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表现论文-朱佳婷

语义表现论文-朱佳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义表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X来岁,结构,功能,语义

语义表现论文文献综述

朱佳婷[1](2019)在《“X来岁”的结构、功能及其语义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年龄相关的概数表达式"X来岁"可以在句子中充当定语、谓语、宾语和状语。在共时平面,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和问卷调查这两种方法,我们发现"X来岁"的语义具有多样性,"略多"义占优;在历时平面,"略多于本数"义越来越有优势。最后我们将"X来岁"语义呈现多样性的原因归纳为两类:语境和句法位置,语境又包括语言背景、文化心理、前后成分和主观小量因素。(本文来源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胡邦岳[2](2019)在《现代汉语定语标记认知凸显及其句法、语义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定语标记是定中名词短语重要的功能标记,其功能旨在凸显其前定语或者其后的中心语。文章借助意象图式对现代汉语定语标记:助词"的"、助词"个"、指示代词"这/那"、虚化数词"一"、数量短语"一个"类、第叁人称单数"他/她/它"、疑问代词"什么"等进行功能分析,指出定语标记两种类型:前凸显和后凸显,并从句法、语义两方面分析了两种类型的成因。这些定语标记在句法、语义上的共性与差异形成了以"的"为原型的定语标记范畴,这个功能范畴中成员的共存反映了语言在语法化过程中的竞争局面,描写并解释现代汉语定语标记分布,为汉语定语标记的动态发展提供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周曼[3](2019)在《动词+“起来”的语义分析以及其在韩国语中的表现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汉语中,"起来"一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特别是作为补语成分频繁出现。无论是汉语的学习者还是韩国语的学习者,常犯与补语"起来"相关的翻译错误。本文以对比语言学的理论为基础,从共时的角度,使用归纳总结、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汉语补语"起来"的语义进行分析,同时找出其在韩国语中的表现形式。(本文来源于《韩国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刘海洋,吕明臣[4](2019)在《汉语存在语义范畴及其定中表现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事件语义范畴视角考察汉语定中结构会发现该结构内部的语义关系尚可进一步讨论。通过构建存在语义范畴、分析其基本构成要素及语义属性可以推知存在语义范畴的语言表征形式具有多样性,符合相关语义限定条件的定中结构同样是可以激活存在范畴的语言形式。表征存在语义范畴的定中结构在指称、凸显以及背景化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表达功能,在表达者特定交际意图的驱动下可以被择定用于参与话语建构。(本文来源于《汉语学习》期刊2019年04期)

邢修强[5](2019)在《浅析日语中与否定表现共起的疑问词的特色——从语义的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中,疑问词与否定共起成为一种语言现象。疑问词与否定共起时疑问词本身的语义变化是本文探讨的一个话题。本文从语义的角度,探讨了「疑问词+も+否定」句式中疑问词的语义变化。通过探讨得出:非数量型疑问词在提示助词"も"的作用下,疑问词自身的语义弱化,具备了全"量"的因素。而数量型疑问词由于本身凸显数量,在"も"的作用下,使"量"的大小得到凸显,对"量"的否定是共起成立的原因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9年07期)

刘芬[6](2019)在《语义压制的表现形式及其运作——兼论“情感强化副词+X”的语义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研究聚焦于词汇和构式层面的语义冲突与压制,未充分考虑语境在语义冲突消解中的作用。在构式语法框架下,以"情感强化副词+X"构式的语义解读为例,探讨语义压制的表现形式及其运作。发现:1)语义冲突的消解中存在"词汇-构式"压制的形式,也存在"词汇-构式-语境"压制的形式;2)"情感强化副词+X"构式的组构成分与语境语义相宜不造成冲突时,构式受"Very+X"的压制,解读为原型构式义"X达到让人产生某种情感的高程度";3)"情感强化副词+X"构式的组构成分语义存在冲突时,语境显性参与压制,决定情感强化副词和X的语义升格或降格,构式可能表现为原型构式义,也可能表现为情感语义漂白,"高程度"语义得到凸显,态度语义上接近"Very+X"构式。(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李佳,赵江民[7](2019)在《“禁止”语义的汉维表现形式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禁止"语义的语气坚决、强硬,一般在比较严肃的场合使用。汉语是孤立语,形态不发达,"禁止"语义多用词汇形式来表达;维吾尔语是黏着语,形态发达,词汇和语法形式都可以表达"禁止"语义,但以语法形式为主。本文以语言类型学相关理论为指导,从对比的视角,探析了汉维"禁止"语义的表现形式及其异同。(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郭俊[8](2019)在《陶瓷茶具造型语义及其表现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品语义是工业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项研究内容,对于以批量方式生产的陶瓷茶具而言,正确表现造型语义有助于向使用者传达茶具的内在信息,对语义表现方式的深入研究亦可更好地推动陶瓷茶具设计的创新。(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期刊2019年01期)

曹德和,王卫兵[9](2017)在《汉语语义衔接的系统构成和形式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语义衔接是建立在语义信息前后照应基础上的话语组织方式,是语言衔接系统中最具普适性和实用性的衔接类型。语义衔接大多借助衔接纽带和衔接桥梁,这类衔接属于显性衔接。衔接纽带有的对应于概念意义有的对应于逻辑关系意义。对应于概念意义的,皆以语词为载体;对应于逻辑关系意义的,有的以语词为载体,有的以数序符号、法定标点以及非法定标点为载体。衔接桥梁主要表现逻辑关系意义,但也有不少兼表人际关系意义,它通常以语词为载体,偶尔以标点为载体。有的语义衔接不是通过衔接纽带和衔接桥梁,这类衔接属于隐性衔接。建立在隐性衔接基础上的语篇,其前言后语或为背景与事件关系、或为概述与分述关系、或为因果或条件关系、或为特定自然场景关系、或为特定社会情境关系、或为思维断片关系、或为委婉岔开关系、或为非合作对话关系、或为一般含意关系、或为特殊含意关系。(本文来源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邵思琦[10](2017)在《汉英“认为/以为/think”动词的语义特征与句法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助语料库,从一词多义的角度研究汉英动词"认为/以为/think"的语义特征和句法表现。研究发现:1)汉语"以为"不同于"认为"。前者存在"以为1"和"以为2"两种情况。"以为1"和"认为"用法相同,"以为2"根据语境可得出与陈述情况相反的判断。2)"think"通常不具备"以为"这样一词多义的用法,其意义更接近于"认为"。(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7年20期)

语义表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定语标记是定中名词短语重要的功能标记,其功能旨在凸显其前定语或者其后的中心语。文章借助意象图式对现代汉语定语标记:助词"的"、助词"个"、指示代词"这/那"、虚化数词"一"、数量短语"一个"类、第叁人称单数"他/她/它"、疑问代词"什么"等进行功能分析,指出定语标记两种类型:前凸显和后凸显,并从句法、语义两方面分析了两种类型的成因。这些定语标记在句法、语义上的共性与差异形成了以"的"为原型的定语标记范畴,这个功能范畴中成员的共存反映了语言在语法化过程中的竞争局面,描写并解释现代汉语定语标记分布,为汉语定语标记的动态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义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1].朱佳婷.“X来岁”的结构、功能及其语义表现[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胡邦岳.现代汉语定语标记认知凸显及其句法、语义表现[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3].周曼.动词+“起来”的语义分析以及其在韩国语中的表现形式[J].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9

[4].刘海洋,吕明臣.汉语存在语义范畴及其定中表现形式[J].汉语学习.2019

[5].邢修强.浅析日语中与否定表现共起的疑问词的特色——从语义的角度[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

[6].刘芬.语义压制的表现形式及其运作——兼论“情感强化副词+X”的语义解读[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李佳,赵江民.“禁止”语义的汉维表现形式对比[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

[8].郭俊.陶瓷茶具造型语义及其表现方式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9

[9].曹德和,王卫兵.汉语语义衔接的系统构成和形式表现[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7

[10].邵思琦.汉英“认为/以为/think”动词的语义特征与句法表现[J].大众文艺.2017

标签:;  ;  ;  ;  

语义表现论文-朱佳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