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向控制论文-周艳,刘慧英,李靖

侧向控制论文-周艳,刘慧英,李靖

导读:本文包含了侧向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L1自适应控制,执行器故障,横侧向控制,容错控制

侧向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周艳,刘慧英,李靖[1](2019)在《带执行器故障的L1自适应飞行器横侧向容错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飞行器横侧向控制中,执行器故障可能会引起匹配/非匹配不确定性,为了处理这种不确定性,采用L1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容错控制器。建立考虑故障和干扰的飞行器横侧向模型,利用L1自适应控制器抵消不确定性以及干扰的影响,保证快速自适应和鲁棒性,同时通过Lyapunov方法证明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分析其暂态性能。在乘性故障、加性故障和卡死故障条件下,同时加入模型参数不确定性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不论是在单一故障模式还是混合故障模式下所提控制方法均能保证控制信号和参数估计一致有界,有效抵消故障影响,具有良好的容错性和鲁棒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乔宝山,冯樱,乔思凯[2](2019)在《基于纵向力控制的客车侧向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客车在极限工况下的侧向稳定性,建立了某客车的8-DOF整车动力学模型,采用Dugoff轮胎模型。以横向载荷转移率作为触发条件,设计了基于纵向力控制的综合控制器。当横向载荷转移率小于侧翻因子时,控制器计算出驱动力矩,对后轮进行差动驱动,以控制车辆侧滑;当横向载荷转移率大于侧翻因子时,计算出制动力矩,对前轮进行差动制动,控制车辆侧翻。通过对角阶跃试验和鱼钩试验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综合控制系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仅具有良好的抗侧翻能力,而且提高了车辆的道路跟随能力。(本文来源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运鹏,文平,王国栋,王抗[3](2019)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弯箱梁侧向位移的产生原因分析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弯箱梁的侧向位移是弯箱梁桥梁工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引起侧向位移的主要因素有:桥梁支座的布置形式、温度效应、弯梁的曲率半径、恒荷载作用、活荷载作用、梁体的截面形式及预应力的施工因素。通过对上述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采取了预防侧向位移的限位措施,避免了弯箱梁发生侧向位移。(本文来源于《四川水力发电》期刊2019年04期)

谭永营,晁智强,金毅[4](2019)在《运输四足步行机动平台行走侧向速度控制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侧向速度控制是机动平台在叁维空间中实现快速稳定行走的基础。由于运输四足步行机动平台对角步态行走过程中存在四足腾空相,机体在上升及下降阶段所对应的虚拟刚度变化较大,传统的侧向速度控制方法无法保证机动平台侧向行走稳定性。在四足步行机动平台运动学分析及虚拟模型控制方法阐述基础上,结合SLIP运动规律的分析,对传统控制方法进行改进,分别提出了考虑腾空速度、考虑腾空速度及平均速度的对角步态侧向速度控制方法,针对理想侧向速度为0及侧向存在运动需求两种情况分别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腾空速度及平均速度的对角步态侧向速度控制算法误差较小,较好的满足了对侧向速度的控制需求,证明了考虑腾空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8期)

吕大为,赵津磊,王铁力,苏叶平[5](2019)在《新建河堤堆载下桩基侧向变形及加固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新建河堤邻近重要建筑物的桩基时,为确保建筑物安全,需采取必要的地基处理措施来削弱河堤堆载对建筑物桩基的影响。深层搅拌法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运用叁维弹塑性有限元和参数分析方法,系统讨论了对堆载区域下方地基进行深层搅拌加固处理时,不同加固长度、深度以及加固程度等条件下邻近桩基的变形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对堆载下方进行地基加固可显着减小桩基的侧向变形;存在极限加固深度,超过极限加固深度后,桩基的变形不再随加固深度增加而变化,加固程度也存在类似现象;在该种地基加固处理方式中,当加固深度达到极限深度时,可通过增加加固长度,进一步控制桩基的变形。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S1期)

李爽,徐延海,陈静,朱鹏兴[6](2019)在《基于弧长预瞄的车辆侧向跟踪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基于预瞄理论的路径跟踪控制算法的计算效率与适应性,本文中在预瞄最优曲率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依据车辆实际行驶路程获取预瞄点侧向位移的弧长预瞄方法。并在该方法下,推导了预瞄点侧向位移与车辆前轮转角之间的关系,之后通过侧向跟踪闭环系统方框图,建立了路径跟踪的侧向控制模型。最后,在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环境下,通过建立若干典型仿真工况,对该模型的有效性和人-车-路闭环系统转向盘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侧向路径跟踪控制方面具有跟踪精度高、计算速度快和适应性好的特点。并且,当闭环系统同时满足期望路径点方向连续和预瞄距离大于临界前视距两个条件时转向盘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安佳宁[7](2019)在《高速无人机横侧向增稳控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无人机横侧向转动惯量小,在速度包线范围内横侧向控制参数变化大,高速飞行时会出现荷兰滚模态不稳定的问题。为了改善高速飞行时的荷兰滚模态的稳定性,提出了引入侧滑角反馈与滚转角速度反馈共同构成增稳系统的解决方案,建立了增稳系统的控制模型。运用Simulink软件搭建了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高速飞行时无人机横侧向控制参数选取合理,引入侧滑角反馈后横侧向稳定性显着提高。该方法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需求。(本文来源于《指挥控制与仿真》期刊2019年03期)

李天任,张旋,黄佩,周华,郝颖[8](2019)在《面对称飞行器横侧向稳定控制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面对称飞行器横侧向稳定控制的应用需求,首先采用全状态量反馈控制器,基于劳斯稳定判据,求解了方向舵控制与副翼控制的稳定条件,并分析了使用常规控制方案的飞行器气动特性要求。其后分别在横向操纵偏离参数(LCDP)小于0及大于0状态下设计了方向舵主导、副翼主导、常规(+AIR)3类控制策略。最后进行了控制器参数调整,数值仿真表明不同工况下均可实现姿态角的稳定跟踪,验证了稳定条件及控制策略的适应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秦少东[9](2019)在《汽车侧向运动的加速度矢量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汽车在生活中的不断普及,汽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是消费者尤为看重的指标,也是汽车厂商竞争的标准,在这其中,加速度矢量控制系统尤为突出,即根据由驾驶员的转向输入所引起的横向加速度变化率来自动控制纵向加速度的控制系统,转弯工况下,入弯减速,载荷前移,增大前轮抓地力,更易转弯,出弯加速,载荷后移,更易出弯,目的是提高乘员的舒适性,本文主要是研究提高汽车转向舒适性的加速度矢量控制方法。本文主要是围绕转弯工况下,汽车侧向运动的加速度矢量控制系统在转弯过程中对于乘坐的舒适性的积极作用来展开。首先,针对汽车转向过程中舒适性的评价问题,本文介绍了ISO2631标准中舒适性的评价方法。本文给出加速度均方根的不同取值范围对应的不同程度的乘坐舒适性,并且分别从理论方面以及软件仿真方面分析纵侧向加速度的耦合性。其次,在了解了舒适性的评价方法以及纵侧向加速度耦合性的基础之上,基于汽车动力学特性和加速度矢量控制目标,开环规划汽车转向时的纵向加速度。通过开环纵向加速度规划公式,得到纵向加速度期望值,与实际值对比,再经过PID控制器输出驱动扭矩。仿真中,调整开环增益值,比较不同增益值对应的舒适型曲线,得到最佳开环增益值0.5。最后,在汽车动力学基础上,建立汽车侧向运动的动力学模型。为了降低转向工况的横向加速度,设计横向加速度变化率控制器。构建了横向加速度变化率PID控制器,规划纵向加速度,纵向加速度经控制器输出驱动扭矩。仿真中,不断调整PID的叁个参数,观察舒适型曲线,得到一组控制效果较好一组PID参数。(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华星淇[10](2019)在《双电机后驱电子差速车辆侧向稳定性协同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是评价汽车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为提升新能源车辆的安全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电机后驱电子差速系统和主动转向控制系统的侧向稳定性协同控制系统,以提升双电机后驱车辆的侧向稳定性,并进而提升其安全性。算法设计阶段,基于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建立了2自由度和7自由度车辆模型;为获得七自由度车辆模型中准确的轮胎力输出,建立了魔术公式轮胎模型;为减少人为干预,根据阿克曼转向几何,建立了单点预瞄驾驶员模型和依据标准的双移线道路模型来获得理想转向角。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基于双电机后驱电子差速系统和主动转向系统的侧向稳定性协同控制系统。在双电机后驱电子差速系统设计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质心侧偏角观测器、李雅普诺夫理论、滑模控制理论和力矩分配策略的二阶滑模控制器来解决双电机后驱车辆驱动电机转矩的控制问题;在主动转向控制系统中,提出一种基于路径保持的主动转向控制策略,并配套滑模控制算法进行设计;在协同控制算法上,提出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将两者进行协同控制。算法验证阶段,通过Simulink和Carsim对所建控制系统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1)协同控制算法继承了主动转向系统的优势,在路径规划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2)协同控制算法继承了二阶滑模双电机电子差速系统的优势,具有振幅小,抖振低的优点。3)在100km/h双移线工况下,协同控制算法可以提升60%车辆侧向稳定性。4)对比GG图和相位图,协同控制算法运行结果区域更小,驾驶更为平稳。最后,利用PXI设备、LabVIEW以及Carsim RT搭建硬件在环平台,对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硬件在环验证,提升控制系统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侧向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客车在极限工况下的侧向稳定性,建立了某客车的8-DOF整车动力学模型,采用Dugoff轮胎模型。以横向载荷转移率作为触发条件,设计了基于纵向力控制的综合控制器。当横向载荷转移率小于侧翻因子时,控制器计算出驱动力矩,对后轮进行差动驱动,以控制车辆侧滑;当横向载荷转移率大于侧翻因子时,计算出制动力矩,对前轮进行差动制动,控制车辆侧翻。通过对角阶跃试验和鱼钩试验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综合控制系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仅具有良好的抗侧翻能力,而且提高了车辆的道路跟随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侧向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周艳,刘慧英,李靖.带执行器故障的L1自适应飞行器横侧向容错控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9

[2].乔宝山,冯樱,乔思凯.基于纵向力控制的客车侧向稳定性研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9

[3].杨运鹏,文平,王国栋,王抗.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弯箱梁侧向位移的产生原因分析与控制[J].四川水力发电.2019

[4].谭永营,晁智强,金毅.运输四足步行机动平台行走侧向速度控制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

[5].吕大为,赵津磊,王铁力,苏叶平.新建河堤堆载下桩基侧向变形及加固控制[J].人民长江.2019

[6].李爽,徐延海,陈静,朱鹏兴.基于弧长预瞄的车辆侧向跟踪控制研究[J].汽车工程.2019

[7].安佳宁.高速无人机横侧向增稳控制设计[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9

[8].李天任,张旋,黄佩,周华,郝颖.面对称飞行器横侧向稳定控制设计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9

[9].秦少东.汽车侧向运动的加速度矢量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10].华星淇.双电机后驱电子差速车辆侧向稳定性协同控制研究[D].贵州大学.2019

标签:;  ;  ;  ;  

侧向控制论文-周艳,刘慧英,李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