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嵩县实验小学李小会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充分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是学好知识的重要因素之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调查表明“好”的学生多数对数学有兴趣,从而产生良性循环。“差”的学生多数对数学无兴趣,从而产生恶性循环。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1重视初始课,激发学生兴趣
1.1从小学到初中,学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课题内容,在思想上、方法上都将逐步适应新的学习要求。精心组织第一堂课,给学生一个全新而有趣味的问题,通过有趣味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初中数学也是一门有趣味的学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有兴趣的学习。例如可以和学生做猜数游戏,让学生想好一个数,然后加5乘以4减去8,再减去你所想的数的2倍,把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即可猜出你想的数。学生对老师为什么能猜出来迷惑不解,饶有兴趣,急于解答。
1.2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学生原有知识的不足。在新内容的学习中,如果学生原有的相联系的知识不足,就会产生困难,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兴趣就会受到抑制。如乘法公式学不好,就无法学习因式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新内容相联系的知识点的复习,对承上启下的知识点加强联系,打好基础,熟练掌握,以稳定和激发学生对新课题的学习兴趣。
2注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兴趣
2.1在疑问中,引导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思维来源于“疑问”,“疑问”可以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兴趣可以引导学生执着对问题的解决。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兴趣,从而解决了一道世界数学难题。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质疑,让学生产生一种需要消除疑问的心理,主动地去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先通过三角形内角“拼凑”演示后,教师提问:“三角形内角和为几度?如何证明?”这样,学习求知欲被调动起来,通过回顾平行线中的相关训练,不难得出证明思路,使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进一步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2.2难易适度,化难为易,促进学生兴趣。难易是相对的。它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相关联。新的课题完全与学生经验相脱离,是难以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反过来,完全为学生早已透彻理解的问题,学生也没有兴趣。因此,在教学中精选的材料内容要尽量纳入学生已有知识体系中,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化难为易,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
2.3利用直观性调动学生兴趣。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功能之一,是可使一些较为抽象性的问题具体形象化,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的直观性和学生知觉的感知作用,可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利用实物、模型、图表式电教设备的直观性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2.4开展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让学生从中体会乐趣。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是教学问题的特点。学生为寻求新的解决办法冥思苦想,反复琢磨,一旦顿悟,就会产生一种兴奋。另一方面,它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沟通与各方面的联系,提高理解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如在证明了“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之后,可以提出:如果条件中的四边形改为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这样,学习的求知欲被调动起来,同时对解数学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5注意语言艺术,调动学生兴趣。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数学语言的准确性、简明性和逻辑性,加之恰当的比喻和语言的诙谐、幽默。这样,不但有利于创设思维情景,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树立形象,使学生感觉教师有“趣味”。
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有效手段,使学生把学习当做一件乐事,那么“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就是必然的结果。这是我们所期望,也是在努力争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