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冲销论文-蔡琛

货币冲销论文-蔡琛

导读:本文包含了货币冲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国际资本流动,货币冲销,有效性

货币冲销论文文献综述

蔡琛[1](2016)在《我国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冲销的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零一六年元月,亚投行的开幕仪式刚刚落下帷幕,中国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世界的心跳。无论是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还是国际争端的对话机制的撮合协商,不可否认地,中国都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对于国际资本流动和货币当局冲销操作的研究由来已久,不同时代的精英学者们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殚精竭虑。研究涉及货币冲销效果持续的长短、冲销操作成本的高低以及冲销操作可能带来的风险等诸多方面,虽然研究样本几乎涵盖了各类经济体,但对于经济日益开放、国际间资本流动日益频繁的中国,关于冲销问题的研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我们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转变,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要见证完全浮动汇率制度的实现,虽然货币冲销从其实施之初就饱受争议,但现在并不是它退出历史舞台的最佳时机,正所谓老骥伏枥,在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的当下,冲销的政策工具更像是未完全绽放光彩的烟火,迫不及待的发挥更多的光和热。本文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现有国内外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较细致的分层次的梳理,并在梳理过程中参考学界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确定了笔者认为比较合适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这些方法都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况。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开展研究的理论基础,经典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叁元悖论,接着,对我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今的国际资本流动情况和我国汇改以来每个时期所使用的不同的货币冲销政策及使用效果予以详细的分析,以外汇储备的变动来衡量资本流动情况,并对其进行来源项目的分解分析,研究发现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资本流动的频率和规模都在增长,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越来越明显的影响着我国的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不同时期不同货币冲销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也是充满了智慧,新的更高效的冲销工具的推出也是大势所趋。第叁部分,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通过实证方法检验了冲销的效果和抵消的程度,选择了经典的BGT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适应中国情况的修正,在对两个方程的因变量进行相关的检验之后,发现联立方程的估计模型并不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因此采用OLS进行单方程的回归估计,并得到了较好的估计效果,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目前具有较高的冲销有效性和较低的国际资本流动的抵消程度。此外,也对已有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段处理,得到不同时期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央行所施行的货币政策的冲销效果。虽然实证结果较令人满意,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数据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以及实际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因此不能仅仅满足于数据结果的美好,而是更多的关注实体经济从较为有效的冲销操作中是否切实获益。最后在第四部分,提出了笔者认为的制度上可以完善的地方以及在未来汇率的浮动区间进一步扩大的情势下可以考虑使用的创新型的冲销成本较低的冲销工具。比如,在扩大浮动汇率区间的时候加强监控,保证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增长,不致被动投放过多的流动性;在公开市场操作的基础上使用诸如短期借贷便利等更加灵活的冲销工具,便于风险的控制和对冲。相信货币当局正在或者已经筹划出更好的对策应对来自世界各方的挑战,也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本文来源于《新疆财经大学》期刊2016-05-14)

凌典[2](2014)在《我国货币冲销的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央行冲销效果的论证考虑了货币目标供应量的影响,通过构建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有效冲销指数公式,分析2005~2013年的央行货币冲销政策的实际效果,结果发现:我国货币冲销在大多数年份是有效的,在外汇占款压力较大的年份,由于短期国债的不足和央行票据发行的诸多缺陷,对外汇占款的冲销明显乏力。最后提出了发展国债市场、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4年32期)

谭小芬,江瑶[3](2014)在《外汇流入结构对货币冲销水平的影响——基于2004—2011年八个亚洲新兴市场国家面板数据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国家开始大规模积累外汇储备以应对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不稳定变动带来的冲击,同时采用外汇冲销政策避免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本文选取亚洲八个新兴市场国家,运用2004—2011年的季度数据,借鉴BGT(2002)的模型建立一个反应方程,考察国内净资产对经常账户差额、FDI净流入和非FDI资本流入的反应,分析外汇流入结构对货币冲销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对FDI净流入的冲销水平显着小于对经常账户差额,也一定程度上小于非FDI资本流入的冲销水平。最后,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两点政策启示。(本文来源于《宏观经济研究》期刊2014年06期)

张芳翊[4](2014)在《中央银行票据作为货币冲销工具的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1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即WTO,促进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不断地高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大大的增强。加入世贸之后,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和合作不断加强,出口制造业等各种类型的企业越来越多,中国的经济形势大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的世界的商业企业到中国来进行直接投资,国际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并且从经常项目顺差发展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局面。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国际资本和人民币之间的交易频繁,这就对中国人民银行维持汇率稳定,履行一国中央银行的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4年我国成功实现汇率并轨,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这是我国外汇制度进入全新阶段的标志。为了使人民币汇率保持在一个稳定、合理的水平,确保国内货币供应量的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进行大规模、长时间的外汇干预和相应的冲销操作,维持内外经济的均衡。2005年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外汇管理方面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在这两种特有制度下,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1999年底到2013年6月,外汇储备由1546.75亿美元增长至34966.86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大幅度增加,带来基础货币投放过量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同时,还加剧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为维持货币的相对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持续加大外汇干预,增强冲销操作的力度。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收回对商业银行手中的多余货币量,限制再贷款,并增缴人民币特种存款,在控制货币供应量方面取到积极有效的成果。后来随着外汇储备的剧增和冲销操作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经济出现不均衡的局面。相比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在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市场流动性方面,更具主动性和灵活性,更容易控制和操作,是各国中央银行很喜欢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国债和央行票据是各国在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手段时,常用的操作工具。在我国,国债市场发育程度不高,品种结构单一,作为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明显力度不足。在2002年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将未到期的1937.5亿元正回购品种转换为同期限的央行票据,央行票据成为短期的新型货币政策调节工具,被频繁地在货币市场上使用,并被不断尝试创新开发新的品种,在宏观调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常规性的操作工具。央行票据不仅流通性强,而且在宏观调控方面还有一定弹性。从总体上看,可以吸纳商业银行的部分可用资金,控制流动性;在微观层面,各个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买卖央票,保持一定流动性。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中央银行可以灵活地调整它的负债结构,还能同时控制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2006年中国的外汇储备量跃居世界第一,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给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国家经济事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007年爆发了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放缓,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速也随之放缓。到2013年,各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而中国在这期间一直去能保持着适度的经济增长,国内物价也是相对稳定的,人民币呈现出小幅度升值趋势。在这期间,作为短期冲销操作工具的央行票据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冲销效果如何?本文将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操作情况,运用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央行票据冲销操作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并得出主要结论。(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4-06-01)

李顺勇[5](2014)在《货币冲销政策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使得央行不断采取冲销政策,以期实现控制通胀和稳定汇率的双重经济目标。而货币冲销政策的实施方式和操作力度,是影响一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关键变量,值得我们国家的中央银行认真加以研究。(本文来源于《金融教育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朱宁喆[6](2014)在《我国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冲销有效性研究:2000-2012》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持续双顺差。我国是国际资本的净流入国,使人民币长期处于升值压力之中。为了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或有序升值,央行需要在外汇市场买入外汇卖出本币进行干预,加上我国实行了强制结售汇制度,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急剧增加。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国外资产的规模不断扩大,造成基础货币的膨胀,并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导致国内货币供给的扩张,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并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因此,为了削弱外汇储备增加带来的货币供给扩张效应,央行主要利用发行央票和调整准备金率等工具来进行冲销操作。货币冲销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且对物价稳定和内外均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理论分析角度,梳理了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货币冲销的必要性;然后描述了近年来不同形式资本流动的特点和变化,并从稳定性和波动性角度分析其对外汇储备的不同影响;还总结了我国的冲销现状,讨论了我国冲销工具的特点、成本和缺陷。在实证方面,本文采用修正的BGT模型和OLS方法,估计我国2000年至2012年期间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供给的定量关系,用冲销系数反映货币冲销的有效程度,用抵消系数反映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的抵消程度;并利用递归系数法估计了两系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对不同形式资本流动的冲销力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最后,对如何减轻外汇冲销压力提出了若干建议。通过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如下结论:1.总体而言,2000年至2012年间,我国的货币冲销是有效的。冲销系数为-0.944,表明央行的干预措施对冲了大部分国际资本流动引发的货币供给变化。但资本流动的抵消效应也比较大,抵消系数为-0.833。因此认为我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影响。随着未来资本项目管制的放松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抵消效应可能会更大,将加大央行冲销的难度。2.央行对不同形式的资本流动的冲销力度是不同的。稳定性较高的资本流动对外汇储备的贡献率较高,而央行对其的冲销力度低于对波动性较大的资本流动的冲销力度。可能的原因有:一、稳定性较高的资本流动的规模要大于波动性较大的资本流动,其增加幅度超过了央行能够冲销的范围;二、波动性较大的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冲击大,央行有意识地在其大规模流入时加大冲销干预。另外,把资本流动按外汇来源分类,发现央行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冲销力度最大,认为与其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占外汇来源的比重提高相关;从动态变化上看,2006年后央行才开始对外国直接投资进行冲销,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加大了对非直接投资的冲销,可能与这两个时期的高通胀压力有关。3.我国采用发行央票和调节存款准备金率的冲销工具,获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冲销规模的扩大和冲销成本的上升,以及工具本身存在的缺陷,限制了我国货币冲销的能力。4.2012年的资本流出缓解了央行的冲销压力并减少了央行的冲销直接成本,但是随着2013年资本的大规模流入,外汇储备的增长与稳健货币政策、去杠杆化政策之间的冲突会逐渐加重,央行未来又将承受巨大的冲销压力。从短期来看,应提高冲销干预的有效性,进一步改善冲销工具、汇率制度和外汇管理制度;从长期来说,我国必须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包括调整经济结构和外贸政策等。(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4-03-31)

王玉琴,张帆,郭廷斌,赵国林,杨雁[7](2013)在《从央行资产负债表解读我国货币冲销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描述性分析,解读我国目前货币冲销措施,并对目前冲销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冲销措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正在进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等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来源于《华北金融》期刊2013年12期)

严敏[8](2013)在《我国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及未来改革的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屡创新高。中央银行为维持汇率稳定、抑制通货膨胀,采取了积极的货币冲销政策。回顾央行的货币冲销政策实践,发现央行任何一次冲销手段的"创新"都是在原有冲销手段难以为继的背景下进行的,即央行的任何一项单一的冲销手段都是不可持续的。今后,央行应从建立多样化的货币冲销政策工具体系、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多元化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推进利率市场化等几个方面解决我国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3年06期)

徐滢,钱水土[9](2013)在《基于联立方程结构模型的央行货币冲销效果研究:2001-2012》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给出了2001年来央行外汇资产变动下的货币投放和回笼逻辑,得出货币政策调控在供给和流通端被"二次绑架"的结论,然后基于修正后的货币当局反应函数和国际资本流动联立方程结构模型来估算央行货币冲销效果。结论表明央行冲销效果较显着,外汇资产增加带来的货币投放有63%被冲销。对不同时期样本分段实证显示,2007年后货币冲销系数上升,但其与外汇资产变动的关联性下降,其原因是被动投放流动性规模下行、国际资本流动日益灵活以及金融危机后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思路调整等。(本文来源于《财贸经济》期刊2013年11期)

陈志昂,卢一思[10](2013)在《货币冲销能力与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费雪方程式,建立冲销能力与经济规模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93~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越大,冲销能力越强。在东亚区域中,中国具有明显的大国效应,冲销能力强于东亚小国,这种冲销能力的不同能够保证人民币升值带动东亚货币集体升值。结合人民币货币锚理论,人民币可以成为区域货币的"隐性锚"。(本文来源于《预测》期刊2013年04期)

货币冲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央行冲销效果的论证考虑了货币目标供应量的影响,通过构建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有效冲销指数公式,分析2005~2013年的央行货币冲销政策的实际效果,结果发现:我国货币冲销在大多数年份是有效的,在外汇占款压力较大的年份,由于短期国债的不足和央行票据发行的诸多缺陷,对外汇占款的冲销明显乏力。最后提出了发展国债市场、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政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货币冲销论文参考文献

[1].蔡琛.我国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冲销的有效性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6

[2].凌典.我国货币冲销的有效性研究[J].时代金融.2014

[3].谭小芬,江瑶.外汇流入结构对货币冲销水平的影响——基于2004—2011年八个亚洲新兴市场国家面板数据的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4

[4].张芳翊.中央银行票据作为货币冲销工具的有效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4

[5].李顺勇.货币冲销政策的理论分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4

[6].朱宁喆.我国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冲销有效性研究:2000-2012[D].复旦大学.2014

[7].王玉琴,张帆,郭廷斌,赵国林,杨雁.从央行资产负债表解读我国货币冲销措施[J].华北金融.2013

[8].严敏.我国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及未来改革的取向[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

[9].徐滢,钱水土.基于联立方程结构模型的央行货币冲销效果研究:2001-2012[J].财贸经济.2013

[10].陈志昂,卢一思.货币冲销能力与人民币区域货币锚效应[J].预测.2013

标签:;  ;  ;  ;  

货币冲销论文-蔡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