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突壁间肌瘤论文-张帆,杨文静,董红玲,叶枫,王莉

内突壁间肌瘤论文-张帆,杨文静,董红玲,叶枫,王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突壁间肌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宫腔镜,腹腔镜,内突型肌壁间肌瘤,卵泡刺激素

内突壁间肌瘤论文文献综述

张帆,杨文静,董红玲,叶枫,王莉[1](2019)在《内突型肌壁间肌瘤患者腹腔镜下宫腔镜手术前后生殖激素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内突型肌壁间肌瘤患者腹腔镜下宫腔镜手术对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_2)及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及武汉市妇幼保健院(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妇科因内突型肌壁间肌瘤住院并准备手术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开腹组及腹腔镜下宫腔镜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FSH、E_2、AMH水平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FSH、E_2及AM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血清FSH水平升高(P<0.05),血清E_2、AMH水平降低(P<0.05),且常规开腹组升高和降低较腹腔镜下宫腔镜组更为明显(P<0.05);各组术前外周血CD 3~+、CD 4~+、CD 8~+水平及CD 4~+/CD 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外周血CD 3~+、CD 4~+水平及CD 4~+/CD 8~+降低(P<0.05), CD 8~+水平升高(P<0.05),且常规开腹组升高和降低较腹腔镜下宫腔镜组更为明显(P<0.05);各组术前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升高(P<0.05),且常规开腹组升高较腹腔镜下宫腔镜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未见明显严重并发症,腹腔镜下宫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短(P<0.05)。结论腹腔镜下宫腔镜手术较常规开腹手术对内突型肌壁间肌瘤患者血清FSH、E_2、AMH水平及免疫功能影响较轻,推荐对这类患者特别是有生育意愿者首选腹腔镜下宫腔镜手术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期刊2019年09期)

李晓丹[2](2018)在《超声联合宫腔镜在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在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超声联合宫腔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接收的68例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施行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34例患者施行超声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不同时间段的愈合情况、复发率及妊娠率。结果实验组的术中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实验组的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妊娠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对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超声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缓轻患者的痛苦,安全性较高,值得大力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A1期)

刘喜伟[3](2018)在《超声联合宫腔镜在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超声联合宫腔镜在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由此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2017年9月间本院收治的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数字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则行超声联合宫腔镜治疗,总结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术后分娩率、妊娠率与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并发症发生率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宫腔镜应用于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的治疗中,有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手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8年22期)

陈秋霞[4](2017)在《超声结合宫腔镜治疗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128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超声结合宫腔镜治疗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128例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在兴宁鸿惠医院妇科住院的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260例,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超声结合宫腔镜治疗的128例患者为联合治疗组,直接宫腔镜治疗的132例患者为宫腔镜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预后。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一次切除率(100.0%)、出血量少于50 m L(97.66%)、术后感染情况(0.78%)显着优于宫腔镜治疗组(92.42%、68.18%、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评估良好率99.22%、、患者评价良好率99.22%、平均住院时间(12.47±4.17)d均显着优于宫腔镜治疗组的75.76%、72.73%、(22.43±5.3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的治疗过程中,采用超声与宫腔镜联合治疗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并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7年24期)

李建婷[5](2016)在《超声联合宫腔镜在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宫腔镜在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中的患者给予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中的患者则给予超声联合宫腔镜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中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低于观察组,而观察组中的术后出血量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者的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病症运用超声联合宫腔镜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术后的并发症。并且相比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它的创伤性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6年16期)

张金荣,赵远[6](2016)在《超声联合宫腔镜治疗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讨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合用超声技术与宫腔镜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收集的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74例进行分组研究,Ⅰ组34例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Ⅱ组40例在超声与宫腔镜联合下手术,评估该两种方案的治疗与安全情况。结果:Ⅱ组手术患者在操作时间、平均住院日上相比Ⅰ组均显着较短,术中出血量显着较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术后3个月、半年的子宫肌层愈合率各占85.0%和100%,与Ⅰ组38.2%和64.7%比较显着较高(P<0.05),但术后1年,两组的子宫肌层愈合率经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随访,两组的复发率、妊娠率经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超声与宫腔镜联合下行手术切除,对治疗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效果确切,且可保证妊娠率,尽量避免复发,值得推荐。(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6年10期)

刘永芳[7](2016)在《超声联合宫腔镜在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超声联合宫腔镜在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期间接收治疗66例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开服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超声联合宫腔镜进行治疗,随访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状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各指标,包含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叁个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和妊娠率,研究组分别为15.15%、30.30%;对照组分别为18.18%、33.33%,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可采用超声联合宫腔镜进行治疗,此治疗方式可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各指标,减少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且安全有效,临床应用价值较大。(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09期)

马涛[8](2015)在《超声联合宫腔镜治疗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宫腔镜治疗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行传统开腹术治疗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行超声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的32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输血、发热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月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子宫肌层均完全愈合,但观察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时子宫肌层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联合宫腔镜治疗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5年12期)

谢萍[9](2015)在《宫腔镜联合超声对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宫腔镜联合超声对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62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数字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研究组采取宫腔镜联合超声收拾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的有31(100.00%)例患者,对照组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的有26(83.87%),研究组手术效果为满意的几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对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显着,具安全性高、手术效果满意、预后效果良好等优点,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本文来源于《大家健康(学术版)》期刊2015年21期)

高旭洋[10](2015)在《超声联合宫腔镜治疗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超声联合宫腔镜在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纳入病例80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1日到2013年11月1日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联合超声以及宫腔镜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经对比差别显着,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妊娠反应发生率以及分娩率无显着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超声联合宫腔镜对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且创伤性小,值得推荐。(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5年58期)

内突壁间肌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在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超声联合宫腔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接收的68例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施行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34例患者施行超声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不同时间段的愈合情况、复发率及妊娠率。结果实验组的术中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实验组的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妊娠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对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超声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缓轻患者的痛苦,安全性较高,值得大力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突壁间肌瘤论文参考文献

[1].张帆,杨文静,董红玲,叶枫,王莉.内突型肌壁间肌瘤患者腹腔镜下宫腔镜手术前后生殖激素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9

[2].李晓丹.超声联合宫腔镜在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3].刘喜伟.超声联合宫腔镜在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8

[4].陈秋霞.超声结合宫腔镜治疗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128例[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

[5].李建婷.超声联合宫腔镜在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

[6].张金荣,赵远.超声联合宫腔镜治疗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

[7].刘永芳.超声联合宫腔镜在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8].马涛.超声联合宫腔镜治疗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

[9].谢萍.宫腔镜联合超声对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

[10].高旭洋.超声联合宫腔镜治疗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

标签:;  ;  ;  ;  

内突壁间肌瘤论文-张帆,杨文静,董红玲,叶枫,王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