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研究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研究

论文摘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就目前甘肃省的整体状况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比重较大,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而且各地区的剩余劳动力情况也不尽相同,有效的转移路径显得甚为重要。所以,本文鉴于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的检索,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背景、意义,并归纳总结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与模型。(2)对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特点进行分析,运用具体的数学方法测算了现状剩余劳动力数量,并利用回归分析对未来几年的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预测可知,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较大,并呈现上升趋势。就剩余劳动力的地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庆阳、陇南、定西、天水、平凉等地区。(3)甘肃省农村劳动力出现大量剩余,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之间的回归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那么从农业中分离出的剩余劳动力就越多。第二,农民文化素质低,受传统观念影响。截止到2008年,甘肃省农村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及其以下的就占了76.86%,较低的文化素质很难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导致农村劳动力进一步剩余。第三,城镇化水平低,就业压力大。同样,本文对甘肃省城镇化率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之间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吸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但由于甘肃省目前的城镇化水平较低,所以吸纳的剩余劳动力数量有限。(4)通过对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异地转移的成本收益分析,及成本收益模型的建立,并利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资源禀赋优势、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三个参数,对甘肃省各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作出战略定位。其中,嘉峪关、张掖、金昌、酒泉、甘南五个地区可以采取就地转移的方式;兰州、武威、白银、临夏四个地区可以采用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相结合的方式;天水、平凉、庆阳、定西、陇南五个地区采取异地转移的方式,但在这种转移方式中,必须加强政府在转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5)最后,提出了有效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加快城市化发展水平;统筹城乡就业机制;加快农村工业化、产业化进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相关理论与模型
  • 2.1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
  • 2.2 乔根森理论
  • 2.3 托达罗理论
  • 2.4 “推——拉”理论
  • 3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测算及主要分布区域
  • 3.1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 3.2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数量测算
  • 3.3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未来规模预测
  • 3.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分布区
  • 4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原因
  • 4.1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 4.2 农民文化素质低,受传统观念影响
  • 4.3 城镇化水平低,就业压力大
  • 5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探讨
  • 5.1 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就地转移的成本收益分析
  • 5.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本收益模型构建
  • 5.3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选择
  • 6 有效促进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 6.1 走城市化发展道路,提高城市化水平
  • 6.2 统筹城乡就业机制
  • 6.3 加快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
  • 7 结论及讨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参与课题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J]. 青海农牧业 2010(03)
    •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四大困境[J]. 财经政法资讯 2008(03)
    • [3].重庆未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J]. 决策导刊 2009(02)
    • [4].外商直接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复杂网络视角[J]. 经济经纬 2020(01)
    • [5].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J]. 就业与保障 2020(01)
    • [6].对如何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问题探究[J]. 农家参谋 2020(07)
    • [7].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8)
    • [8].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 2020(03)
    • [9].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的对策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2)
    • [10].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4)
    • [11].大数据助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路径探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7)
    • [12].职业院校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路径研究[J]. 农家参谋 2020(21)
    • [13].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二、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 [14].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21)
    • [15].浅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与对策[J]. 中外企业家 2018(29)
    • [16].我国农村电商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问题研究[J]. 当代经济 2018(24)
    • [17].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19(04)
    • [18].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管理的重要性[J]. 黑龙江档案 2019(02)
    • [19].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国企研究 2019(08)
    • [20].浙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因素与变化趋势[J]. 贵州农业科学 2019(08)
    • [21].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甘肃省高职院校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法与路径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81)
    • [22].农村电商背景下江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机制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11)
    • [23].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再配置效应[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 [24].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3)
    • [2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发展思考[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5)
    • [26].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山西农经 2018(05)
    • [27].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07)
    • [28].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6(22)
    • [29].新疆四县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学历教育意愿分析[J]. 新疆农垦科技 2016(11)
    • [30].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01)

    标签:;  ;  ;  ;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