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量子色动力学(QCD)理论预言,在极高温和高密度的条件下,普通的强子物质会发生相变而形成一种新的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宇宙大爆炸理论则认为这种特殊的物质形态存在于宇宙形成的初期阶段。在一般条件下,夸克禁闭于强子中而无法在实验中观测到单个的自由夸克。高能重离子碰撞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可以产生上述QCD相变的高温高能量密度的实验室环境。近年来,美国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实现了每对核子质心系能量200 GeV的金—金(Au+Au)、铜—铜(Cu+Cu)碰撞实验。实验中观测到的高横动量区域粒子产额的压低和末态强子的集体流效应等实验现象,已经初步证明在RHIC能区发生了退禁闭的QCD相变。目前,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将实现每对核子质心系能量5.5 TeV的Pb+Pb对撞,致力于全面研究QGP物质的特性。在高能重离子碰撞实验中,重味夸克在碰撞初期的硬散射过程中产生,即产生的时间早于发生QGP相变的时间。这些重味夸克在穿越相变产生的热密介质时,与介质发生相互作用或由于胶子辐射而损失能量。由于它们经历整个相变过程,因此携带了大量的丰富的关于热密介质的信息,从而可以作为探测热密介质性质的理想探针。研究RHIC和LHC能区重离子碰撞实验中末态的重味强子是高能物理中的热点问题,是研究退禁闭的QGP物质特性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详细讨论了碰撞末态中的各种重味介子的横动量谱和椭圆流。研究末态强子的产生机制,有利于帮助人们了解QGP物质的性质和重离子碰撞系统的演化过程。在人们提出的众多强子化机制中,较为成功的有适用于低横动量区域的弦模型和适用于高横动量区域的部分子独立碎裂模型。而在RHIC能区的中等横动量区域,这两种模型在解释一些实验现象时都遇到了困难。近年来,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夸克重组合模型不仅可以很好地符合RHIC能区的整个横动量区域的粒子横动量谱,还可以解释一些新的实验现象,如Cronin效应,3<ΡΤ< 4 GeV/c区域重子产额反常增加即比值p/π~1,椭圆流的组分夸克数目标度行为等。本文首次将夸克重组合模型应用于研究RHIC能区和LHC能区重味介子产生的横动量谱以及它们的椭圆流。重组合模型将部分子i碎裂成为强子h的过程分为两步:(1)在重离子碰撞初期的硬散射过程中产生高能量的硬部分子i,在该硬部分子的簇射(shower)中分布有各种“味”的夸克,即簇射部分子;(2)两个或者三个簇射部分子重新组合,形成强子。夸克重组合模型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将常用的部分子碎裂函数Dih表述成为两个(介子)或者三个(重子)簇射部分子的重组合过程,并唯象地得到簇射部分子的分布。本文将首先通过重建重味介子的碎裂函数,得到这些介子的组分夸克作为簇射部分子的分布。从簇射部分子分布的结果来看,在小动量份额区域(x<0.35),硬部分子c喷注中轻夸克部分子(u、d、s夸克)分布远高于c夸克部分子分布;当x值增加时,该喷注中则会有更多的几率产生c夸克;同时,在硬部分子c喷注中发现c夸克的几率远大于(?)夸克;而在胶子喷注中产生的u、d夸克或者s夸克的几率密度远高于c或b夸克。碰撞实验末态的观测强子都是由部分子重组合形成的。而部分子有两种来源:热部分子和簇射部分子。因此,部分子的组合形式有:热部分子—热部分子重组合,热部分子—簇射部分子重组合以及簇射部分子—簇射部分子重组合。硬部分子分布中需要考虑它们在穿越热密介质时的能量损失。我们详细讨论了RHIC能区每对核子质心系能量(?)=200 GeV,不同中心度下的Au+Au碰撞实验中的J/ψ横动量谱,其计算结果可以很好地符合PHENIX合作组的实验数据。在较小的横动量区域,介子的产生主要源于热部分子的重组合,在较高横动量区域,占主导地位的是簇射部分子重组合,该部分在理论上等同于部分子碎裂过程的贡献;而在中等横动量区域,介子产生的主要贡献来自于热部分子与簇射部分子的重组合。这也进一步显示了夸克重组合的强子化机制被应用于中等横动量区域的优越性。同时,我们也进一步预言了其他粲介子和B介子的横动量分布,其结果有待实验的检验。如果考虑同一喷注中的π介子横动量分布,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π-J/ψ的关联。在π作为触发粒子的喷注中,近端的横动量为pa的J/ψ分布在pa>3.8 GeV/c时随触发粒子横动量pt的增加而增加;在较小的pa区域,其结果相反;并且其变化趋势不随中心度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远端的J/ψ产额在整个横动量区域都是单调递减的,并且其分布在边缘碰撞时将变得平滑。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π与J/ψ砂截然不同的碎裂函数。考虑硬部分子分布与方位角的依赖关系,可以得到反映末态粒子各向异性的一个重要参数:椭圆流参数v2。J/ψ的v2值在误差范围内可以符合PHENIX合作组的实验数据。我们发现D介子的v2值大于J/ψ的v2值,这种现象不符合椭圆流参数的组分夸克数目标度行为,因为在重组合模型中,D介子的横动量基本来自于c夸克的横动量贡献,因为c夸克的质量远大于另一个组分夸克(轻夸克)的质量。当系统的能量增加,例如LHC能区,我们必须考虑来自于两个不同喷注的簇射部分子的重组合贡献。此项贡献依赖于两相邻喷注的重叠几率。当重叠几率足够小或足够大时,J/ψ的v2值都保持为一常数;而当不同来源的簇射部分子重组合贡献与来自于同一喷注的簇射部分子重组合贡献可比时,所对应的v2值随pT的增加而减小,其趋势与微扰QCD理论预言的结果相似。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非奇异轻重子谱的夸克势模型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02)
- [2].含粲四夸克态的夸克势模型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03)
- [3].英国 “d-星六夸克”或是暗物质粒子[J]. 科技传播 2020(06)
- [4].eγ对撞机上类矢量顶夸克伴子的寻找[J]. 郑州师范教育 2020(04)
- [5].夸克侠医药 您·最可信赖的全球研发合作伙伴[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7(06)
- [6].顶夸克发现二十年[J]. 物理 2015(04)
- [7].发现难以捉摸的五夸克态[J]. 物理 2015(10)
- [8].顶夸克的研究与展望[J]. 现代物理知识 2015(04)
- [9].科学家发现“五夸克粒子”[J]. 现代物理知识 2015(04)
- [10].含粲五夸克粒子的夸克势模型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35)
- [11].非奇异轻六夸克态的夸克势模型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35)
- [12].两大团队同时预测四夸克重粒子存在[J]. 中国科技术语 2018(01)
- [13].多夸克态的研究进展(英文)[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7(01)
- [14].研究揭示“夸克汤”中奇异现象[J]. 前沿科学 2017(02)
- [15].解秘夸克家族新成员及其结构组合[J]. 世界科学 2016(04)
- [16].夸克干酪加工技术与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4(19)
- [17].新发现!夸克聚变![J]. 飞碟探索 2017(12)
- [18].重子五夸克态波函数及能谱的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 [19].全/纯粲四夸克态的强衰变性质研究(英文)[J]. Science Bulletin 2020(23)
- [20].含有四个夸克或更多夸克的奇特粒子[J]. 物理 2014(09)
- [21].用量子色动力学研究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22].“夸克幽禁”是对物质无限可分的挑战吗[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 [23].我们在路上——夸克大事记[J]. 新经济杂志 2008(01)
- [24].夸克蜕定域色屏蔽模型中的四夸克态[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25].夸克:我们没有广告[J].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20(02)
- [26].核物质和夸克物质的对称能(英文)[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7(01)
- [27].解密夸克——记清华大学高能物理学专家张黎明[J]. 科学中国人 2020(01)
- [28].“夸克家族”的新发现[J]. 百科知识 2014(10)
- [29].6GeV夸克横向性研究[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0(00)
- [30].“四夸克”粒子引出物质的“前生今世”[J]. 科技导报 2013(20)
标签:高能重离子碰撞论文;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论文; 夸克重组合模型论文; 簇射部分子论文; 重味介子论文; 双粒子关联论文; 椭圆流参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