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同行制度研究

自愿同行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自愿同行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警察为查证与违法或犯罪有关的事实而要求相对人自愿随同到指定场所的行为。警察的同行要求与动作不可达到强制程度,相对人可以同意或拒绝此种同行要求,并且不因拒绝而直接受到不利后果。自愿同行属于任意到案措施之一,在世界主要法治国家发展较为成熟,并被我邻邦日本、韩国以立法形式予以确认。此种制度具有适用条件灵活、适用机制简便、职业风险较低等优点。正是出于理性的选择,警察广泛适用自愿同行以追求执法效益的最大化,在我国亦不例外。虽然属于任意性措施,但自愿同行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干预公民的自由与权利,如被滥用则危害甚大,因此,应以立法规范其运行机制,扬其善避其恶,使得警察执法师出有名、于法有据,并充分保护公民的自由与权利。我国对自愿同行制度并无法律明文规定,口头传唤制度便是自愿同行在我国法制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实践中由于立法的空白必然产生诸多问题,实有必要以立法形式予以规制。本文主要采用比较分析与规范分析的方法对自愿同行制度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文章共分三个部分:自愿同行概述、自愿同行在我国的现状与立法的必要性、构建我国自愿同行制度的具体设想。第一章自愿同行概述主要阐述自愿同行的基本理论问题。通过概念比较以及法律关系的分析,对自愿同行作出较为准确的界定,阐明自愿同行与强制到案在存在根据、适用目的、适用对象、实施方式、适用程序以及干预自由的程度六个方面存在区别,提出自愿同行的任意性构成标准应当从警察的作为是否达到强制程度、相对人是否出于自愿以及同行是否达到强制到案的实质结果三个方面进行考量。自愿同行的价值在于此种制度有利于执法效益的提高以及降低干预公民自由的程度。日本、韩国已经以立法形式确立自愿同行制度,英美则于立法或判例中有类似自愿同行法律制度的原则性规定,而大陆法系国家如德国、我国台湾地区在警察盘查职权法制中均只有强制同行的立法规定,法国则在刑事诉讼法中原则性规定自愿同行。第二章解析自愿同行在我国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而提出构建我国自愿同行制度之必要性。首先,通过归纳与分析我国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揭示自愿同行在我国立法空白的现状;其次,论述因立法空白产生的问题——实践中不利于执法效益的提高;滥用自愿同行侵犯人权,有违公正。最后提出构建我国自愿同行制度的必要性——通过明确立法授权警察适用自愿同行可以提高办案效率,并规范警察在适用自愿同行之时权力的恣意,保护人权,维护公正,彻底改善自愿同行立法空白在我国产生效益与公平的双重问题。第三章论证如何构建我国自愿同行制度。警察适用自愿同行应以“合理性”地认为相对人与某项危害行为有关或知情为前提要件;要求同行的正当理由包括当场查证有对相对人不利的情况或者可能阻碍交通,或者当场无法查证或当场查证有相当困难;自愿同行的程序控制包括警察告知、同意的表示、同行的地点以及同行后及时查证的明确规定。最后,本文提出构建我国自愿同行制度的立法建议,即在警察(职权)法中明确规定自愿同行制度,既适用于刑事侦查,也适用于警察盘查以及刑事案件的初查阶段,以系统的眼光规范警察权的行使。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自愿同行概述
  • (一) 自愿同行的概念
  • 1. 主体——警察与相对人
  • 2. 客体——相对人的自由
  • 3. 内容——要求与合作
  • (二) 自愿同行任意性的界定
  • 1. 自愿同行与强制到案的区别
  • 2. 自愿同行的任意性构成标准
  • (三) 自愿同行的价值
  • 1. 实现警察取证效益最大化
  • 2. 降低警察干预公民自由的程度
  • (四) 自愿同行域外法制概览
  • 1. 大陆法系:二元体制下同行要求效力不同
  • 2. 英美法系:在判例或立法中确立自愿同行
  • 3. 日本法制:以立法明确规定自愿同行制度
  • 二、自愿同行在我国的现状及立法的必要性
  • (一) 自愿同行在我国的立法空白
  • 1. 刑事诉讼法以内的到案措施
  • 2. 刑事诉讼法以外的到案措施
  • 3. 自愿同行的立法空白
  • (二) 自愿同行立法空白产生的问题
  • 1. 适用同行难保执法效益
  • 2. 滥用同行有违执法公正
  • (三) 构建我国自愿同行制度的必要性
  • 三、构建我国自愿同行制度的具体设想
  • (一) 要求同行的前提要件
  • (二) 要求同行的正当理由
  • 1. 当场查证不利于相对人或可能阻碍交通
  • 2. 当场无法查证或当场查证相当困难
  • (三) 自愿同行的程序控制
  • 1. 同行的要求与告知
  • 2. 同意的表示
  • 3. 同行的地点
  • 4. 同行后即时查证与查证时间的限制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公司决议中的善意相对人[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1)
    • [2].相对人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应对与防范——以金融类企业风险控制为视角[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7(18)
    • [3].论表见代理中相对人的选择权——对“选择权”通说的反驳[J]. 传播与版权 2019(12)
    • [4].越权担保中相对人的主观状态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17)
    • [5].论行政作为撤销后对相对人权益的影响[J]. 法制博览 2016(12)
    • [6].行政调查程序中相对人协助义务探析[J]. 惠州学院学报 2016(02)
    • [7].优化行政程序的相对人维度[J]. 江淮论坛 2015(01)
    • [8].论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及相对人的选择权[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09)
    • [9].论行政调查中相对人协助义务及其权利保护[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4(02)
    • [10].论相对人行政法行为的行政法地位[J]. 法制与社会 2013(30)
    • [11].严格执行《条例》 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J]. 中国水利 2012(08)
    • [12].关于服务相对人公共服务程序参与权研究[J]. 行政法学研究 2011(01)
    • [13].服务相对人公共服务程序参与权研究[J]. 人民论坛 2010(29)
    • [14].试析人事档案相对人的知情权[J]. 云南档案 2008(07)
    • [15].优益权的另一面:论法国行政合同相对人保护制度[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6].论无权代理人对相对人的责任[J]. 河南社会科学 2020(05)
    • [17].公司担保合同的相对人审查义务[J]. 法制博览 2017(17)
    • [18].论行政处罚程序中相对人的抵抗权[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 [19].论行政强制法对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着力维护[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27)
    • [20].试论银行监管相对人[J]. 知识经济 2010(02)
    • [21].试论保障建档相对人的权益[J]. 档案学通讯 2008(01)
    • [22].招商引资中信用相对人互动关系研究[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8(04)
    • [23].行政强制的权力规范研究——以相对人权益保障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 2015(26)
    • [24].“保险消费者”概念质疑——以“保险相对人”概念取代“保险消费者”的合理性[J]. 法学论坛 2015(06)
    • [25].相对人不履行行政协议的解决路径[J]. 政治与法律 2020(11)
    • [26].公务员投诉规范的设立与完善——相对人发起追究公务员责任的路径探析[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4(04)
    • [27].相对人抵抗权研究[J]. 公民与法(法学版) 2013(06)
    • [28].合同相对人定期审查制度刍议[J].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4)
    • [29].表见代理的相对人效力探析[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3)
    • [30].相对人不履行行政协议的强制执行程序[J]. 法治社会 2020(05)

    标签:;  ;  ;  ;  ;  

    自愿同行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