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1)了解中西医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2)观察通腑泄浊合健脾补肾法治疗CRF对改善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大量古代和现代中,西医国内外文献,总结和评价有关慢性肾功能衰竭中,西医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现状。(2)临床研究:在门诊收集42例辩证为脾肾气虚的慢性肾衰患者,其中的32列用通腑泄浊合健脾补肾法治疗作为治疗组,其余的10列用对症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的主要症状,症候(纳差腹胀,恶心呕吐,神疲乏力,腰膝酸痛,皮肤瘙痒,颜面唇甲少华,肌肤甲错,形寒肢冷,浮肿,头晕)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光抑-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总数(RBC),血清白蛋白(Alb),尿蛋白定性(PRO),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定性及定量(ERY)等,三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统计结果。结果:(1)文献研究:祖国医学中无“慢性肾功能衰竭”之名,但根据其症状和描述,可归属中医的“关格”,“虚劳”,“水肿”,“癃闭”等范畴。其病机为正虚邪实,其正虚为脾肾两虚,邪实如湿浊,瘀血内阻。张仲景《伤寒论》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机关键为“虚,瘀,湿,逆”,提出补虚活血为本,祛邪降逆为标的治疗原则。慢性肾衰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方剂,中药灌肠疗法,中药药浴疗法,针灸。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形成机制包括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小管高代谢及小管间质损害,脂质代谢紊乱,及细胞因子造成肾损害。治疗上对症治疗;透析疗法,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肾移植。(2)临床研究:治疗组主要症状总积分,大部分症状单项积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p<0.1),症状有效率和总体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或p<0.1);中药通腑泄浊合健脾补肾法能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降低血清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尿液红细胞及尿蛋白。结论:(1)慢性肾衰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网络机制,具体环节尚不清楚,防治措施大部分尚在实验,研究阶段,临床疗效不理想。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衰方面有很好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前景。(2)中药通腑泄浊合健脾补肾法不仅能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从而改善肾功能,改善病人的整体状况,延缓透析治疗。说明通腑泄浊合健脾补肾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有良好疗效。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慢性肾功能衰竭论文; 通腑泄浊合健脾补肾法论文; 中医中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