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元嘉时期,文学摆脱玄言文风的干扰取得独立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系统分析元嘉文学的发展机制,归纳其艺术成就,分析其历史地位,对中古文学研究进一步深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七章。第一章从文学总结思潮的出现、文学特征认识的深化、儒学复兴与玄风升降的关系、文体观念的革新等几个方面分析元嘉文学思潮,探讨元嘉时期文学独立、玄风退化的根本原因。第二章通过对元嘉宫廷文学活动、藩府文学活动、家族文学活动与文友文学活动的考察,分析元嘉文学活动在文学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章从晋宋之际诗歌对魏晋艺术传统的回归、元嘉诗风的确立、元嘉后期鲍照等人对诗风的变革等三个方面分析“元嘉诗运转关说”,并论述了元嘉诗歌发展过程。第四章从诗体长度、骈对、声律、用韵四个方面辨析“元嘉体”的体制特征,分析“元嘉体”对中国古典诗歌体制发展的重大意义。第五章通过个案分析,论述了元嘉辞赋的艺术进步及其在南朝辞赋发展史上的地位。第六章通过考察元嘉散文的创作情况,分析了元嘉散文古朴、华丽共存的艺术特征及其在南朝散文中所具有的承前启后作用。第七章分析了元嘉诗歌、辞赋、散文对永明文学的影响;并通过对《诗品》、《文选》、《文心雕龙》有关材料的考察,分析齐梁文人对元嘉文学历史地位的认识。附录《元嘉文学系年》,对元嘉文学发展过程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近十年(2009-2019)来《宋书》研究综述[J]. 青年文学家 2020(06)
- [2].《宋书》中的词尾“家”和“者”[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1)
- [3].《宋书》中的词尾“然”[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4].《宋书》中词缀“复”的研究[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5].《宋书》点校商兑[J]. 古汉语研究 2014(01)
- [6].《宋书》点校札记[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 [7].《宋书》校点续议(续一)[J]. 文史 2013(01)
- [8].《宋书》文化词语考释[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09)
- [9].刘祥《宋书》与南齐官方修史重心的转移[J]. 历史教学问题 2013(02)
- [10].《宋书》复音词研究的修辞学意义[J]. 修辞学习 2008(01)
- [11].《宋书》勘误三则[J]. 中国史研究 2014(04)
- [12].近二十年来沈约 《宋书》研究综述[J]. 金田(励志) 2012(08)
- [13].《〈宋书〉词语研究》简介[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02)
- [14].《宋书》标点辨误[J]. 中国史研究 2008(04)
- [15].从《宋书》看沈约之正统观[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05)
- [16].《宋书·礼志》点校辨误[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09)
- [17].《宋书》勘误一则[J]. 中国史研究 2012(03)
- [18].中华书局标点本《宋书》纠谬八则[J].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8(11)
- [19].《宋书》标点辨误二则[J]. 中国史研究 2008(02)
- [20].《宋书》《南史》互勘讹误举例[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04)
- [21].徐爰《宋书》之撰及其后续动向[J]. 文艺评论 2015(12)
- [22].《宋书》标点商正[J]. 文教资料 2011(11)
- [23].从《宋书·隐逸传》看隐逸文化的发展[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05)
- [24].《宋书》《魏书》佛教入史方式相异原因初探[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 [25].《宋书》《南史》异文与避讳文字研究[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6].《宋书》概数词的称数法研究[J].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1(05)
- [27].《宋书》所见双音节并列式复合词语素音序的第三种规律[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1(04)
- [28].平章范晔谋反案[J].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5(01)
- [29].《宋书·符瑞志》考议[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11)
- [30].《宋书》礼志部分三处标点商兑[J]. 文教资料 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