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从cDNA克隆产生感染性ZJI株鹅源新城疫病毒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预防兽医学
作者: 刘玉良
导师: 刘秀梵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病毒拯救,微型基因组,克隆,定点突变,辅助质粒
文献来源: 扬州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新城疫(ND)是由副粘病毒科、禽副粘病毒属(Avulavirus)中的新城疫病毒(NDV)引起多种禽类发生感染和高度死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强毒感染易感禽常呈败血症经过,传播迅速,常给养禽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的疾病分类中ND属A类病。水禽曾被认为对NDV有较强的抵抗力,感染后一般不会引起发病和死亡,但是,自1997年以来,我国很多地区鹅群中被相继报道感染NDV强毒,造成较为严重的发病和死亡,严重威胁着我国养鹅业及其他禽类养殖的发展,引起了众多业者的密切关注。系统阐明鹅群中NDV的来源、病原特性、遗传演化以及研制有效的新型疫苗来防制该病在鹅群中的继续感染和流行等研究工作迫在眉睫。近年基于病毒基因组cNDA克隆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向遗传技术己成为分子病毒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本实验室从发病鹅群中分离到数十株NDV强毒,并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同时,对其中的ZJI分离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首次研究发现该毒株的基因组核苷酸总数为15192bp而不是以往所报道的15186bp。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含该毒株NP、P和L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对P基因进行了融合表达鉴定:利用ZJI株NDV微型基因组对3个表达载体进行了功能鉴定:应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对该毒株全基因组cDNA克隆进行了定点突变:将基因组cDNA克隆和辅助质粒共转染BSR-T7/5细胞继而接种SPF鸡胚后,拯救出了有感染性的ZJI株NDV强毒,并通过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间接免疫荧光(IFA)、电镜观察和序列测定等方法对获救病毒进行了鉴定:同时,对获救病毒与野生型病毒进行了部分生物学特性比较,结果表明拯救出的NDV强毒株与野生型病毒具有相同的生物学特性。鹅源NDV强毒株的拯救成功为国内外首次报道,所建立的鹅源NDV反向遗传系统将成为NDV功能基因组研究和新型疫苗研制等研究中强有力的研究工具。 1.ZJI株鹅源NDV NP、P和L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功能鉴定 根据已登录GenBank上的ZJI株NDV全基因组序列(登录号:AF431744)设计3对引物,以抽提的ZJI株NDV基因组RNA为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符号说明
第一章 ZJI株鹅源新城疫病毒NP、P和L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功能鉴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与分析
5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鹅源新城疫病毒ZJI株全基因组cDNA转录载体克隆的修饰与改造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与分析
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ZJI株鹅源新城疫病毒的拯救及部分生物学特性鉴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与分析
5 参考文献
综述一 新城疫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 NDV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分类
2 NDV的结构基因与功能
3.NDV P基因的RNA编辑及其抗干扰素作用
4 我国鹅源NDV的有关研究概况
5 参考文献
综述二 RNA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研究进展
(一) RNA病毒反向遗传体系的逐步建立
1 基因组全长片段的cDNA克隆
2 核糖核蛋白复合物(RNPs)的装配
3 微型基因组(Minigenome、Replicon)的构建
(二) 从cDNA克隆拯救感染性病毒:反向遗传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三) 反向遗传技术的应用
1 反向遗传技术与病毒的功能基因组研究
2 反向遗传技术与新型疫苗的研制
3 反向遗传技术与新型病毒载体的开发
4 反向遗传技术与嵌合病毒的构建
5 反向遗传技术的其他应用
(四) 国内反向遗传技术的研究概况
(五) 反向遗传技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pCI-neo真核表达载体与pGEMT-Easy vector载体图谱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 2005-07-15
参考文献
- [1].HMGB1蛋白在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曲昱蓉.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 [2].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主要毒力蛋白功能研究及应用[D]. 吉艳红.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 [3].新城疫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的mRNAs和lncRNAs的研究[D]. 刘炜玮.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 [4].基因芯片检测新城疫病毒和PCR结合内切酶分析鉴别新城疫强弱毒株的研究[D]. 耿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 [5].新城疫病毒样颗粒的构建及其出芽机制的研究[D]. 闻晓波.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 [6].新城疫病毒F48E8株融合蛋白基因和表达该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D]. 吴艳涛.扬州大学2000
- [7].新城疫病毒流行株致病性和抗原性及其与F和HN基因变异的相关性[D]. 秦卓明.山东农业大学2006
- [8].新城疫病毒V蛋白的表达及其对干扰素活性影响的研究[D]. 韩放.东北农业大学2006
- [9].新城疫病毒TL1株全基因组序列特性分析及HN蛋白基因的促融合表达研究[D]. 王学理.吉林大学2007
- [10].新城疫病毒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及RNA干涉[D]. 岳华.西南大学2006
相关论文
- [1].新城疫病毒La Sota克隆株的筛选与全长cDNA克隆的构建[D]. 张晓东.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 [2].反向遗传技术研究新城疫病毒P基因功能及其对病毒毒力的影响[D]. 仇旭升.扬州大学2009
- [3].新城疫病毒V4株全基因组测序及全长cDNA克隆的构建[D]. 姜延龙.东北农业大学2009
- [4].鹅源新城疫病毒ZJ1株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及含该毒株全基因组cDNA的转录载体的构建[D]. 黄勇.扬州大学2003
- [5].鹅源新城疫病毒部分生物学特性鉴定及其囊膜糖蛋白基因序列分析[D]. 万洪全.扬州大学2002
- [6].共表达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基因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及其免疫效力[D]. 韦栋平.扬州大学2004
- [7].H9N2亚型AIV基因组序列分析及用反向遗传技术产生多个H9N2和H5重组流感病毒[D]. 卢建红.扬州大学2004
- [8].影响H9N2亚型AIV传播途径的分子机制和构建致弱的8基因全禽源H5N1亚型重排AIV[D]. 石火英.扬州大学2005
- [9].新城疫病毒反向遗传操作基础与应用研究[D]. 葛金英.南京农业大学2006
- [10].新城疫病毒F和HN囊膜蛋白对其致病力影响的研究[D]. 王永.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
标签:新城疫病毒论文; 反向遗传技术论文; 病毒拯救论文; 微型基因组论文; 克隆论文; 定点突变论文; 辅助质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