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几丁质是真菌细胞壁、细胞隔膜,昆虫外骨骼的主要结构成分。几丁质酶在含几丁质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昆虫蜕皮过程中需要几丁质酶部分降解外骨骼中的几丁质;真菌出芽生殖过程中也需要几丁质酶降解子母细胞之间隔膜中的几丁质。故几丁质酶可能成为开发新型药物的特异性作用靶标。几丁质酶抑制物可以通过抑制几丁质酶的活性,阻止昆虫幼虫和蛹蜕皮以及真菌子母细胞的分离而起到杀虫和抗真菌作用。目前,几丁质酶抑制物的相关研究主要在日本等国进行,在国内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几丁质酶抑制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家蚕几丁质酶作为靶标,旨在自然环境中筛选分离几丁质酶抑制化合物产生菌;对筛选出的目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培养条件的优化;在分离纯化活性物质的基础上,进行活性物质编码相关基因的克隆分析和抑制机理的探讨。 1.几丁质酶抑制物产生菌的筛选 本研究首先建立了几丁质酶抑制物简易检测方法——平板透明圈法,此法便于在初筛过程中进行高通量筛选。以此方法从采自全国的200多份土样中分离出的1350多株菌中筛选出五株几丁质酶抑制物产生菌;复筛时使用铁氰化钾方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法确定了能稳定生成几丁质酶抑制物的1237#菌株。 1237#菌株活性发酵液对几种酶的抑制谱分析结果显示1237#菌株活性发酵液对链霉菌几丁质酶、沙雷氏菌几丁质酶、假单胞菌几丁质酶及植酸酶、纤维素酶、a-淀粉酶无抑制效果,仅仅对家蚕几丁质酶具有强烈地抑制活性。 2.几丁质酶抑制物产生菌的菌种鉴定 本研究系统地进行了1237#菌株的分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1237#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菌体大小为0.5-0.8μm×1.5-2μm;是无芽孢,具鞭毛,能运动的好氧菌;37℃在马铃薯固体培养基上生长18-24h菌体呈绿色;过氧化氢酶和氧化酶反应均呈阳性;明胶水解反应为阳性;脓青素反应为阴性。最适生长温度为37℃,4℃不生长,41℃能生长。 以1237#菌株基因组为模板,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扩增了1237#菌株16S rRNA基因,扩增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后,转化入大肠杆菌E.coli DH5a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分析。测得片段大小为1606bp,与NCBI核酸库进行比对分析的结果表明其与多种假单胞菌16S rRNA基因(GenBank登录号:AF125317、AB117953、AJ249451)同源性在99%以上。 综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结果,鉴定几丁质酶抑制物产生菌1237#菌株为假单胞菌,命名为Pseudomonas sp.1237#。 3.几丁质酶抑制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