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来源甘草的质量特征及评价研究

不同来源甘草的质量特征及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甘草为常用的大宗药材,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甘草的应用领域在不断地扩大,导致甘草的需求量不断地增加,并远远超过其生产量。目前在野生甘草的自然分布区都开展了人工栽培甘草的生产。所以当今药材市场上同时存在着栽培与野生甘草,但二者的质量究竟有无差异,是否具有相同的疗效,不同种源、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的栽培甘草是否具有相同的疗效,这些都是栽培甘草应用于临床必须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对甘草中多类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同时进行HPLC指纹图谱特征分析研究,结合部分药效学试验结果,对当今栽培技术下内蒙古杭锦旗、赤峰及吉林白城生产的不同人工栽培甘草及杭锦旗道地野生甘草的质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及评价,取得了如下结果:1.对栽培、野生甘草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中的主要指纹峰进行了归属解析:利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方法,共确定12个化合物;发现保留时间在22min以前主要为二氢黄酮苷、查尔酮苷和黄酮苷类;25-35min之间主要为三萜皂苷类成分,35min后主要为香豆素类等成分。2.产地对人工栽培甘草药材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 1)对药材中四种有效成分含量都有影响,统计结果显示产地对甘草酸、多糖有极显著影响;对总黄酮、甘草苷影响不显著。所测四种成分都以内蒙古杭锦旗的含量最高,内蒙古赤峰与吉林白城差异不大。(2)产地影响四种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对比例。(3)还发现各种黄酮苷、香豆素类化合物含量的相对比值也因产地而显示不同的规律。吉林白城的样品中香豆素等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赤峰样品中香豆素等成分的比例很低。(4)明确了三个不同产地栽培甘草的质量特征。3.生长年限对人工栽培甘草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 1)生长年限对药材中总黄酮及多糖的含量有显著的影响。药材中甘草酸、甘草苷、总黄酮的含量在2~4年内基本是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不断增加或基本不变,与年限基本是正相关;但多糖含量与生长年限为负相关,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而降低。内蒙古杭锦旗5年生样品中,发现各种成分的含量都有所降低。(2)生长年限对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总黄酮、多糖含量的相对比例影响不明显,但对总黄酮中黄酮苷类含量的影响较大,它们含量的相对比值随生长年限延长而增加,即在总成分中所占比例扩大;香豆素类成分在总成分中所占比例变化不明显;异甘草苷(Isoliquiritin)随着生长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4.种源对人工栽培甘草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种源对样品中三种(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不大,主要影响黄酮类成分。5.对杭锦旗不同野生甘草研究发现:( 1)地上茎为红色与绿色的野生甘草中四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及相互之间的比例接近,差异不明显。HPLC指纹图谱相似性也很高;(2)甘草根中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都明显高于根茎,总黄酮与多糖的差异不显著;(3)不同等级药材中四种有效成分含量与等级的高低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立题依据和研究方案
  • 1.1 立题依据
  •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2.1 中药材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2 甘草药材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甘草成分含量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 2.1 甘草中四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2.1.1 甘草酸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 2.1.2 甘草苷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 2.1.3 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 2.1.4 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2.2 甘草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 2.2.1 仪器与试药
  • 2.2.2 方法的建立
  • 2.3 HPLC-MS归属甘草指纹峰方法的建立
  • 2.3.1 仪器与试剂
  • 2.3.2 色谱条件
  • 2.3.3 样品制备
  • 2.3.4 质谱条件
  • 3 栽培及野生甘草指纹图谱峰的解析
  • 3.1 样品
  • 3.2 甘草指纹峰的解析归属
  • 3.3 小结与讨论
  • 4 不同产地及种源人工栽培甘草质量研究
  • 4.1 不同产地及种源栽培甘草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 4.1.1 试验用种子来源及样品的采集
  • 4.1.2 甘草样品中四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 4.2 不同产地及种源甘草HPLC指纹图谱特征研究
  • 4.2.1 同一种源不同产地指纹图谱特征比较
  • 4.2.2 同一产地不同种源指纹图谱比较
  • 4.3 小结
  • 5 不同生长年限人工栽培甘草质量研究
  • 5.1 三产地不同生长年限甘草四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 5.1.1 种子来源及样品采集
  • 5.1.2 甘草样品中四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 5.1.3 三产地不同生长年限样品中四种成分含量综合分析
  • 5.2 三产地不同生长年限甘草HPLC指纹图谱特征研究
  • 5.2.1 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甘草指纹图谱的研究
  • 5.2.2 相同生长年限不同产地栽培甘草指纹图谱的研究
  • 5.2.3 三产地不同生长年限保留时间及相对峰面积比较
  • 5.3 综合分析与小结
  • 6 野生甘草质量研究
  • 6.1 野生甘草中四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 6.1.1 普通野生甘草中四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 6.1.2 特殊结构野生甘草
  • 6.1.3 普通与特殊结构甘草根中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 6.2 野生甘草HPLC指纹图谱特征研究
  • 6.2.1 普通野生甘草指纹图谱的研究
  • 6.2.2 特殊生长结构野生甘草指纹图谱的研究
  • 6.2.3 普通甘草和特殊结构甘草根指纹图谱的研究
  • 6.2.4 野生甘草图谱中保留时间及相对峰面积比较
  • 6.3 小结
  • 7 栽培与野生甘草药效学研究
  • 7.1 不同栽培与野生甘草保肝作用研究
  • 7.1.1 试验用动物
  • 7.1.2 供试药材选择与制备
  • 7.1.3 仪器与试剂
  • 7.1.4 阳性对照药物
  • 7.1.5 试验方法
  • 7.1.6 保肝降酶试验结果
  • 7.1.7 结果分析与讨论
  • 7.2 不同栽培与野生甘草抗菌作用研究
  • 7.2.1 实验材料
  • 7.2.2 仪器与试剂
  • 7.2.3 菌液制备
  • 7.2.4 培养基及药物琼脂的制备
  • 7.2.5 抗菌使用方法与结果
  • 7.2.6 结果分析与讨论
  • 8 栽培与野生甘草质量特征及评价
  • 8.1 野生甘草质量特征与分析
  • 8.2 人工栽培甘草质量特征与分析
  • 8.3 人工栽培与野生甘草指纹图谱特征分析
  • 8.4 栽培与野生甘草质量特征及评价
  • 9 甘草质量与生态环境相关性探讨
  • 9.1 药材及其生长土壤中微量元素分析
  • 9.1.1 仪器
  • 9.1.2 药材及土壤取样与处理
  • 9.1.3 样品测定
  • 9.1.4 小结与讨论
  • 9.2 药材质量与地理气候条件关系分析探讨
  • 9.2.1 试验地自然条件
  • 9.2.2 分析与讨论
  • 10 结论与讨论
  • 10.1 结论与讨论
  • 10.2 讨论
  • 10.3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甘草片的功效和副作用都有哪些[J]. 保健文汇 2018(12)
    • [2].甘草的妙用[J]. 知识就是力量 2010(07)
    • [3].盐池气象条件对野生及人工种植甘草产量的影响对比分析[J]. 现代农业研究 2019(11)
    • [4].靖远县甘草育苗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 2017(05)
    • [5].甘草“调和”的影响因素探析[J]. 中成药 2013(01)
    • [6].甘草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9)
    • [7].西北甘草采挖机械现状分析[J]. 中国包装 2017(11)
    • [8].甘肃省药用甘草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J]. 甘肃农业科技 2018(07)
    • [9].甘草及其制剂在动物保健中研究与应用[J]. 中国动物保健 2017(02)
    • [10].百药之王——甘草[J]. 现代养生 2013(03)
    • [11].城市夜色[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09(08)
    • [12].新疆甘草的开发利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01)
    • [13].甘草滴灌栽培技术[J]. 农村百事通 2018(13)
    • [14].诸药之王——甘草[J]. 健身科学 2013(06)
    • [15].附子配伍甘草对甘草总皂苷的影响[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2)
    • [16].甘草断根平植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 2010(04)
    • [17].甘草不同处理方法育苗比较试验[J]. 甘肃农业 2012(06)
    • [18].半干旱区促进甘草产业发展的对策[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08)
    • [19].甘草细胞遗传转化过程中几种常用抗生素浓度的筛选[J]. 时珍国医国药 2020(02)
    • [20].2种药用甘草种子对盐渍环境的萌发响应及其甘草酸含量变化[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0)
    • [21].甘草渣化学成分及其综合利用的研究[J]. 西部中医药 2017(03)
    • [22].甘草多糖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体内外生长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6(17)
    • [23].甘草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J]. 中国饲料 2015(01)
    • [24].甘草“毒药说”?[J]. 家庭药师 2012(08)
    • [25].中药甘草:进军国际市场的希望之药[J]. 健康大视野 2008(03)
    • [26].中药甘草的功效与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14)
    • [27].甘草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28].忆甘草[J]. 中国边防警察 2009(06)
    • [29].甘草不能泡茶喝[J]. 家庭医药 2010(07)
    • [30].建设稳定的采种基地 提升甘草产业水平[J]. 甘肃农业科技 2011(01)

    标签:;  ;  ;  ;  ;  ;  

    不同来源甘草的质量特征及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