研究结果
        3.4.1 专家基本情况
        3.4.2 专家积极性
        3.4.3 专家权威程度
        3.4.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3.4.5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3.4.6 指标的筛选与修改结果
        3.4.7 基于移动医疗的MHD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的最终确立
    3.5 讨论
        3.5.1 研究方法的评价
        3.5.2 专家构成分析
        3.5.3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3.5.4 平台模块修订说明
        3.5.5 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必要性
        3.5.6 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可行性
        3.5.7 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的意义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的创新性
    4.3 研究的局限性
    4.4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四、导致血透患者发热原因分析及有关因素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外血液透析机构医院感染暴发的研究现状:1987—2021年[J]. 张慧,宗志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1(09)
  • [2]基于PMT的健康教育对血透患者自体内瘘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研究[D]. 郭悦.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3]基于Roy适应模式自制饮食计划对血透患者的影响[D]. 刘明真.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新型冠状病毒病与肾脏替代治疗[J]. 汤荟,张春.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01)
  • [5]腹透患者的感染现状及胸腺五肽预防腹透患者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D]. 陈学英.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6]尿毒症患者血透导管感染临床特征分析及对策[J]. 刘蓉芝,胡庆.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0(03)
  • [7]基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血透患者中医证候规律及其诊断模型研究[D]. 柯应水.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8]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 姚晨思.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9]一种新型血液透析软件的开发及临床应用[D]. 程相洋.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基于移动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信息平台模块内容的构建[D]. 余丹. 南昌大学, 2020(08)

标签:;  ;  

血透患者发热原因分析及相关因素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