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反语解读与反语交际——社会交流中言辞反语理解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作者: 寇丹阳
导师: 佟兆俊
关键词: 反语,反语解读,反语交际
文献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反语通常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被人们熟知和广泛使用,并且千百年以来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传统上的反语研究视反语为表意与话语字面含义相反的一种看似离题的表达策略。但是,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反语除了表意相反之外还同时表达许多不同含义,而且很多关于反语的学术讨论仍在继续,目前似乎也没有达成一致的定论。近年来学术界虽然从语用学、心理学和文学等多个角度展开研究并形成了多种反语理论,但研究的焦点却始终未变,即言辞反语。大量反语研究都以反语话语为对象单独研究,或者将其置于既定篇章的具体语境中进行研究。 本文目的在于回顾前人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反语,并且在交际环境中解读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基于前人的理论,文章对言辞反语进行动态研究,剖析了反语在交际背景中的实际应用和交际功能。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反语的总体介绍,包括它的历史、定义和分类。反语存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苏格拉底首先创立的最有影响力的反语模式。在此之后的几个世纪以来,许多学者给出大量定义,但都因不尽完美而没有几个被广为接受。对反语进行分类同样令人头痛,本文尝试从语用学的角度列出反语的类别。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回顾几个与反语相关的主要理论。它们横跨了语义学、语用学、哲学、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用学多个学术领域,勾画出上个世纪反语理论研究发展的新图景。第三章致力于研究反语在交际语境中的识别,包括如何理解和处理反语,以及在语境来源的帮助下识别反语。反语的识别是个多维互动的过程,其多维互动性表现在(1)语言形式与语境,(2)语言材料与共知,(3)发话人与受话人多方面的交错互动。语境来源是帮助我们在社会交际中识别反语的有利线索,还能同时帮助我们更快地解读反语。第四章是反语在交际中的应用,包括人们使用反语的原因,反语的交际功能,反语的应用策略和限制。另外,本章还初步探讨了听者对反语话语的反应,以及在人际交往中使用反语会带来的危险和益处。现代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反语是人们将自己的经历概念化的主要修辞手段之一。人们喜欢使用和容易理解反语是因为人们的思维就是这样进行思考。反语还因为一些社会原因和自身的交际功能而得到广泛应用。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反语也有自己的应用策略和限制。使用反语也是很冒险的,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Irony
1.1 Etymology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Irony
1.2 Definition and Categorization of Irony
1.3 The Conditions of Verbal Irony
1.4 Conclusion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on Major Irony Theories
2.1 Introduction
2.2 The Rhetorical Approach
2.3 The Pragmatic Approach
2.3.1 The Standard Pragmatic Model
2.3.2 Irony as a Speech Act
2.3.3 Giora's Analysis
2.4 The Cognitive Approach
2.4.1 The Reasons to Study Irony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2.4.2 The Echoic Mention Theory of Irony
2.4.3 The Pretense Theory
2.5 Conclusion
Chapter Three Irony Identification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3.1 Introduction
3.2 How Irony is Understood and Processed?
3.3 Contextual Sources in Recognizing Irony
3.4 Conclusion
Chapter Four The Application of Irony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4.1 Introduction
4.2 The Reasons to Use Irony
4.2.1 Psychological Reason
4.2.2 Social Reasons
4.3 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Verbal Irony
4.4 Irony Strategies and Application Limits
4.4.1 Ironic Strategies
4.4.2 The Limits of Irony Application
4.5 Responses to the Ironic Utterance
4.6 The Risks and Rewards of Using Irony in Communication
4.6.1 The Risks
4.6.2 The Rewards
4.7 Conclusion
Chapter Five General Conclusion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发布时间: 2006-12-26
参考文献
- [1].试从社会文化与认知语用学角度看言语交际合成模式[D]. 姚斌.东华大学2006
- [2].语用学与模糊语的语用翻译[D]. 曹健.兰州大学2009
- [3].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诠释与批判[D]. 冯文敬.黑龙江大学2009
- [4].新闻语体翻译的语用学方法[D]. 陈健.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 [5].《理智与情感》中反讽的文学语用学探究[D]. 李裕欢.北华大学2007
- [6].汉俄祝愿语的体裁及语用学特征比较研究[D]. 雅娜.吉林大学2012
- [7].对“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中“自由辩论”话语的语义学及语用学分析[D]. 夏明阳.北京语言大学2004
- [8].语用学语境对广告翻译过程的阐释[D]. 石磊.天津大学2012
- [9].从语用学的角度看金融类新闻英语标题的翻译[D]. 刘敏.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 [10].争吵行为的语用学分析[D]. 张春丽.华中师范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言语交际中的反语理解语用认知研究[D]. 韦晓保.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 [2].从认知语境探索反语理解的新视角[D]. 陈伟伟.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
- [3].反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 孙碧芸.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 [4].会话含义下的反语言语行为[D]. 薛雁.上海理工大学2003
- [5].反语的语用和认知研究[D]. 方伟琴.苏州大学2004
- [6].反语及其识别与理解[D]. 陈海叶.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
- [7].广告中反语研究的关联视角[D]. 于守刚.吉林大学2006
- [8].试论反语[D]. 王萍.南京师范大学2004
- [9].反语的英汉对比分析[D]. 倪雅菁.苏州大学2001
- [10].反语的语用顺应性分析[D]. 葛丽萍.山西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