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教学中“提问发现法”的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陈加茂[1](2020)在《诠释提问规范 优化历史教学》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的鹊起,"提问"成了课堂教学重要环节之一。"问题"是人类逻辑的起点,也是教学过程中联系知识体系和思维过程的纽带。所谓的"提问"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产生的疑虑,联系自身的知识结构,主动提出问题的过程。高中历史有着"上下五
周仕德,刘翠青[2](2019)在《从教育史视角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改革——1994—2003年相关研究成果实证考察及启示》文中指出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对倡导国家新课程推进具有不可忽视的效能。从教育学术史的微观研究视角,透视20世纪90年代至新课程改革伊始以来我国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改革成就与不足,对目前我国推进实施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启示。
刘汝明[3](2015)在《历史课堂提问设计与解释的规范》文中提出听课及课后老师之间通常都会有所交流,在一次针对老师规范提问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参与度的教学讨论中,老师的"课堂提问的规范表现在哪些地方,什么样的提问才是规范的课堂提问"的反问困扰了我好久。尽管我当时根据教学经验和学习积累进行了解释,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认可,说实话,我心理依然有些虚,以至现在回忆那天说了些什么都记不得多少。结合"课堂提问的规范"这个问题,我参与了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
吴亚敏[4](2012)在《论高师院校历史专业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与提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体现教师的内在素质、传输教学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最基本保证。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起点的师范生,应该重视和加强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这样才能顺利适应今后正式的教学工作。本文基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专业07级某班师范生的微格教学训练和课后的问卷调查,主要从三个部分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结合本人对该班师范生的听课记录以及课后的问卷调查,分析师范生在课堂教学技能上现存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其中,对一些较为典型的问题进行了举例说明。第二部分,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和本人的经历,从师范生自身的角度阐述了他们提高课堂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并且,选取了一些较好的案例供师范生借鉴、学习。第三部分,结合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对高师院校提高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途径提出合理化建议,主要是从知识、技能、实践三个方面来进行思考。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师范生更好的去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技能的方法,也有助于高师院校在师范生的培养方案上更加完善,本文写作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师范生的更好发展,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
姜芳芳[5](2009)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的“认知冲突”研究》文中提出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走向开放生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经过几年的实践努力,学生的思维活跃了,积极思考自觉意识逐渐觉醒。反映在日常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开始突破传统的思维框架,生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观点。“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打乱了教师原有的教学计划,甚至使教师感到难以应付。本文以高中历史课堂上学生发生的“认知冲突”为切入点来剖析上述这种现象,以期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本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研究缘起,高中历史学习“认知冲突”的概念,研究意义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高中历史学习“认知冲突”研究的溯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梳理,并总结了经验教训。第三部分是高中历史学习“认知冲突”的学理辩证,认知建构、问题意识、现代课程和批判思维分别解释了高中历史学习“认知冲突”的属性、起源、分层和归宿问题。第四部分从史学知识的层面探讨高中历史学习“认知冲突”的表现和解决对策,按照“认知冲突”的外在表现,具体从史实知识和史论知识两个层面进行阐释,并结合相应的教学案例予以说明。第五部分从思维方法的层面探讨高中历史学习“认知冲突”的表现和解决对策,按照“认知冲突”的外在表现,具体从史学方法和一般逻辑两个层面进行阐释,并结合相应的教学案例予以说明。第六部分从情感与价值观的层面探讨高中历史学习“认知冲突”的表现和解决对策,按照“认知冲突”的外在表现,具体从情感和价值观两个层面进行阐释,并结合相应的教学案例予以说明。第七部分是结语,小结部分总结了高中历史学习“认知冲突”研究的主要结论,归纳提炼了解决“认知冲突”的六个基本原则;问题和展望部分分别从时代进步的角度提出“认知冲突”面临的挑战永无穷尽;教育更新的角度提出教师需要可持续的专业创新;以及可后续研究的问题,即“认知冲突”作为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
刘蓉[6](2000)在《历史教学中“提问发现法”的探索》文中指出
二、历史教学中“提问发现法”的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历史教学中“提问发现法”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2)从教育史视角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改革——1994—2003年相关研究成果实证考察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关于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及其分析 |
(一) 历史教学方法的命名分析 |
1. 同名不同质的方法多。 |
2. 异名同质的方法多。 |
3. 数字引出的方法多。 |
4. 个别方法的命名为了标新立异, 表述上令人费解, 结果使得其反。 |
(二) 历史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内容分析 |
1. 教学方法改革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 突出了教学的发展性。 |
2. 历史教学方法改革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中心, 突出了教学的双边性。 |
(三) 历史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分析 |
1. 就改革的切入点而言, 整体考虑的改革少, 局部探索的改革多。 |
2. 就改革的措施而言, 探索创新的方法少, 改良移植的方法多。 |
3. 就改革的时间跨度, 实践范围而言, 持续研究, 较大范围试用的改革方法少;持续时间短, 范围窄的改革方法多。 |
(四) 历史教学方法改革的方法论分析 |
三、结 语 |
(4)论高师院校历史专业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与提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相关研究综述 |
(三)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四) 相关概念解析 |
一、历史专业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历史专业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方法 |
(二) 历史专业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现状调查 |
(三) 历史专业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
2、新课导入存在的问题 |
3、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
4、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
5、板书设计存在的问题 |
6、教态存在的问题 |
7、教具运用存在的问题 |
(四) 历史专业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对各项课堂教学技能的方法掌握不到位 |
2、理论转化成实践的能力不够 |
3、部分学生对教学技能训练态度不够重视,准备不够充分 |
4、教学技能训练的时间较少 |
二、历史专业师范生提高课堂教学技能的途径与方法 |
(一) 师范生要突破传统观念,加强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 |
(二) 师范生要加强教学技能理论学习,并反复训练突破现存问题 |
1、教学设计 |
2、新课导入 |
3、问题设计 |
4、教学语言 |
5、板书设计 |
6、教态 |
(三) 师范生要多与指导老师进行探讨交流,进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 |
(四) 师范生要寻找机会观摩学习,吸收优秀老师的可贵之处 |
三、高师院校历史专业提高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途径与方法 |
(一) 知识培养 |
(二) 技能训练 |
(三) 实践锻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高中历史学习中的“认知冲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概念界定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中历史学习“认知冲突”研究的溯源 |
一、中学历史课程理论研究的渊缘 |
(一) “问题”及其教法研究综述 |
(二) 洞察力──理论研究的或缺 |
二、中学历史课程实践现状的透视 |
(一) “问题”及其教法实践的综述 |
(二) 有效性──实践探索的不足 |
第三章 高中历史学习“认知冲突”的学理辩证 |
一、认知建构──高中历史学习“认知冲突”的属性问题 |
(一) 什么是认知建构 |
(二) 认知建构的特点 |
(三) 认知建构理论揭开了“认知冲突”的本质 |
二、问题意识──高中历史学习“认知冲突”的起源问题 |
(一) 什么是问题意识 |
(二) 问题意识的特点 |
(三) 问题意识理论洞察了“认知冲突”的起源 |
三、现代课程──高中历史学习“认知冲突”的分析问题 |
(一) 什么是现代课程观 |
(二) 现代课程观的特点 |
(三) 现代课程理论的三维目标透视了“认知冲突”的分层问题 |
四、批判思维──高中历史学习“认知冲突”的归宿问题 |
(一) 什么是批判思维 |
(二) 批判思维的特点 |
(三) 批判思维理论警示了解决“认知冲突”的宗旨 |
第四章 表现在史学知识层面的“认知冲突”与对策 |
一、史实知识的盲点 |
(一) 典型案例与分析 |
【案例一】“为什么人类首先利用的是铜,而不是铁呢?” |
【案例分析】 |
【案例二】“既然阿拉伯世界是一盘散沙,为何伊斯兰教能将其统一起来? |
【案例分析】 |
(二) 解决方法小结 |
1、准确诊断学生史实知识的盲点所在 |
2、及时、有效地进行史实学习 |
3、言之有“史”──帮助学生构建史实意识与能力 |
二、史论知识的缺漏 |
(一) 典型案例与分析 |
【案例一】 “地理环境是希腊产生民主制度的决定因素吗?” |
【案例分析】 |
【案例二】“生产力标准是评价太平天国的唯一标尺吗?” |
【案例分析】 |
(二) 解决方法小结 |
1、准确诊断学生史论知识的缺漏所在 |
2、及时、有效地进行史论学习 |
3、言之有“论”──帮助学生构建史论意识与能力 |
第五章 表现在思维方法层面的“认知冲突”与对策 |
一、史学方法的不足 |
(一) 典型案例与分析 |
【案例一】“如果你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一个普通中国人,你支持国民党还是共产党?” |
【案例分析】 |
【案例二】“如果我是琦善,早就签约了!” |
【案例分析】 |
(二) 解决方法小结 |
1、准确诊断学生史学方法不足的焦点 |
2、及时、有效地进行史法学习 |
3、言之有“方”──帮助学生构建史法意识与能力 |
二、一般逻辑的误区 |
(一) 典型案例与分析 |
【案例一】“如果当时不饿死这么多人,中国今天的人口不就更多了吗” |
【案例分析】 |
【案例二】“如果中国的好东西不传到欧洲去,中国不就比欧洲先进了吗? |
【案例分析】 |
(二) 解决方法小结 |
1、准确诊断学生逻辑思维误区的焦点 |
2、及时、有效地进行逻辑思维学习 |
3、言之有“律”──帮助学生构建逻辑意识与能力 |
第六章 表现在情感与价值观层面的“认知冲突”与对策 |
一、情感的倾斜 |
(一) 典型案例与分析 |
【案例一】“昭君出塞没什么可悲伤的!” |
【案例分析】 |
【案例二】“岳飞不是民族英雄!” |
【案例分析】 |
(二) 解决方法小结 |
1、准确诊断学生情感倾斜的症结 |
2、及时、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 |
3、言之有“情”──帮助学生构建理性的情感和情感的理性 |
二、价值观的失落 |
(一) 典型案例与分析 |
【案例一】“中国的崛起需要希特勒!” |
【案例分析】 |
【案例二】 “课堂上的中日交锋” |
【案例分析】 |
(二) 解决方法小结 |
1、准确诊断学生价值观失落的症结 |
2、及时、有效地进行价值观教育 |
3、言之有“人”──帮助学生构建基于现代文明意识的历史价值观和基于历史价值观的现代文明意识 |
第七章 结语 |
一、本研究小结 |
(一) 高中历史学习“认知冲突”研究的主要结论 |
1、高中历史学习“认知冲突”意味着一个有效的教学契机 |
2、高中历史学习“认知冲突”孕育着学生潜在的发展力量 |
3、高中历史学习“认知冲突”旨在激发更多的“认知冲突” |
(二) 解决高中历史学习“认知冲突”的基本原则 |
1、可遇而不可求──抓住“一刹那”的火花 |
2、天赋“学”权──尊重学生的“愚蠢”和“反动” |
3、心病还须心药治──学会到位而细致的心理诊断 |
4、过程决定效果──把握智慧而有节奏的引领和帮助 |
5、欲速则不达──让学生懂得“放弃”也是一种学习 |
6、教师的学风比知识更重要──不要不懂装懂和强词夺理 |
二、问题和展望 |
(一) 时代在进步──“认知冲突”的挑战永无穷尽 |
(二) 教育在更新──教师需要可持续的专业发展和智慧创新 |
(三) 延续的问题──作为教学策略和评价的研究可能更有意义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后记 |
(6)历史教学中“提问发现法”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出的背景 |
二、理论依据和教育目标 |
三、教学构思 |
1.深入了解学生思维活动过程, 培养学生思维操作水平。 |
2.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内动力以造成强烈的问题意识。 |
四、模式、实例 |
五、遵循的教学原则 |
1.教学目的性原则 |
2.兴趣性原则 |
3.量力性与全面性原则 |
4.教学相长的原则 |
5.及时反馈原则 |
四、历史教学中“提问发现法”的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诠释提问规范 优化历史教学[J]. 陈加茂.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0(10)
- [2]从教育史视角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改革——1994—2003年相关研究成果实证考察及启示[J]. 周仕德,刘翠青.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6)
- [3]历史课堂提问设计与解释的规范[J]. 刘汝明.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5(11)
- [4]论高师院校历史专业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与提高[D]. 吴亚敏.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0)
- [5]高中历史学习中的“认知冲突”研究[D]. 姜芳芳. 华东师范大学, 2009(12)
- [6]历史教学中“提问发现法”的探索[J]. 刘蓉.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