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四川省青川县黄坪小学四川广元6281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05-084-02
读过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鲁迅先生作品的人,对范进和孔乙己这里两个人物一定不会陌生吧。范进苦心孤诣寻求了一辈子总算考中个举人,竟欢喜得发疯;孔乙己穷困潦倒,却始终也不肯脱掉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这一切是那般让人捧腹却又着实令人费解。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病态现象的产生呢?我们不妨通过《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两篇文章的比较来分析一下。
首先,两个人物所处的时代不同。范进和孔乙己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大背景之中的人物。《范进中举》创作于18世纪中期,正值清王朝康熙盛世,科举制度如日中天,八股风习尚弥漫整个社会,范进正是这样的时代的一个热衷科举的读书人。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对读书人莫大的诱惑。只要登科中举,就能从一介书生变而成为老爷,不但可以光宗耀祖,显姓扬名,而且可以获取应有尽有的物质财富。难怪范进会不惜残年余生,孜孜以求。孔乙己则不同,他处于清王朝末期。当时,在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浪潮推动下,维新变法运动正在积极酝酿,科举制度受到批判,孔乙己不过是受到这种封建余毒侵蚀的不觉醒的读书人。因此,两人会有截然不同的结局。
其次,两人都只会读书,热衷科举,鄙视劳动,但他们各自的处世哲学不同。范进有家有室,靠丈人接济度日,虽屡遭训骂,却是愈挫愈奋,非但未曾放弃,反倒学得更加世故圆滑。孔乙己则是光棍一个,"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他的最大的追求就是能有一碗酒,就一碟茴香豆。所以他不顾冒被丁举人严刑拷打的危险也要去"窃书",即使被人打折了腿也要爬到酒店来喝酒。这也是孔乙己悲剧造成的根源所在。
更为重要的是两个人周围的人群不同,这是造成二人不同遭遇的最直接的原因。范进周围的人们,如胡屠户、邻居、母亲、妻子,他们都无缘科场却又十分羡慕中举,他们对中举的态度就直接影响了范进。中举前,胡屠户对范进从不放在眼里,动辄恶语相向,骂为"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尖嘴猴腮"、"不三不四"。而当范进中举后,胡屠户便是认定其是天上的"文曲星",称之为"贤婿老爷",并说他"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有"体面的相貌"。再说张乡绅,当范进穷困潦倒时,他并不认识这个同乡,而范进一中举,便立即寻上门来认为"亲切的世兄弟",又赠银子又送房子。这足见封建官场的丑陋,也可见范进那样执著追求的原因。还有那些邻居,在范进中举之前未曾搭理,一旦中举后,平地里冒出了许多背米送面的、拿酒拿蛋的,端桌扫凳的……众乡邻对范进前后态度的变化,正反映着中举这件事在当时下层人民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吴敬梓正是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向人们揭示:科举制度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真挚、淳朴的关系,使人们变得冷酷无情、趋炎附势;也正是广大人民的这种麻木与不自醒的态度维护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发展。孔乙己的遭遇更是离不开那特定的环境。孔乙己的生活是惨淡的、非常让人同情的,可是他一到咸亨酒店喝酒,便有人嘲笑他,专门刺激他,偏偏孔乙己又死爱面子,想法辩解,别人却哄笑的更厉害。孔乙己精神上的痛苦、心灵上的创伤反倒成了周围人取乐的根源。即使是被人打折了腿却依旧未能逃脱遭人讥讽的厄运。呜呼,人情凉薄如此,孔乙己安能有立身之所!更有甚者,便是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制造者--丁举人。同是读书人,仅仅是运气各异,丁举人因为运气好,成为了科举道路上胜利的攀登者,便拥有了特权,孔乙己只为偷他几本书,就被打折了腿,丧失了起码的求生能力。孔乙己悄无声息地走了,可以说他不只是被封建科举制度毁灭了,更是被他周围的人吞食了。尽管孔乙己所处的环境与范进所处的环境一样冷酷,但我们却不难从中感觉到时代进步的趋势。孔乙己为自己比那些做工的读书多、认字多而骄傲,故而满口之乎者也,死活也不肯脱掉那件又脏又破的象征封建制度的长衫。孔乙己求学不成,不会谋生,说话半懂不懂、好喝懒做、总是好偷,不怪会遭人嘲笑。周围的人对他与其说挖苦、讥讽,倒不如说是激将、鼓励。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人们对于科举制度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当初的吹捧、逢迎、羡慕转变为冷漠、轻蔑、嘲笑。可以这样说,鲁迅先生正是在《儒林外史》的影响下,从小说的内容上继承并发展了吴敬梓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塑造了以孔乙己为代表的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批旧知识分子的形象,通过孔乙己的遭遇及周围人的普遍心态,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在变革过程中的痛苦。
随着时光的推移,历史的车轮滚滚驶入21世纪。今天,在我们周围,仍然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群,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虽然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不少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仍较为偏激。
君不见,不少为官掌权者常常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整天尔虞我诈,相互庇护,除了彼此攀附拉拢,便是干些中饱私囊的勾当。实在为正人君子之流深恶痛绝之。然而,他们成天仍吞云吐雾、花天酒地,出入于歌厅舞池,乐此不疲。难怪有人感言:世上最好干的事莫过于做官了!足以见得,我们的领导干部中的腐败分子实在不小觑。那些读书求学者又如何呢?尽管我们现在早已告别了"千军万马齐过独木桥"的时代,但仍有不少人为着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目标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须知,现在早已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时代了,光埋头读些圣贤书又有何用?不外乎是想借机登堂入室,满足光宗耀祖、仙及鸡犬之私欲。竟忘了读书是为了陶情、逸性、韬光、养晦,进而教化、服务于民之目的。一有机会便拼命削尖脑袋投机钻营,极尽溜须拍马之能事。哎!这实在是有违圣人之道啊!再看那些俯身为民的芸芸众生,他们又有多少是属于勤劳奋进、秉执正义、一心为公之人?奴颜婢膝者有之,趋炎附势者有之,蝇营狗苟者亦有之……无怪乎有人会说"世风日下,人心叵测"!
我们生在世界上,存于宇宙间,茫茫人海中免不了会鱼龙混杂,社会原本就不是单纯的,关键看我们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被世俗观念和环境所制约。正如歌中所唱的"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苦辣酸甜都尝过,啥也难不倒咱",因为我们都是中华的好儿孙,落地就该生根,来带一腔血,去带清白身,活着给祖先争口气,誓不留悔恨!
为此,我想在此高呼:不管环境如何,我们都不要受其左右,努力提高自己,别学范进,也别做孔乙己,而要做一个真真正正的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