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与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与管理研究

论文摘要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信用风险管理至关重要。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银行业竞争的日趋加剧,我国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本文围绕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和开拓国际市场的实际需要,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如信用风险度量技术和管理方式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分析了几种常用信用评分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性,为有效防范企业违约,针对我国金融数据少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信用评分方法,并给出算例分析。考虑到宏观经济环境对违约强度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分段违约强度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系统地分析比较了五种常用的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并探讨了其在我国的适应性问题及相应对策。在深入分析现有风险度量方法和风险本质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风险度量方法——价值熵,给出了证券投资组合优化模型,并利用上海股市有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的处理“厚尾”现象。研究了几种常用信用衍生产品的结构形式以及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建立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有关建议;基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密切相关,提出了基于COX过程的信用违约互换定价模型。从银行内部激励机制的设计和对经理人员的长期激励两个方面讨论如何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激励机制的建议;设计了一种欧式信用激励期权,该期权克服了股票期权“上不封顶”的诱导缺陷,并探讨了其实际应用。结合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发展历程,对银行监管思想的演进过程进行梳理;重点分析了2001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指出其创新和不足;从金融监管的角度,就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如何借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实施有效的信用风险监管提出了对策建议。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信用、信用风险的概念
  • 1.1.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2 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的研究现状
  • 1.2.1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2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3 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3.2 论文框架
  •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信用评分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多元判别分析法
  • 2.2.1 距离判别法
  • 2.2.2 Fisher 准则
  • 2.2.3 Bayes 判别方法
  • 2.3 广义线性、Logit 和Probit 回归模型
  • 2.4 神经网络分析法
  • 2.5 基于灰关联度的信用评分方法
  • 2.5.1 灰色系统理论和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
  • 2.5.2 基于灰关联度的信用评分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研究
  • 3.1 引言
  • 3.2 主要的现代信用风险度量理论方法
  • 3.2.1 结构模型
  • 3.2.2 简约模型
  • 3.2.3 结构模型和简约模型的关系
  • 2模型'>3.2.4 信息不完全定价模型— I2模型
  • 3.2.5 基于资本市场的信用风险模型
  • 3.3 分段违约强度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 3.3.1 确定违约强度函数的分段点
  • 3.3.2 建立信用衍生产品定价的简约模型
  • 3.4 几种常用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 3.4.1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模式与对比分析
  • 3.4.2 模型性能的实证检验
  • 3.4.3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对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启示
  • 3.5 风险度量新方法—价值熵
  • 3.5.1 基于价值熵的证券风险度量
  • 3.5.2 基于价值熵的投资组合模型
  • 3.5.3 实证研究
  • 3.5.4 结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信用衍生产品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 4.1 引言
  • 4.2 主要信用衍生产品的结构形式
  • 4.2.1 信用违约互换
  • 4.2.2 总收益互换
  • 4.2.3 信用期权
  • 4.2.4 信用联系票据
  • 4.2.5 指数互换
  • 4.3 信用衍生产品在银行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 4.4 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存在的不足
  • 4.5 信用衍生产品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
  • 4.5.1 我国银行利用信用衍生产品的现状
  • 4.5.2 我国信用衍生产品运用不足的成因分析
  • 4.5.3 发展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模式思考
  • 4.6 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
  • 4.6.1 信用违约互换价值的构成
  • 4.6.2 基于考克斯过程的信用违约互换定价模型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激励机制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 5.1 引言
  • 5.2 有关激励理论的简介
  • 5.2.1 几种典型的激励理论
  • 5.2.2 激励理论的实践
  • 5.3 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激励机制
  • 5.3.1 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激励的必要性
  • 5.3.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5.3.3 西方发达国家信用风险管理激励机制分析
  • 5.3.4 改进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激励机制的建议
  • 5.4 信用激励期权
  • 5.4.1 欧式信用等级激励期权的描述
  • 5.4.2 欧式信用等级激励期权的定价
  • 5.4.3 算例分析
  • 5.4.4 结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巴塞尔协议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研究
  • 6.1 引言
  • 6.2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思想的演进
  • 6.3 信用风险监管的新框架——巴塞尔资本协议
  • 6.3.1 1988 年版“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 6.3.2 1988 年版“巴塞尔协议”的意义和不足
  • 6.3.3 2001 年版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
  • 6.3.4 新资本协议的创新和存在的问题
  • 6.4 关于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的思考
  • 6.4.1 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现状
  • 6.4.2 借鉴新资本协议,提高信用风险监管水平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含有交易对手风险的信用衍生产品的定价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19(14)
    • [2].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我国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J]. 党政干部论坛 2009(04)
    • [3].信用衍生产品对银行信贷业务选择及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11(02)
    • [4].信用衍生产品的作用机理及在我国发展的思考[J]. 财会研究 2010(09)
    • [5].发展我国信用衍生产品的思考[J]. 中州学刊 2010(04)
    • [6].信用衍生产品之探[J]. 新理财 2010(11)
    • [7].发展中国信用衍生产品,推动金融体系功能升级[J]. 金融管理与研究 2010(12)
    • [8].信用衍生产品与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 投资研究 2008(11)
    • [9].信用衍生产品发展的经验教训[J]. 农村金融研究 2008(12)
    • [10].从美国次贷危机看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控制[J]. 商业时代 2008(07)
    • [11].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合约的法律性质[J]. 金融法苑 2008(02)
    • [12].防风险、重管理——信用衍生产品的中国实践[J]. 金融市场研究 2018(02)
    • [13].信用衍生产品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 金融经济 2015(20)
    • [14].信用衍生产品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 现代乡镇 2009(10)
    • [15].关于我国信用衍生产品的几点思索[J]. 浙江金融 2008(05)
    • [16].关于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发展相关误区的思考[J]. 中国货币市场 2010(08)
    • [17].国际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动态及借鉴[J]. 国际金融 2010(06)
    • [18].信用衍生产品与美国次贷危机[J]. 北方经济 2008(19)
    • [19].我国信用衍生品发展现状及建议[J]. 金融经济 2016(18)
    • [20].国际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以及启示[J]. 北方经贸 2015(04)
    • [21].次贷危机下信用衍生产品创新与监管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21)
    • [22].积极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美国次贷风波的启示[J]. 宏观经济管理 2008(02)
    • [23].浅析信用衍生工具在商业银行信用管理中的应用及意义[J]. 中国外资 2011(14)
    • [24].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教训与借鉴[J]. 贵州农村金融 2010(08)
    • [25].解析“次贷危机”中的CDO[J]. 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 2008(04)
    • [26].金融衍生产品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 时代金融 2014(08)
    • [27].信用衍生产品与金融安全和金融效率[J]. 金融发展研究 2009(07)
    • [28].发展信用衍生产品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J]. 中国货币市场 2010(08)
    • [29].中央对手方清算:做好衍生品市场的防火员[J]. 金融市场研究 2017(04)
    • [30].信用衍生产品对冲、货币市场波动与中国商业银行贷款行为[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标签:;  ;  ;  ;  ;  ;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与管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