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诗经》邶、鄘、卫三风研究

地域文化与《诗经》邶、鄘、卫三风研究

论文摘要

邶、鄘、卫地处殷商王畿故地,周朝统治者对其采取了入乡随俗的统治政策,加上文化本身的积淀性与承传性,使得殷商文化在邶、鄘、卫三地较好地得以保留。邶、鄘、卫三地风诗中有许多对殷商婚恋、宗教及审美习俗的反映,从而使邶、鄘、卫三地风诗具有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本文拟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邶、鄘、卫三地风诗进行整体观照,探讨其地域文化独特性的表现及其成因,以达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旨的目的。邶、鄘、卫起初都是周朝的封国,后邶、鄘陆续被卫兼并,到邶、鄘、卫三地风诗产生之时,邶、鄘已入于卫,成为卫国的组成部分,邶、鄘、卫三地风诗实为卫诗,邶、鄘、卫三地疆域均在殷商王畿故地,其风诗明显受到殷商地域文化的影响。殷商是东夷的一支,殷商文化中带有许多东夷文化的因子,因此在三地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东夷的风俗习惯,比如东夷人婚恋自由的习俗就在邶、鄘、卫三地风诗中有所表现。另外,在邶、鄘、卫三地风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殷人敬奉鬼神的宗教信仰习俗,信巫习俗,追求人体美以及尚白的审美风尚。邶、鄘、卫三地地处殷商故地,周王朝初定天下,分殷地遗民于此,地域的沿革和文化的承袭使得殷文化在这些诗歌中有着明显的体现。殷商文化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便是尊神敬鬼,重视占卜,宗教气氛浓厚。殷商人有着极强的鬼神观念,巫又是沟通人神的媒介,因此在殷商社会里,巫的地位极高,往往集神权与政权于一身,使得整个殷商社会都沉浸在浓郁的宗教氛围里,占卜极为频繁。殷人敬奉鬼神,往往寄希望于鬼神以寻求护佑,因此他们实行多方面的崇拜,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殷商时期桑林既是祭祀先妣的场所,又是男女欢会之地,使桑林同时具备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两方面的意义。殷商文化受东夷文化的影响,女子在社会中的地位比较高,女子在婚恋中所受的束缚比较少,男女交往相对自由。邶、鄘、卫三地地处殷商王畿故地,受到殷商文化的影响,三地风诗中多表现男女自由恋爱的诗作便是明证。多男女自由恋爱之作是三地风诗的一个显著特点。邶、鄘、卫三地风诗中的婚恋诗歌多发生在水边,因此笔者探讨了邶、鄘、卫三地婚恋诗和水崇拜习俗的关系。邶、鄘、卫三地风诗具有独特的艺术精神。三地风诗中的婚恋诗和讥刺诗体现出三地的人们追求自由的艺术精神。在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上,三地风诗多用赋体,抒情方式直白显豁。在审美上三地风诗体现了殷商追求人体美以及尚白的审美风尚对邶、鄘、卫三地风诗的影响及在三地风诗中的表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邶、鄘、卫地域界定及其文化渊源、总体特点
  • (一)邶、鄘、卫地域界定
  • 1.通过三监设置与消亡的相关史料界定邶、鄘、卫三地地域
  • 2.由三地风诗内容的共性界定三地地域
  • (二)邶、鄘、卫地域文化渊源及总体特点
  • 1.东夷、殷商文化的遗存
  • 2.邶、鄘、卫三地地域文化的总体特点
  • 二、地域文化与邶、鄘、卫风诗的文化习俗
  • (一)邶、鄘、卫三地风诗中的宗教信仰习俗
  • 1.歌舞娱神
  • 2.占卜习俗
  • 3.桑林崇拜为特色的生殖崇拜
  • (二)邶、鄘、卫三地风诗中的婚恋习俗
  • 1.邶、鄘、卫三地风诗与婚恋自由习俗
  • 2.邶、鄘、卫婚恋诗与水崇拜习俗
  • 三、地域文化与邶、鄘、卫三风的艺术精神
  • (一)邶、鄘、卫三地风诗的艺术精神
  • 1.崇尚自由的艺术精神
  • 2.邶、鄘、卫三地风诗赋、比、兴手法体现的艺术精神
  • (二)邶鄘、卫三地风诗反映的审美风尚
  • 1.追求人体美
  • 2.尚白习俗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水意象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婚恋诗中的运用[J]. 北方文学 2016(25)
    • [2].试论《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意义[J]. 青年文学家 2016(35)
    • [3].嘉礼制度与周代婚恋诗[J]. 青年文学家 2016(35)
    • [4].也谈《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J]. 北方文学 2017(14)
    • [5].浅谈《诗经》婚恋诗“本天成”的特征[J]. 青年文学家 2017(23)
    • [6].从翻译美学角度看《诗经》婚恋诗意象的英译[J]. 芒种 2017(04)
    • [7].从《诗经》婚恋诗看周代婚恋文化[J]. 北方文学 2017(23)
    • [8].《诗经》与周代婚恋研究综述[J]. 长江丛刊 2017(12)
    • [9].先秦高禖崇拜对《诗经》婚恋诗内容的影响研究[J]. 长江丛刊 2017(28)
    • [10].邶、鄘、卫婚恋诗中平民男子的婚恋研究[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12)
    • [11].邶、鄘、卫婚恋诗中平民女子的婚恋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20)
    • [12].浅析《诗经》中的婚恋诗[J]. 青年文学家 2016(23)
    • [1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及艺术风格[J]. 世纪桥 2010(23)
    • [14].《诗经》中婚恋诗的男女主人公内心状态探究[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6(35)
    • [15].《诗经》中的婚恋诗探析[J]. 芒种 2013(08)
    • [16].浅谈《诗经·国风》婚恋诗之“信”[J]. 青年文学家 2018(03)
    • [17].流水汤汤,情意绵绵——论国风婚恋诗中的水意象[J]. 消费导刊 2010(02)
    • [18].论古典诗歌的爱情体验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8(06)
    • [19].《诗经》婚恋诗修辞格解读与文化阐释[J]. 山花 2012(14)
    • [20].《诗经》邶鄘卫风婚恋诗所体现出来的婚俗[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06)
    • [21].《诗经·国风》婚恋诗对传统社会女性婚恋悲剧的揭示[J]. 宜春学院学报 2011(10)
    • [22].地理因素对《诗经·郑风》婚恋诗中神话思维的影响[J]. 青年文学家 2018(23)
    • [23].《诗经》邶鄘卫风婚恋诗所体现的婚恋观[J]. 太原大学学报 2014(01)
    • [24].《诗经》婚恋诗中的“马”[J]. 华夏文化 2008(01)
    • [25].《诗经》婚恋诗英译两篇[J]. 青年文学家 2013(10)
    • [26].浅析《诗经》中婚恋诗中的婚姻观[J]. 中华辞赋 2018(12)
    • [27].论汉乐府丰富多彩的婚恋诗[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20)
    • [28].论中国婚恋观的变迁在历代《诗经》婚恋诗评注中的体现[J]. 丽水学院学报 2011(01)
    • [29].论先秦时期婚时无定——以《诗经》婚恋诗为例[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30].《诗经》婚恋诗的模式研究及对“礼崩乐坏”的再思考[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标签:;  ;  ;  ;  ;  

    地域文化与《诗经》邶、鄘、卫三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