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住宅合作社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住宅合作社法律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住房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能否妥善解决好一国居民的住房问题不仅关系到居民自身利益是否能够得到实现,而且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程度。住房问题的解决从宏观上来说需诉诸于一国住房供应制度。住房供应制度指的是政府根据不同收入群体的经济承受能力向其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形式的住房的制度。概观世界各国住房供应制度,几乎都是由这两部分构成,即商品化住房制度和公共住房制度。其中,公共住房制度便是以中低收入群体为调整对象的,住宅合作社是这类住房制度的重要组织载体。住宅合作社是自愿联合起来的人们通过联合所有与民主控制的组织体来满足他们对居住的需求的自治联合体。通过进行深入剖析可以发现,其设立及运行的宗旨、价值理念和原则都体现出了为社员谋取居住利益、民主与联合的内容。作为一种通过互助合作、以较低的成本满足居住需求的组织体,住宅合作社在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美洲还是欧洲各国、日本,住宅合作社的出现和发展都使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得到了有效释放,公共住房制度得以卓有成效地实施。在德国这个住宅产业繁荣稳定的国家,30.9%的住房都是通过住宅合作社供应的;在美国,住宅合作社不但是中低收入群体实现居住愿望的法宝,更已成为高收入群体和对住宅有专业化或身份化需求的群体满足其高品质的、特色化的居住要求的重要承载主体。这些都表明住宅合作社的组织和运作方式是效率的、优化的,其可以在一国住房供应体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也曾发展过住宅合作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走向衰落。结合我国今天的国情来看,住房商品化、市场化改革十多年来,住房价格不断上涨,严重超出普通居民的购买能力,致使诸多居民购房愿望落空,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房地产开发单位的高额利润,这两者结合起来使住房问题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虽然我国实行了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等公共住房制度,但是因固有缺陷或狭窄的覆盖面而作用甚微。住宅合作社这种建房的组织形式的特点、在国外成功运作的经验和在我国由盛到衰的教训使其成为破解住房困局的最佳选择。近年来,我国居民开始将目光重新投向住宅合作社,发起“集资建房”运动。然而,由于法律和政策的缺位,这些“集资建房”行为大都因为缺乏明确的运作方式、缺乏相关的制度规范和制度保障而渐行渐难。因此,在充分认识到住宅合作社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之上,对住宅合作社进行制度设计是一个十分必要、十分紧迫的课题。住宅合作社的制度设计应立足于其内部运行和外部交易。在内部制度上,合作住房产权模式的安排权交给住宅合作社既能够体现民主控制的特点,又能够兼顾到不同的需求;无论是在设立阶段还是运行阶段,都要遵循内外部风险控制制度,明确发起人的责任,采用合理科学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建立追责机制,确立对外交易中的责任形式和权利义务关系,以防止纠纷发生时陷入被动;在外部制度上,构建有利于合作建房顺利开展的土地取得制度和开发资金取得制度,大力发展和完善住宅政策性金融体系,并通过补贴银行等方式鼓励银行向住宅合作社提供低息贷款,以此促进住宅合作社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剖析住宅合作社——制度设计研究的逻辑起点
  • 第一节 从住宅合作社的价值诉求说起
  • 一、住宅合作社设立及运行的宗旨和基本思路
  • 二、住宅合作社的价值理念
  • 第二节 住宅合作社的法律性质
  • 一、住宅合作社具备法人资格
  • 二、住宅合作社是互益法人
  • 第三节 住宅合作社的原则和基本法律特征
  • 一、住宅合作社的原则
  • 二、住宅合作社的基本法律特征
  • 第二章 住宅合作社在我国
  • 第一节 我国发展住宅合作社所面临的法律问题
  • 一、我国住宅合作社的历史及现状
  • 二、住宅合作社在我国发展所面临的法律障碍和法律风险
  • 第二节 我国发展住宅合作社的必要性分析
  • 一、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视角
  • 二、基于实证分析的视角
  • 三、基于制度比较的视角
  • 第三章 住宅合作社的制度设计——从内部运行的角度切入
  • 第一节 合作住房的产权归属制度
  • 一、国外合作住房产权归属制度考察
  • 二、我国合作住房的产权归属制度
  • 第二节 住宅合作社的风险控制制度
  • 一、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 二、外部风险控制制度
  • 第四章 住宅合作社的制度设计——从外部交易的角度切入
  • 第一节 土地使用权取得制度
  • 一、土地使用权取得制度缺位
  • 二、确立土地使用权取得制度
  • 第二节 开发资金取得制度
  • 一、国外住宅合作社开发资金取得的政策倾向和制度保障
  • 二、我国住宅合作社开发资金取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需把握四个重点[J].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3(12)
    • [2].论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J]. 科技视界 2019(34)
    • [3].合作社何以联合(之二)——山东省临朐县志合奶牛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调查手记[J].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9(12)
    • [4].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行为及发展路径研究[J]. 中国林业经济 2019(06)
    • [5].林业合作社企业化管理的效率与效益研究——基于山东省的调查[J]. 林业经济 2019(11)
    • [6].祥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典型经验与启示[J]. 江苏农机化 2019(06)
    • [7].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化”现象影响因素探析——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J]. 农业科技管理 2019(06)
    • [8].新型农业创业者及农民企业家发展壮大探讨——以台州合作社为例[J]. 南方农机 2019(23)
    • [9].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的对策探讨[J]. 现代化农业 2019(12)
    • [10].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建议[J]. 现代农业 2019(11)
    • [11].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存问题及新型运行机制探究——以汾西县为例[J]. 山西农经 2019(21)
    • [12].基于扎根理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三产融合的影响因素分析[J]. 北方园艺 2019(24)
    • [13].黄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成效及问题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23)
    • [14].对甘肃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思考[J]. 甘肃农业 2019(11)
    • [15].以党支部引领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山东省济宁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情况[J].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9(12)
    • [16].五〇团举办农工专业合作社培训讲座[J]. 兵团工运 2019(10)
    • [17].合作社带动农村产业融合的政策、动力与实现机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8].提质创新 推进天长市合作社高质量发展[J].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9(12)
    • [19].优化发展环境 提升发展质量 增强发展动力 助力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J].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9(12)
    • [20].科学指导 有力服务 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撑[J].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9(12)
    • [21].民族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初探——基于贵州省三穗县的调研[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32)
    • [22].基于农户选择视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综合评价研究[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9(06)
    • [23].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成功的因素分析[J]. 区域治理 2019(31)
    • [24].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营管理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19(35)
    • [25].乡镇动物防疫合作社试行成效初探[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9(12)
    • [26].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措施与策略[J]. 新农业 2020(02)
    • [27].云南镇沅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考[J]. 农业工程技术 2019(32)
    • [28].林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及不足[J]. 河南农业 2019(34)
    • [29].关于临夏州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24)
    • [30].构建合作社规范发展与农民利益补偿两个机制——基于一个产粮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J]. 农村工作通讯 2020(01)

    标签:;  ;  ;  ;  

    我国住宅合作社法律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