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柏克的宪政思想研究

埃德蒙·柏克的宪政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埃德蒙·柏克(Edmund Burke,1729--1797)是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政治思想家,被誉为近代保守主义之父。国内对柏克的研究起步很晚,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才有学者开始系统研究柏克,并且视角多集中于整个政治思想领域,而没有人仅就其宪政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和评析。在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描述和评析柏克的宪政思想,并试图揭示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埃德蒙·柏克的宪政思想是在英国肥沃的传统宪政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英国自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就开始了自己的宪政传统。多种因素促成了英国宪政传统的产生。其中,贵族权、教权与王权之间的斗争为宪政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空间。宪政产生于社会各种利益集团相互争斗的夹缝中。自盎格鲁撒克逊时代,英国的贵族、宗教力量就很强大,足以和王权抗衡,王权受到有效的制衡,专制统治难以形成。议会制则为宪政提供了政治制度保障。英国议会制的前身是贤人会议。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贤人会议是王国中最重要的机构,也是实现和保障宪政的最重要的机构。到柏克所处的时代,英国的议会制度已十分成熟。没有强大的贵族和宗教势力,没有议会制,也就不可能产生英国的宪政传统。而柏克的宪政思想正是产生于这样的宪政传统之下。柏克在继承英国传统宪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和自己的政治实践经验,形成了自己保守主义宪政思想。柏克的保守主义宪政思想的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柏克认为社会的不平等合乎自然、合乎上帝意志。柏克保守的是英国的传统宪政,传统宪政产生于由君主、僧俗贵族、绅士、平民等组成的传统社会中。柏克认为是上帝和人们自身的情感因素造成了这种不平等。上帝的神谕并不是平等地传送到每个地方的每个人身上。柏克把人的情感分成三种,一种是同情,一种是模仿,还有一种是野心,这三种情感是将社会联系起来的纽带。同情将人类连成一个整体;模仿使人易于跟随他人,成为被领导者;野心会驱使人去领导他人。统治者领导者与被统治者被领导者就这样形成,等级由此产生。其二,柏克认为贵族是维护宪政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他认为贵族的功能是统治“整个身体”。柏克所指的“整个身体”是指宪政体制。他认为贵族一方面是国王的天然盟友,但另一方面贵族又是国王天然的敌人,在政治权力的行使上尤其如此,因此,贵族是宪政制度的天然保护者。其三,柏克认为宗教是捍卫宪政的精神力量。柏克论述宗教在捍卫宪政方面的作用时,很少提及教会是如何与王权抗争,而是把重点放在宗教精神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思想,从而达到捍卫宪政的目的。柏克认为宗教是公民社会的基础,它使国家神圣化,使现有秩序具有正当性,它是捍卫宪政的精神力量。其四,柏克宪政思想的核心内容人赋人权观。柏克认为人权由人赋予而不是由天赋予。柏克认为没有抽象的人权普遍的人权,只有具体的人权。人权又以自由权和财产权最为重要,其中财产权又是基础和关键。因此,从最早的时代起,英国为自由而进行的伟大斗争,针对的主要是课税问题。柏克的宪政思想保守但并不落后。不管柏克所要保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无论是君主、贵族、还是宗教,柏克所要保留的实质内容却是英国人传统的自由与权利。柏克不仅要保守英国人的传统自由与权利,他还希望各个民族都应该保守自己的传统自由与权利。柏克的保守主义宪政思想是对启蒙运动激进思想的一种修正。柏克宪政思想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对人的权利与自由的关照,更重要的也常常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它的理论价值:对启蒙运动激进理论的修正作用。其一,柏克宪政思想的理论基础——社会有机体论,是对启蒙运动理论中机械论的一种修正。机械论人为,社会就是一架机器,人们依靠理性可以认识它,人们可以把它拆开后重装。而柏克则认为,社会是由道德、宗教、政治、习俗、传统等构成的社会有机体,这一有机体一旦遭到破坏,宪政便不复存在。其二,柏克的宪政改良论是对启蒙运动革命论的修正。启蒙思想家主张进行社会革命,进行宪政革命,将现存社会秩序宪政秩序推倒,按照他们的理想图式重构一个全新的社会。而柏克主张宪政改良,对待并不完美的社会的最好办法,是在继承传统和维持稳定秩序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主张渐进。通过柏克保守主义宪政思想对启蒙运动激进思想的修正,人们便能找到比较理想的宪政之路。就我们自己而言,今天我们在学习西方的宪政体制时,应该以何种方式对待我们自己的传统,我们可以从柏克的宪政理论中找到部分答案。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柏克宪政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 (一) 不同势力之间的斗争为宪政提供了生存空间
  • (二) 议会制为宪政提供了政治制度保障
  • 二、柏克宪政思想的具体内容
  • (一) 社会的不平等合乎自然,合乎上帝
  • (二) 贵族是捍卫宪政的中坚力量
  • (三) 宗教是捍卫宪政的精神力量
  • (四) 柏克宪政思想的核心内容——人赋人权观
  • 三、柏克宪政思想评析
  • (一) 柏克的有机体论是对启蒙运动机械论的一种修正
  • (二) 柏克的改良论是对启蒙运动革命论的修正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孙中山宪政的思想探微[J]. 福建茶叶 2020(01)
    • [2].毛泽东社会主义宪政思想的当代价值[J]. 长江丛刊 2017(24)
    • [3].百变不离其宗:梁启超宪政思想新论[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 [4].试论陈独秀早期宪政思想[J]. 兰州学刊 2012(05)
    • [5].马克思宪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 [6].马克思、恩格斯宪政思想初论[J]. 法治研究 2011(11)
    • [7].陈独秀早期宪政思想基本特征刍议[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 [8].梁启超宪政思想论略[J]. 法制与社会 2009(10)
    • [9].清末宪政思想的急功近利性[J]. 法制与社会 2009(12)
    • [10].近代中国移植宪政思想失败的原因探析——以中日宪政思想发展历史对照为切入点[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9(04)
    • [11].邓小平社会主义宪政思想的逻辑体系[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6)
    • [12].语境、对接与投射:清末宪政思想接受中的变调[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3)
    • [13].浅谈周恩来的宪政思想[J]. 世纪桥 2011(07)
    • [14].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的价值基础[J]. 理论与现代化 2010(03)
    • [15].吴玉章宪政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示——纪念吴玉章诞辰130周年[J].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9(01)
    • [16].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内在逻辑[J]. 唯实 2009(06)
    • [17].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宪政思想及其制度构建[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8].简论我国近现代立宪历程[J]. 大家 2010(07)
    • [19].梁启超的民权与宪政思想[J]. 理论与现代化 2009(01)
    • [20].浅谈美国国家安全立法中宪政思想的体现——以美国二战时期国家安全立法中总统行政命令为例[J]. 商 2015(19)
    • [21].民初梁启超宪政思想研究——以《庸言》为中心[J]. 法制与社会 2015(31)
    • [22].传播与阻隔——美国宪政思想在清末的输入[J]. 外国法制史研究 2008(00)
    • [23].南京国民政府对孙中山宪政思想的背离[J]. 北方论丛 2014(05)
    • [24].“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浅评严复的改良宪政思想[J]. 传承 2014(09)
    • [25].儒家潜涵的宪法与宪政思想[J]. 天府新论 2013(04)
    • [26].美国宪政思想基础浅析[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9(01)
    • [27].李步云宪政思想引读[J]. 河北法学 2009(10)
    • [28].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宪政思想研究[J]. 理论观察 2013(11)
    • [29].胡锦涛宪政思想初探[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04)
    • [30].孙中山的宪政思想[J]. 江淮法治 2011(21)

    标签:;  ;  ;  ;  

    埃德蒙·柏克的宪政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