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石灾害论文-魏雪云,翟友成,胡瑞林,杨志法,傅燕

落石灾害论文-魏雪云,翟友成,胡瑞林,杨志法,傅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落石灾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龙游石窟,落石,落石防治,安全

落石灾害论文文献综述

魏雪云,翟友成,胡瑞林,杨志法,傅燕[1](2019)在《龙游古地下洞室群洞内落石灾害及其防治方法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龙游石窟是一处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具有规模巨大、埋深较浅等特点。现场调查发现,古洞室的洞口、边墙、岩柱等部位易产生破裂、危岩,并在旅游条件下存在着落石灾害的隐患。显然,落石问题将严重影响龙游石窟古洞室的旅游安全及其长期保护。本文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之上,结合洞室的受力分析,探索落石产生的机理,认为上部荷载以及风化作用的长期作用是洞室产生落石的主要原因。针对落石的防治提出了安全第一、维持文物原状、兼顾旅游需求的防治原则,并从安全游路规划的角度对落石防治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龙游石窟的旅游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2019年10期)

罗进,田荣燕,王海波,倪帆,娄超华[2](2019)在《基于模糊概率-AHP的边坡落石灾害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岩体节理多发育,破碎严重且山高坡陡,极易发生崩塌落石而对其下方道路铁道工程和建筑物构成威胁。文章综合考虑灾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对边坡落石灾害风险性进行评估。通过模糊概率法对危岩崩落可能性进行评判,同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落石到达边坡道路的可能性进行定性分析,进而结合灾害的严重性,建立公路沿线落石灾害风险等级评估体系。该体系从灾害发生可能性到严重性进行综合考虑,提高了落石灾害风险评估的准确性,较一般的单独评价方法更准确,两种方法的结合降低了误差率。该评价体系可为落石灾害的发生提供预警及治理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9年16期)

巩跃龙[3](2019)在《柔性棚洞在陡崖落石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晋(城)—济(源)高速公路山西晋城段拍盘隧道(K1081+266)出口为隧接桥,最大的桥墩高差约为50 m,洞顶边坡坡体陡峻、岩体裸露、节理裂隙发育,自通车以来共发生8起崩塌落石事件。针对拍盘隧道出口隧接桥现状和应急抢险要求,分析了落石产生坠落原因、类型和落石运动规律,并利用LS-DYNA对柔性钢棚洞进行冲击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防护能级条件下,柔性钢棚洞在结构受力、施工、环保以及经济性等方面有显着的优势,适用于交通应急工程,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3期)

龚文曦[4](2019)在《临江至长白公路K233+110段沿线落石灾害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山区的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常伴随着频繁的崩塌落石灾害,尤其是沿河傍山地区的高陡边坡。落石灾害规模小,致灾严重、随机性强,难以准确预测的特点,促使我们更加关注边坡防护工程的设计。本文以鸭绿江沿岸崩塌落石灾害为背景,以临江至长白公路沿线山体崩塌地质灾害治理项目(K233+110~K233+190)为依托,首先阐述了研究区的自然地质特征、工程地质特征以及危岩崩塌现状,并对研究区落石形成的诱发因素进行了分析,随后利用概率模型对危岩产生的落石运动规律进行了探究,最后以本防护工程中棚洞设计结构为原型,利用FEM方法对落石冲击钢筋混凝土棚洞结构的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了落石在不同的冲击速度、冲击角度、砂土缓冲层厚度的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棚洞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取得了研究成果如下:1.鸭绿江沿岸崩塌落石区域的高陡边坡出露厚层状、块状坚硬岩石,由于构造节理、卸荷裂隙以及顶部岩体不同规模的各向异性结构面发育,且边坡前缘存在高陡临空面,在重力作用下,岩体被卸荷裂隙及层面、构造裂隙、各向异性结构面切割贯通,极易形成崩塌。研究区崩塌落石灾害的外部诱发因素主要有气候、植物作用、风化作用、卸荷作用、人类活动。2.落石运动概率模型结果显示,现有公路会受到危岩体U1、U2、U4的落石影响较大,分别有约39.1%、39.9%、23.7%的落石影响到现有马路的通行安全。将落石事件按动能大小进行划分,来自危岩体U1、U2、U4属于高强度落石,来自危岩体U3和崩塌C1的块体属于中等强度落石,来自崩塌C2的块体属于低强度落石。3.在不同冲击速度下,落石冲击形成的弹坑深度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大而变得更深,同时顶板中央的挠度逐渐增大,各挠度曲线呈对称分布,顶板各应力曲线基本也呈对称分布。4.在不同冲击角度下,法向冲击力比切向冲击力要大至少42%,在实际工程中落石冲击力计算基本只考虑法向冲击力。随着冲击角度的不断增大,法向落石冲击力不断减小,而切向冲击力随着冲击角度变大,先增大后减小,在45°时达最大值。这在弹坑形状上表现为:弹坑一侧随冲击角度的变化而隆起,最大隆起高度随冲击角度先增大后减小,在45°时有最高隆起。5.在不同缓冲土层厚度下,棚洞顶板与缓冲土体之间的冲击接触力随时间呈不断减小的波动变化趋势。最大冲击接触力随着缓冲土层厚度增大而不断减小,且最大冲击接触力的拟合曲线斜率也不断减小。同时棚洞顶板挠度随着缓冲土层增厚不断减小,且挠度变化的幅度也减小,并根据公路设计规范得到最佳棚洞缓冲层厚为1.5 m。(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3-01)

刘伟鹏,毛邦燕[5](2018)在《基于发生概率和致灾性的危岩落石灾害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危岩落石是山区铁路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其危险性评价是铁路勘察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地震和落石历史发生情况等要素,通过量化这些指标计算出危岩落石的评价权重值(AHP方法),建立危岩落石发生概率评价标准。根据危岩致灾特点,结合危岩威胁区域预测和概率分析方法,按照建设和运营两个阶段,提出按人员死亡与经济损失两个方面评价危岩崩落致灾等级(把致灾等级划分为5级),基于危岩体发生概率和致灾性等级,建立危岩落石危害性等级综合评价标准,对不同危岩体危害等级提出对应的接受准则和风险控制原则。新华隧道出口危岩落石风险评价案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可为铁路勘察阶段地质选线和设计施工阶段危岩落石的防护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铁道勘察》期刊2018年06期)

吴少元[6](2018)在《基于路径模拟的崩塌落石灾害防治研究——以厦门市双狮南里边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现场调查与地质测绘,分析厦门市双狮南里崩塌落石边坡所处地质环境条件,采用赤平投影法对危岩体稳定性进行定性评价,应用RocFall软件对落石运动路径进行反演模拟与分析,结合崩塌落石的运动状态与轨迹,提出了"拦石墙+植树+危岩体嵌补"的综合防治方案。(本文来源于《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期刊2018年03期)

付之信[7](2018)在《桥隧过渡段仰坡动力响应及落石灾害防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开展,交通发展特别迅速,山区铁路建设工程越来越多。这就产生了很多的桥隧过渡段和仰坡。其力学行为十分复杂且易产生落石灾害,但目前国内外对桥隧过渡段仰坡的动力响应及周边落石防治措施的研究非常有限,因此对列车通过时引起的桥隧过渡段及其周边隧道仰坡动力响应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利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桥隧过渡段仰坡动力响应及明洞防护落石的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几个结论:(1)对位于丰沙线58号隧道处的桥隧过渡段进行现场实测,在列车速度为61.3km/h~69.02km/h时得出:相同列车,在隧道一侧引起的振动加速度峰值比桥梁一侧要大将近17%。速度不同但列车类型相同的车辆通过时,速度越快引起桥梁与隧道的振动加速度越大。(2)在列车运行速度为54.14km/h~95.01km/h范围内利用数值模拟对列车通过时仰坡的动力响应和应力应变属性进行分析,得到列车的振动引起的隧道仰坡的动位移(最大值)和主应力(最小值)随着列车速度的减小而减小;重载列车通过时引起仰坡的动位移(最大值)和主应力(最小值)要比空车通过时引起的隧道仰坡动位移(最大值)和主应力(最小值)要大得多;同一列车荷载作用时,隧道仰坡加速度随仰坡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其动位移随仰坡高度的增加而减小。(3)在列车运行速度为54.14km/h~95.01km/h范围内利用室内模型试验对仰坡的动力响应规律进行研究得到:仰坡的加速度时程曲线的变化趋势与列车的类型有关,当列车速度相差较大时,列车的速度对仰坡的动力响应起关键性作用;当列车速度相差不大时,列车的重量对仰坡的动力响应起关键性作用,且不同列车引起仰坡加速度幅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同一荷载作用时,仰坡的加速度随仰坡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与数值模拟得出的规律基本一致。(4)通过对已有关于落石灾害防治措施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出落石灾害的防治措施分为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其中针对隧道进出口仰坡的落石防护措施以明洞防护为主。本文利用数值模拟建立明洞防落石模型,研究落石荷载冲击下明洞上覆土材料的合理性和明洞上覆土的合理厚度,得到在相同的冲击荷载作用下,不同种类覆土的落石下落位置处的动位移不同,塑性越高的土的动位移越大;在同一落石荷载作用下,不同覆土厚度的模型速度最大值和加速度幅值相差不多,但达到稳定性耗时不同,其耗时随厚度的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期刊2018-06-01)

刘四昌,陈紫云,徐华[8](2017)在《混成型生态防护系统探究及在防治坡面落石灾害的应用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我国边坡防护工程结构工作效力的角度进行检核和反思,例如场地需求匹配度、工程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管养维护,等等,总结了落石防护工程的发展内在需求,进而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凝炼总结并发展出一种以被动网、落石挡墙等工程防护为临时措施、以散生竹等生态植被防护为永久措施的永临结合防护结构,文章将其命名为混成型生态防护系统。继而,将生态防护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以某景区公路建设为例,通过对防护需求的分析研判,以及建设区域符合防护需求的生态植被的调研,将散生竹作为生态植被用作实践方案进行应用验证防护系统的可行性。文章进行了混成型生态防护系统的防护思路框架的初步探索,也力图通过对散生竹等植被研究资料的再利用、再研究,最后展望了该系统的发展、完善思路和方向。抛砖引玉,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期刊2017年01期)

宁超[9](2016)在《高陡边坡山岭隧道洞口危岩落石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受强烈风化和地震的作用,西部地区高陡边坡岩体极易形成滑坡、泥石流和落石等灾害,危及山岭隧道洞口工程的施工和线路的运营安全;本文以中国铁路总公司成兰线科研项目为依托,选择高陡边坡山岭隧道洞口段落石灾害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调研等方法,对高陡边坡落石运动路径及特性、落石影响范围、落石防护网设置依据、落石灾害风险评估方法、隧道洞口段落石灾害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通过有限元对落石与坡面的碰撞过程进行模拟,探讨了不同坡面条件、落石半径、入射速度、入射角度条件下法向与切向碰撞恢复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边坡条件从基岩至密实、松散的堆积层,法向恢复系数减小,切向恢复系数增大;切向恢复系数随入射速度增大而增大,法向恢复系数变化较小:入射角度增大,切向恢复系数急剧减小,在0-45°之间法向恢复系数有增大趋势,45-90°之间有减小的趋势;落石半径对恢复系数影响较小(2)采用Rockfall软件对成兰线全线受落石灾害影响的隧道洞口进行二维运动特性模拟,结合落石偏移比指标对落石灾害影响范围预测,给出棚洞或明洞结构的设计时落石最大冲击速度和防护长度的参考值。(3)理论推导直坡面上落石动能的变化状况,引入落石在坡面上动能与落石初始总能量的比例因子,提出直坡面被动防护网设计的流程和公式,避免单纯凭借经验设置被动防护网的方法。(4)对落石在六种典型组合坡面上的运动规律进行研究,以落石的弹跳高度与动能两指标为依据,提出被动防护网的建议设置位置;根据不同坡形的消能系数将坡形的危险性分级,阶梯曲线坡面的消能系数最大,危险等级最低为四级,凹曲线、负地形曲线危险等级划分为叁级,陡缓陡、直坡面危险等级划分为二级,凸曲线与缓陡缓曲线消能系数最小,危险等级最高划分为一级。(5)以RHRS评价系统为基础,对落石灾害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提出了高陡边坡山岭隧道洞口危岩落石灾害的影响因素评价等级与标准,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隧道洞口段落石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以成兰线某隧道洞口为工程实例,对其落石灾害详细分析,提出对个别危岩体采取主动防护,并设置叁道被动防护网的主被动结合的防治措施,同时设置防落石棚洞或明洞,建议长度不小于18m。(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5-01)

常高奇[10](2016)在《辽宁省公路边坡落石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落石是辽宁省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特别是经过山区的公路深受其边坡落石的危害。通过对辽宁省各地(不包括大连)已多次发生灾害且未治理或者治理后又发生地质灾害的县级以上公路段的964处公路边坡的统计,发生崩塌或者落石的公路段共计532处,占公路地质灾害总量的55.19%。因此,研究辽宁省公路边坡落石灾害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依托“辽宁省普通公路高危边坡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对辽宁省1236段公路边坡现场调查资料以及各地方地质灾害历史发生情况的统计,并对所调查边坡形态、地质条件、气候因素、周围环境、人类活动等与落石分布规律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成果如下:(1)辽宁省公路边坡落石的形成条件主要有:落石所在边坡的坡度、岩性、地质构造作用以及结构情况;落石形成的诱发因素主要有:降水、风化、震动、动植物以及人为作用。(2)按照初始运动的状态,辽宁省公路边坡落石分为转动式落石、滑移式落石以及直落式落石;按照成因,辽宁省公路边坡落石可分为倾倒型落石、掏蚀型落石、溜坍型落石、滑移型落石、自落型落石、拉裂型落石。(3)对影响落石运动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述,针对特定的辽宁省公路边坡情况确定与之对应的落石运动速度、运动轨迹以及运动特性的应用等,为落石防治的研究奠定理论支持。(4)基于普朗特尔对数螺旋线的地基承载力理想化破坏模型和能量守恒理论基础,在考虑土体重度、内聚力、内摩擦角和落石的尺寸效应等因素后,建立落石冲击力计算公式。(5)落石冲击力计算公式涉及到高次数幂的问题,计算较为复杂,可利用二分法进行迭代计算,求解落石的冲击力。(6)通过对本文落石冲击力计算结果和前人学者的试验冲击力计算结果的比较,确定了落石最大冲击力公式的放大系数为1.25。与日本道路公团推荐的冲击力计算公式和瑞士Labiouse方法相对比,文中建议的最大落石计算公式具有可靠性、合理性和实用性。(7)采用控制变量法,通过落石冲击力计算公式确定对应的冲击力,分析影响其大小的因素。(8)根据辽宁铁岭市沈平线K92+380-K92+730段左侧边坡的实际情况分析其落石灾害形成的原因,并进行落石运动特性、落石冲击特性分析,提出相应的落石灾害防治措施以及计算出落石可能对地层下方电缆线、管道等造成的冲击力大小。(9)对辽宁省本溪市本桓线的七段边坡落石灾害进行落石运动特性、落石冲击特性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并进行技术推广。(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4-01)

落石灾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藏岩体节理多发育,破碎严重且山高坡陡,极易发生崩塌落石而对其下方道路铁道工程和建筑物构成威胁。文章综合考虑灾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对边坡落石灾害风险性进行评估。通过模糊概率法对危岩崩落可能性进行评判,同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落石到达边坡道路的可能性进行定性分析,进而结合灾害的严重性,建立公路沿线落石灾害风险等级评估体系。该体系从灾害发生可能性到严重性进行综合考虑,提高了落石灾害风险评估的准确性,较一般的单独评价方法更准确,两种方法的结合降低了误差率。该评价体系可为落石灾害的发生提供预警及治理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落石灾害论文参考文献

[1].魏雪云,翟友成,胡瑞林,杨志法,傅燕.龙游古地下洞室群洞内落石灾害及其防治方法的思考[J].工程勘察.2019

[2].罗进,田荣燕,王海波,倪帆,娄超华.基于模糊概率-AHP的边坡落石灾害风险评估[J].工程技术研究.2019

[3].巩跃龙.柔性棚洞在陡崖落石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9

[4].龚文曦.临江至长白公路K233+110段沿线落石灾害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9

[5].刘伟鹏,毛邦燕.基于发生概率和致灾性的危岩落石灾害风险评价[J].铁道勘察.2018

[6].吴少元.基于路径模拟的崩塌落石灾害防治研究——以厦门市双狮南里边坡为例[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8

[7].付之信.桥隧过渡段仰坡动力响应及落石灾害防治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8

[8].刘四昌,陈紫云,徐华.混成型生态防护系统探究及在防治坡面落石灾害的应用方案[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7

[9].宁超.高陡边坡山岭隧道洞口危岩落石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10].常高奇.辽宁省公路边坡落石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研究[D].吉林大学.2016

标签:;  ;  ;  ;  

落石灾害论文-魏雪云,翟友成,胡瑞林,杨志法,傅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