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基于测井-地震多属性分析的储层预测方法及应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作者: 吴世旗
导师: 余钦范
关键词: 测井分析,地震多属性分析,储层预测,方法学
文献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快速准确评价新的油藏并使其投入开发,是油田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储层预测技术是油藏评价的关键技术。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在于,跟踪国内外测井与地震属性分析先进技术,探讨储层预测研究方法,建立快速有效的储层预测流程并能很好地应用于实际的油藏评价与预测工作。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基本掌握国内外同行业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其次,按照方法学原理,初步形成储层预测方法学技术思路,运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手段,建立合理的储层预测方法流程;同时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实际工区资料建立合理的解释模型,最后用实际工区数据资料来检验流程的合理性、模型的适应性,并通过实际工区资料的处理使储层预测方法得到进一步优化。本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工区是大庆油田西南部王府构造的临江地区,通过实际的测井与地震资料的处理,新的解释模型得到了有效应用,新建立的储层预测方法流程得到了有效检验。本文的创新性研究成果表现在: (1)首次将预测学、方法学理论引入油气储层预测领域,提出了导致储层预测失利的六大误区,为后续储层预测方法学的进一步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2)根据方法学原理,提出了以基础资料分析为基础,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石油地质等理论为指导,定性—定量储层预测技术为手段,岩性、物性、含油气性预测为目的的一整套优化的、多学科协同工作的测井—地震多属性分析储层综合预测方法,即提高预测可信度和精度的“五阶段”储层预测新方法; (3)针对低孔、低渗复杂油气藏,在常规的测井解释经验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复杂沙泥岩油气藏的三孔隙度测井属性解释模型。对于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和可靠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1.1 测井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1.2 地震属性预测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 论文选题的意义和背景
1.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4 论文的组织
第二章 储层预测方法学研究
2.1 追根寻源:储层、预测与方法学
2.1.1 储层
2.1.2 预测
2.1.3 方法与方法学的基本概念
2.2 储层研究的预测学、方法学思考
2.2.1 信息、体系和模型
2.2.2 映照和预测过程
2.2.3 储层研究的预测学思考
2.2.4 储层研究的方法学思考
2.3 储层预测思路及方法
2.3.1 原始资料特点分析
2.3.2 储层预测研究方法及流程
第三章 储层岩性定性预测的地震属性分析
3.1 层位划分、对比及解释
3.2 振幅层拉平技术
3.3 频率分解技术(频率属性分析)
3.4 地震波形分类技术
第四章 地震-测井储层定量预测方法研究
4.1 三维地震储层反演与预测
4.1.1 地震反演理论与概念
4.1.2 波阻抗结果的质量控制
4.1.3 临江三维地震储层反演与预测
4.2 敏感测井曲线研究与重构
4.2.1 测井资料预处理
4.2.1.1 测井曲线校正
4.2.1.2 测井数据标准化
4.2.2 敏感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4.2.2.1 岩性解释模型
4.2.2.2 泥质含量解释模型
4.2.2.3 孔隙度测井解释模型
4.2.2.4 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
4.2.2.5 有效厚度解释模型
4.2.2.6 单井解释成果
4.2.3 多井解释成果
4.2.3.1 孔隙度平面分布
4.2.3.2 有效厚度平面分布
4.3 复杂岩性敏感测井解释模型研究
4.3.1 基本方法和原理
4.3.2 三孔隙组分界限划分的合理性分析
4.3.3 利用测井资料解释三孔隙组分的基本原理
4.3.4 储层参数的测井解释方法
4.4 拟测井特征参数预测的地震多属性分析
4.4.1 地质统计学法
4.4.2 人工神经网络法
4.4.2.1 多层前馈神经网络(MLFN)
4.4.2.2 随机神经网络
4.4.2.3 有效性检验
第五章 储层含油气预测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5.1 吸收衰减分析技术
5.1.1 方法原理简述
5.1.2 地层吸收性质的地质意义
5.2 AVO 地震属性参数反演及储层含油气性分析
5.2.1 AVO 研究思路
5.2.2 AVO 技术应用原理
5.2.3 岩石物理和AVO 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5.2.4 AVO 叠前正演模型研究
5.2.5.A VO 异常解释原理在临江地区的应用
5.2.6.A VO 处理结论与认识
第六章 大庆临江三维工区储层预测研究实例
6.1 研究区概况
6.2 储层定性预测结果
6.2.1 沉积微相特征
6.2.2 沉积旋回特征
6.2.3 砂体平面展布特征预测
6.3 储层定量预测结果
第七章 结论
7.1 完成的主要工作
7.2 结论及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7.3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相关问题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复杂储层地震预测理论及方法研究[D]. 李琼.成都理工大学2007
- [2].济阳坳陷第三系储层预测模式优化集成研究[D]. 刘金连.浙江大学2011
- [3].塔中隆起82区块沉积微相研究及储层预测[D]. 杨世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 [4].深层砾岩气储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及有利储层预测[D]. 文慧俭.大庆石油学院2010
- [5].高分辨率时频分析方法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 刘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 [6].海拉尔盆地复杂储层地震识别方法研究[D]. 刘俊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 [7].印尼南苏门答腊盆地油气成藏规律研究及油气藏精细勘探[D]. 田鑫.成都理工大学2016
- [8].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沙三段储层预测研究[D]. 张福明.中国石油大学2007
- [9].基于岩石物理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应用研究[D]. 张璐.中国石油大学2009
- [10].密井网条件下开发地震解释技术在油田调整中应用[D]. 齐春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