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H-SiC同质外延的表征及深能级分析研究

4H-SiC同质外延的表征及深能级分析研究

论文摘要

SiC器件和其它半导体器件一样,材料的质量对于SiC器件的制备和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质量的SiC单晶是制备高性能SiC器件的基础,有利于SiC器件研制和进一步推广应用。目前,4H-SiC同质外延单晶薄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国内才刚起步,且由于同质外延的表征测试存在一定困难:还没有一套系统完整的表征测试方法;对于非刻意掺杂4H-SiC同质外延中存在的影响器件性能的本征深能级,国际上也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不同样品的结果也差异很大;对于深能级的起源没有定论,也没有提出一套很好的解决办法。国内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制备4H-SiC同质外延薄膜的机理、方法和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提出一套系统完整的4H-SiC同质外延薄膜表征测试方法;对影响器件性能的非刻意掺杂n型4H-SiC外延中的本征深能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4H-SiC同质外延生长的关键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影响这些材料参数的主要因素。确定了关键参数变化趋势,制定了完整的工艺流程。2.建立了系统的4H-SiC同质外延薄膜表征测试方法。通过不同掺杂浓度样品Raman光谱中LOCP的不同,提出了一种简易测试外延厚度的方法。利用FTIR反射谱对4H-SiC同质外延晶体薄膜的质量进行评价,完善了用干涉条纹的频率和强弱的方法来计算外延薄膜的厚度。通过van der Paul法霍尔测试技术,对低N掺杂的n型4H-SiC同质外延的迁移率和霍尔系数进行测试表征。用汞(Hg)探针C-V测试获取4H-SiC同质外延纵向杂质浓度分布的信息,并通过多点测试,得到外延片的掺杂浓度均匀性。对样品进行了电阻均匀性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电阻率分布较为均匀,最小和最大电阻率分别为0.3768Ω·cm和0.3972Ω·cm,误差仅为1.04%。HRXRD测试显示4H-SiC同质外延薄膜半高宽(FWHM)为36 s,距主峰左侧约41″处出现另外一个衍射峰。经计算分析,该衍射峰偏移主要是由外延和衬底的晶向偏移引起的。借助SEM、AF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4H-SiC样品表面形貌以及元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测试分析。借助SIMS对Al掺杂和高N掺杂的4H-SiC样品中的主要掺杂杂质浓度及薄膜厚度进行了测试,验证了光学测试的结果。3.研究了非刻意掺杂4H-SiC同质外延禁带中形成的缺陷深能级。对样品进行10K到室温的变温光致发光测量,发现4H-SiC存在由本征深受主能级引起的“绿带”发光现象。借助PL mapping对样品的峰值波长(Peak Lambda)和发光强度(Peak Int)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4H-SiC外延大部分区域存在本征深能级缺陷,且分布均匀。通过理论分析表明存在两个深能级,分别位于导带下E1 = 0.942eV,E2 = 1.190eV处。深能级缺陷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样品中存在着大量的碳空位VC。“绿带”发光谱与碳空位VC及其扩展缺陷都相关,是由二者络合形成的。4.为了减少外延层中的C空位,进行了C离子注入4H-SiC外延的理论研究和工艺设计。通过研究离子注入理论和工艺特性,采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借助Trim模拟软件对C离子注入4H-SiC的分布进行了统计计算,计算模拟了不同注入能量下C注入4H-SiC的平均投影射程、标准偏差以及浓度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三次C离子注入消除非刻意掺杂4H-SiC中深能级缺陷的方法和工艺流程,包括离子注入工艺参数(能量、剂量)的确定、注入掩膜层SiO2厚度的选取原则,退火温度和时间以及退火保护。成功地进行了注入实验。5.研究了C离子注入和高碳硅比生长4H-SiC对深能级的影响。发现1600℃的退火温度对注入引起的晶格损伤起到了很好的修复作用,并可以有效地激活碳离子,使其占据C空位。高温退火使C空位被占据有效地减少了C空位衍生缺陷。通过碳离子注入成功消除了非刻意掺杂n型4H-SiC外延薄膜中的深能级缺陷。研究了生长4H-SiC外延薄膜合适的碳硅比区间。综合考虑增大C/Si对4H-SiC外延质量的影响和实验成本两个方面,选取C/Si为1.5和3两种样品,找出增大C/Si对于非刻意掺杂4H-SiC深能级缺陷变化的趋势和效果。结果表明,增大生长碳硅比,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碳空位的产生,减少本征深能级缺陷,但受外延晶体质量等条件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4H-SiC 材料的优势
  • 1.2 4H-SiC 材料和器件的发展
  • 1.2.1 碳化硅材料与器件的发展
  • 1.2.2 国内外发展状况
  • 1.2.3 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CVD 法4H-SiC 同质外延生长机理及关键技术
  • 2.1 CVD 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 2.1.1 CVD 技术简介
  • 2.1.2 CVD 系统的基本组成
  • 2.2 CVD 法4H-SiC 同质外延薄膜的生长机理
  • 2.2.1 SiC 的多型结构
  • 2.2.2 4H-SiC 同质外延薄膜CVD 生长的动力学分析
  • 2.2.3 4H-SiC 同质外延薄膜CVD 生长的热力学分析
  • 2.3 外延生长实验设计和工艺流程
  • 2.3.1 工艺设计
  • 2.3.2 主要工艺流程
  • 2.3.3 重点工艺说明
  • 2.4 4H-SiC 同质外延生长的关键工艺
  • 2.4.1 生长率
  • 2.4.2 掺杂浓度
  • 2.4.3 表面形貌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4H-SiC 同质外延薄膜的表征
  • 3.1 4H-SiC 同质外延的表征测试方法
  • 3.1.1 光学表征
  • 3.1.2 电学表征
  • 3.1.3 X 射线衍射和光电子谱、离子束和显微技术表征
  • 3.2 4H-SiC 同质外延的光学特性表征
  • 3.2.1 Raman 散射
  • 3.2.2 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FTIR)
  • 3.3 4H-SiC 同质外延的电学特性表征
  • 3.3.1 汞探针C-V 测试
  • 3.3.2 霍尔测试
  • 3.3.3 电阻均匀性
  • 3.4 X 射线衍射和光电子谱、离子束和显微技术表征
  • 3.4.1 高分辨X 射线衍射(HRXRD)
  • 3.4.2 光电子谱(XPS)
  • 3.4.3 二次离子质谱
  • 3.4.4 显微技术(SEM 和AFM)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4H-SiC 同质外延中的深能级研究
  • 4.1 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 4.2 光和磁性测试
  • 4.2.1 4H-SiC 同质外延薄膜的光致发光(PL)
  • 4.2.2 4H-SiC 同质外延薄膜的电子自旋共振(ESR)
  • 4.3 非刻意掺杂4H-SiC 外延材料中的深能级
  • 4.4 离子注入技术及Trim 模拟
  • 4.4.1 离子注入特性
  • 4.4.2 离子注入的射程和浓度分布
  • 4.4.3 碳离子注入SiC 的射程分布模拟
  • 4.4.4 碳离子注入SiC 的分布模拟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碳离子注入和高碳硅比生长工艺对本征深能级的影响
  • 5.1 C 离子注入的实验设计
  • 5.1.1 实验材料
  • 5.1.2 注入能量和注入剂量设计
  • 5.1.3 注入温度和高温退火工艺
  • 5.2 C 离子注入对深能级缺陷的影响
  • 5.2.1 离子注入及高温退火导致的SiC 表面损伤
  • 5.2.2 C 离子注入及高温退火对本征深能级的影响
  • 5.3 高碳硅比生长工艺对深能级缺陷的影响
  • 5.3.1 实验材料
  • 5.3.2 实验设计和C/Si 的选取原则
  • 5.3.3 C 离子注入及高温退火对本征深能级缺陷的影响
  • 5.4 碳注入退火和高碳硅比生长工艺对深能级缺陷影响比较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衬底温度对单晶金刚石同质外延生长的影响规律研究[J]. 集成技术 2017(04)
    • [2].N型4H-SiC同质外延生长[J]. 物理学报 2008(10)
    • [3].硼掺杂金刚石薄膜同质外延生长及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制备[J]. 光学学报 2016(07)
    • [4].4H-SiC同质外延的绿带发光与缺陷的关系[J]. 物理学报 2008(07)
    • [5].p型4H-SiC同质外延有效层厚度[J]. 微纳电子技术 2020(04)
    • [6].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同质外延GaN薄膜表面形貌的改善[J]. 物理学报 2017(10)
    • [7].不同温度下同质外延生长单晶金刚石的应力分析[J]. 人工晶体学报 2018(05)
    • [8].SiC同质外延材料表面形貌缺陷研究[J]. 中国标准化 2019(S1)
    • [9].氧碳比对MPCVD法同质外延单晶金刚石的影响[J]. 功能材料 2013(14)
    • [10].超厚层4H-SiC同质外延材料[J].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019(02)
    • [11].凹槽形Cu衬底上同质外延生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11(01)
    • [12].ZnO薄膜的同质外延生长及其结构表征[J].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2(05)
    • [13].4H-SiC同质外延基面位错的转化[J]. 微纳电子技术 2020(03)
    • [14].PVT同质外延生长AlN单晶初期模拟及其实验研究[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9(10)
    • [15].物理气相传输法生长1英寸AlN单晶及其表征分析[J]. 人工晶体学报 2019(09)
    • [16].P型阶梯掺杂4H-SiC多层薄膜同质外延生长研究[J]. 智能电网 2017(08)
    • [17].4H-SiC同质外延生长Grove模型研究[J]. 物理学报 2014(03)
    • [18].4H-SiC衬底表面SiC薄膜的同质外延生长[J]. 人工晶体学报 2012(01)
    • [19].Al掺杂4H-SiC同质外延的缓冲层[J].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009(02)
    • [20].生长温度对4HN-SiC同质外延层表面缺陷的影响[J]. 微纳电子技术 2019(05)
    • [21].微波等离子体同质外延修复金刚石的研究[J]. 人工晶体学报 2008(05)
    • [22].高温高压下金刚石同质外延生长的研究[J]. 超硬材料工程 2010(02)
    • [23].3D ES势垒对Cu(111)和Cu(001)晶面同质外延生长的影响(英文)[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7(03)
    • [24].晶面取向对同质外延单晶金刚石生长的影响[J].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7(02)
    • [25].石墨涂层对控制碳化硅外延掺杂的影响研究[J]. 智能电网 2016(07)
    • [26].温度对MPCVD法同质外延单晶金刚石缺陷的影响[J].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2018(02)
    • [27].(111)晶面同质外延生长单晶金刚石的研究[J].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6(05)
    • [28].4H-SiC同质外延生长概述[J]. 智能电网 2016(04)
    • [29].4H-SiC外延晶片表面三角型缺陷形成机制及其优化工艺的研究[J]. 智能电网 2014(06)
    • [30].优化主氢流量及C/Si比提高76.2 mm 4H-SiC同质外延浓度均匀性[J].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011(03)

    标签:;  ;  ;  ;  ;  ;  

    4H-SiC同质外延的表征及深能级分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