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利避害 ——自然选择塑造的领域特殊性归纳逻辑

趋利避害 ——自然选择塑造的领域特殊性归纳逻辑

论文摘要

本文一共包括12章。其中,第1章回顾了归纳问题的哲学和逻辑学研究历史。第2章对归纳推理的心理学研究作了综述,并参照康德的“先验哲学”、古德曼的“主观逻辑”以及施泰默的“进化主义”哲学、逻辑学研究思路,建构了关于归纳推理的心理学研究策略,推导出归纳推理应该具有领域特殊性特征,于是提出了本研究的基本假设:命题2.1.“归纳推理是进化而来的领域特殊性机制”。对命题2.1.的论证过程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包括第3章,主要任务是将基本假设转化为可以进行经验验证的中级假设。为了实现这种转换,本研究依据了进化心理学范式的功能分析研究方法,分4个步骤进行论证:第1步:考察我们的祖先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适应性问题;第2步:考虑这个适应性问题是否可以通过一个独立的机制来完成;第3步:考察这个独立的机制将按照什么样的内在逻辑运行;第4步:检验现代人的认知过程,看是否存在这种独立的逻辑运算方式。这4个步骤中,前面两个属于理论推演,后两个属于经验验证,其中第3步提出经验研究的假设,第4步则验证假设。按照这4个步骤,本研究首先论证了“归纳推理是一个适应性问题”,然后继续推演出“归纳推理领域特殊性机制”。接下来,更进一步推论:“获得利益”和“避免伤害”是最重要的适应性领域,在这两个领域中,“存在领域特殊性的归纳逻辑”。于是,本研究的基本假设被转换成为两个中级假设:命题3.1:在“获得收益”和“避免伤害”两种条件下。人的归纳推理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命题3.2:在“获得收益”和“避免伤害”两种条件下,人的归纳推理采用两种不同的论证逻辑。在“获得收益”条件下,人采用充分必要性论证策略;在“避免伤害”条件下,人采用充分性论证策略。论证的第二个部分包括第4~11章。第4章对本研究所作的实验的背景信息进行了介绍。包括:1)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定义方法;2)无关变量的控制技术;3)被试的招募办法。第5章报告了实验1和实验2。两个实验的目的是分离归纳推理中的概念效应和相似性效应。结果发现人在进行归纳推理时,对概念信息的依赖胜于对相似性信息的依赖。第6章的实验3和实验4分离了归纳推理中的前提数量效应和前提多样性效应。结果发现,前提多样性并不是人归纳推理的固有特征。人在组织归纳推理时,倾向于依据前提的数量而忽略前提的多样性。第5章和第6章的4个实验确立了归纳推理作为一种先天“本能”的可能性。这是领域特殊性假设确立的基础。第7章的实验5首先检验了“利”、“害”条件下的归纳推理心理效应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在“利”和“害”两种条件下,被试的归纳推理表现出显著的差异,验证了作为假设的命题3.1.。第7章还对特殊归纳和一般归纳的差异和类同作了分析,认为,特殊归纳和一般归纳的差异是由人对具体对象或抽象对象的表征差异导致的。总体上,两者只有量的差异而没有质性区别,所以在大多数研究中可以忽视两者的区别。从第8章到第11章,6个实验(实验6~10和实验10B)验证了命题3.2。这一部分运用了反应时、眼动以及信号检查理论等研究技术。所有的结果都支持:在利/害条件下,人们的归纳推理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论证逻辑。最后,在第12章的总讨论中,本文提出一个整合性的理论假说:获利和避害是两种由自然选择塑造的先天的归纳推理机制:系统的科学教育能够培养出一套符合科学理性的推理习惯。因此,对于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来说,可能拥有三套推理模式.它们在个体的日常思维中分别占不同的权重,因而形成了人的不同的思维风格。因此,只要测量人的三种推理模式的权重,就能够描述个体的思维风格、个性心理特征,以及预测其社会行为。此外,不同推理模式的假说能够解释许多社会冲突现象.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归纳问题概述
  • 1.1.寓言中的归纳问题
  • 1.2.归纳问题研究简史
  • 1.2.1.亚里士多德:归纳问题的史前代表人
  • 1.2.2.培根:归纳逻辑的创立者
  • 1.2.3.休谟:三问归纳
  • 1.2.4.后休谟时代的归纳逻辑:反驳与辩护
  • 1.3.心理学时代的到来
  • 1.3.1.吉德曼:归纳推理的心理学意义
  • 1.3.2.施泰默:进化主义的归纳逻辑
  • 1.4.归纳问题的含义以及相关概念界定
  • 1.4.1.归纳法
  • 1.4.2.归纳逻辑
  • 1.4.3.归纳推理
  • 1.5.小结
  • 第2章.归纳推理的心理学研究综述
  • 2.1.归纳推理的心理学研究概况
  • 2.2.归纳推理在心理学领域内的主要议题
  • 2.2.1.归纳推理的一般现象概括
  • 2.2.2.归纳推理的发展议题
  • 2.2.3.相似性和概念之争
  • 2.3.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与实验逻辑
  • 2.3.1.相似性取向的研究方法与实验逻辑
  • 2.3.2.概念取向的研究方法和实验逻辑
  • 2.3.3.融合性模型与新技术的运用
  • 2.3.4.归纳推理研究方法的争论议题
  • 2.4.领域一般性模型的困难
  • 2.4.1.相似性模型
  • 2.4.2.特征模型
  • 2.4.3.计算模型
  • 2.5.归纳推理是领域特殊性的吗?
  • 2.5.1.归纳推理领域特殊性的实验争论
  • 2.5.2.归纳推理领域特殊性的理论证据
  • 2.6.小结
  • 第3章.进化心理学与归纳推理的领域特殊性
  • 3.1.进化心理学是一种范式革命
  • 3.1.1.进化心理学的基本范式
  • 3.1.2.进化心理学的研究策略
  • 3.1.3.进化心理学与"心理模块性"
  • 3.2.进化心理学的逻辑与概念辨析
  • 3.2.1.对进化心理学的决定论误读
  • 3.2.2.对进化心理学的目的论误读
  • 3.2.3.导致误读进化论的原因
  • 3.3.归纳推理是进化而来的适应器
  • 3.3.1.自然选择的逻辑
  • 3.3.2.领域特殊性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
  • 3.3.3.归纳推理的领域特殊性论证
  • 3.3.4.归纳推理的领域特殊性内在逻辑
  • 3.4.小结
  • 第4章.研究方法
  • 4.1.研究假设
  • 4.2.变量的定义与控制
  • 4.2.1.归纳推理的两种构成形式
  • 4.2.2.自变量
  • 4.2.3.因变量
  • 4.2.4.无关变量的控制
  • 4.3.实验材料
  • 4.4.被试
  • 4.5.小结
  • 第5章.研究一:相似性效应和概念效应分离
  • 5.1.问题提出
  • 5.2.实验1
  • 5.2.1 被试
  • 5.2.2 实验材料
  • 5.2.3 相似性评价预测
  • 5.2.4 实验设计
  • 5.2.5 实验程序
  • 5.2.6 结果与讨论
  • 5.3.实验2
  • 5.3.1 被试
  • 5.3.2 实验设计
  • 5.3.3 实验程序
  • 5.3.4 结果
  • 5.4.讨论
  • 5.5.小结
  • 第6章.研究二:前提的多样性效应和数量效应分离
  • 6.1.问题提出
  • 6.2.实验3
  • 6.2.1.被试
  • 6.2.2.实验材料与实验设计
  • 6.2.3.实验程序
  • 6.2.4.结果
  • 6.2.5.讨论
  • 6.3.实验4
  • 6.3.1.被试
  • 6.3.2.实验设计
  • 6.3.3.实验程序
  • 6.3.4.结果
  • 6.4.讨论
  • 6.5.小结
  • 第7章.研究三:利/害条件下的心理效应分离
  • 7.1.问题提出
  • 7.2.实验5
  • 7.2.1 被试
  • 7.2.2 实验材料
  • 7.2.3 实验设计
  • 7.2.4 实验程序
  • 7.3.结果
  • 7.3.1 特殊归纳的结果
  • 7.3.2 一般归纳的结果
  • 7.3.3 特殊归纳和一般归纳的比较
  • 7.4.讨论
  • 7.4.1 归纳推理的内容效应
  • 7.4.2 在特征维度上的内容效应
  • 7.4.3 旁观推理和卷入推理:是推理还是决策
  • 7.4.4 特殊归纳和一般归纳
  • 7.5.小结
  • 第8章.研究四:利/害条件下的心理逻辑分离
  • 8.1.问题提出
  • 8.2.实验6
  • 8.2.1 被试
  • 8.2.2 实验设计
  • 8.2.3 实验程序
  • 8.2.4 结果与讨论
  • 8.3.实验7
  • 8.3.1.被试
  • 8.3.2.实验设计
  • 8.3.3.实验程序
  • 8.3.4.结果
  • 8.4.讨论
  • 8.4.1.获利推理和避害推理
  • 8.4.2.旁观推理和卷入推理
  • 8.5.小结
  • 第9章.研究五:利/害条件下心理逻辑分离——来自眼动指标的证据
  • 9.1.实验8
  • 9.1.1.被试
  • 9.1.2.实验材料和实验设备
  • 9.1.3.实验设计
  • 9.1.4.兴趣区的划分
  • 9.1.5.实验程序
  • 9.1.6.眼动指标
  • 9.2.结果
  • 9.2.1.口头报告的推理结果
  • 9.2.2.第一次注视时间
  • 9.2.3.观察次数
  • 9.2.4.观察时长
  • 9.3.讨论
  • 9.4.小结
  • 第10章.研究六:获利与避害的认知分离
  • 10.1.问题提出
  • 10.2.实验9
  • 10.2.1.被试
  • 10.2.2.实验设计
  • 10.2.3.实验程序
  • 10.2.4.结果
  • 10.3.讨论
  • 10.4.小结
  • 第11章.研究七:趋利与避害的认知分离——来自信号检测理论的证据
  • 11.1.信号检查理论在归纳推理研究中的运用
  • 11.1.1.传统研究模式的局限和新技术的引入
  • 11.1.2.信号检测理论的发展渊源以及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
  • 11.1.3.信号检测理论在归纳推理研究中的应用
  • 11.1.4.信号检测理论与归纳推理领域特殊性的检验
  • 11.2.实验10
  • 11.2.1.被试
  • 11.2.2.实验材料、实验设计和实验设备
  • 11.2.3.实验程序
  • 11.2.4.结果
  • 11.2.5.讨论
  • 11.3.实验10B
  • 11.3.1.分析技术
  • 11.3.2.方法
  • 11.3.3.结果
  • 11.4.讨论
  • 11.5.小结
  • 第12章.总讨论
  • 12.1.归纳推理的领域特殊性假设的确立过程
  • 12.2.归纳推理:从领域特殊性到心理模块
  • 12.2.1.心理模块的构成标准
  • 12.2.2.归纳推理机制可能是心理模块吗
  • 12.3.趋利避害逻辑的理论意义
  • 12.3.1.趋利避害的归纳逻辑与启发式
  • 12.3.2.归纳逻辑与归因
  • 12.3.3.归纳推理的风格
  • 12.4.趋利避害逻辑的实践意义
  • 12.4.1.从2006年的注水西瓜事件到2008年柑结蛆虫事件
  • 12.4.2.华南虎事件中辩论双方的文本分析
  • 12.4.3.重庆《旅游新报》事件中当事人心态分析
  • 12.5.本研究的创新
  • 12.6.未尽的问题与将来的研究方向
  • 12.7.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归纳推理能力提升的高师"概率论'教学研究[J].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02)
    • [2].关注归纳推理所隐藏的思想、能力和本质[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11)
    • [3].归纳推理的说明论辩护——读彼得·利普顿的《最佳说明的推理》[J]. 哲学分析 2017(03)
    • [4].提高归纳推理能力的措施[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19(12)
    • [5].归纳推理热点题型展播[J]. 高中数理化 2020(03)
    • [6].处理归纳推理问题的几个基本原则[J]. 高中数理化 2020(10)
    • [7].把握规律本质,发展归纳推理思想——以“植树问题”为例[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04)
    • [8].归纳推理教学及学生能力培养——以“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课堂教学为例[J]. 新教师 2020(09)
    • [9].谈归纳推理及其教学[J]. 数学之友 2018(05)
    • [10].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归纳推理意识的渗透[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06)
    • [11].归纳推理 无限魅力[J]. 数学教学通讯 2010(08)
    • [12].3 归纳推理[J]. 数学教学通讯 2015(Z1)
    • [13].试论科学课教学对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J]. 青海教育 2010(05)
    • [14].小学阶段数学的归纳推理[J]. 小学教学参考 2013(20)
    • [15].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归纳推理意识的渗透[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21)
    • [16].引例探究高考中的归纳推理题[J]. 高中数理化 2016(03)
    • [17].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归纳推理意识[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08)
    • [18].初中数学归纳推理教学策略初探[J]. 学子(理论版) 2015(11)
    • [19].归纳推理课程如何融入小学数学教学[J]. 新课程(小学) 2014(02)
    • [20].如何用好归纳推理解题[J].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 2012(Z1)
    • [21].总结归纳 合理演绎——试论小学数学对归纳推理能力培养[J]. 吉林教育 2013(04)
    • [22].谈归纳推理在解题中的应用[J].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09(11)
    • [23].论儿童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J].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0(02)
    • [24].也谈归纳推理[J].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 2011(03)
    • [25].儿童类包含概念与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关系[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 [26].小学数学课程中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J]. 科幻画报 2019(05)
    • [27].例谈数学归纳推理的基本思维模式[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9(Z3)
    • [28].“归纳推理”教学案例与点评[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0(02)
    • [29].理解与实施数学教学中的归纳推理[J]. 中学数学月刊 2015(06)
    • [30].数学教学中归纳推理意识的渗透[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36)

    标签:;  ;  ;  ;  ;  ;  ;  ;  ;  ;  

    趋利避害 ——自然选择塑造的领域特殊性归纳逻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