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解决该矛盾的最佳方法是加快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经济结构等因素导致的中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加快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已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关注,特别是如何对分布广泛的中国小城镇的建设,和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乡镇企业的成长进行优化和重整更是引人深思。本课题从工业化、城市化的宏观视野出发,到中国的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发展的微观实体,最后落脚在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集群的协调发展研究上。按照从理论探讨到实践认知,再到经验教训总结分析的逻辑路线,依序列层次:工业化、城市化理论和经验探讨——小城镇建设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意义——乡镇企业对中国工业化的作用——乡镇企业集群与小城镇建设协调发展等主题,逐步深入地展开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其间将综合运用城市学、管理学、经济学、数学规划与模型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用一类新DEA方法对中国8个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集群的创新绩效进行评价。研究认为:中国必须与现实的国情相结合,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目前优先发展建设小城镇,小城镇建设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村经济在现实条件下的合理选择,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于农村经济之中;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又或是将来,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乡镇企业集群式的发展模式是乡镇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最佳选择,乡镇企业集群、小城镇和农业产业化三者之间能产生良性的互动效应,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具有积极作用。提出的对策建议有:保护农业和农民利益是基本原则;加快小城镇土地、户籍和规划制度,投资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乡镇企业集群应突出产业特色、保护生态环境;地方政府应合理定位、充分发挥企业协会的作用等。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1 绪论1.1 本研究的时代背景1.1.1 源于对小城镇建设的关注1.1.2 源于对乡镇企业发展模式的关注1.1.3 企业集群现象引出的思索1.2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1.3 国内相关研究工作的局限1.4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1.4.1 研究目的1.4.2 研究内容1.4.3 研究方法1.4.4 研究框架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综述2.1 工业化与城市化理论的综述2.1.1 经济学理论中的工业化2.1.2 城市化的经济意义2.2 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2.2.1 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2.2.2 小城镇建设理论的探讨2.3 企业集群理论的综述2.3.1 企业集群的内涵2.3.2 企业集群形成的条件和动力分析2.3.3 企业集群形成理论的探讨2.3.4 国内相关研究工作的现状2.3.5 乡镇企业集群的概念及其经济意义2.4 本章小结3 工业化和城市化历程的回顾3.1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程3.1.1 工业化过程3.1.2 城市化的普遍规律3.1.3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3.1.4 城市化的基本形式3.2 国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启示3.2.1 国外工业化的特点3.2.2 国外城市化的特点3.2.3 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的分析3.3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历程3.3.1 中国的工业化历程3.3.2 中国的城镇化历程3.3.3 中国城镇化滞后的原因分析3.4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思索3.4.1 加快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意义3.4.2 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模式3.4.3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动力3.4.4 加快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原则3.4.5 加快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对策3.5 本章小结4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小城镇建设4.1 小城镇建设的现实意义4.1.1 中国的“三农”问题4.1.2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的作用4.1.3 中国目前小城镇建设的模式4.1.4 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功过分析4.2 小城镇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的促进作用4.2.1 小城镇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4.2.2 小城镇建设对城乡统筹的作用4.3 国内外小城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4.3.1 国外小城镇建设的经验4.3.2 国内小城镇建设的经验4.3.3 国内外小城镇建设的启示4.4 重庆市小城镇建设的实例分析4.4.1 重庆市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分析4.4.2 重庆市小城镇建设发展模式的探索4.5 本章小结5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乡镇企业的发展5.1 乡镇企业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意义5.2 中国乡镇企业的特征5.2.1 乡镇企业的起源5.2.2 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背景5.2.3 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5.3 乡镇企业发展初期成功因素分析5.3.1 企业机制和劳动力优势5.3.2 市场优势5.4 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弊端5.4.1 资金支持不足的问题5.4.2 市场约束增强的问题5.4.3 产业同构与集约度不足的问题5.4.4 技术水平落后和劳动力成本增加的问题5.4.5 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5.4.6 产权制度缺陷的问题5.5 乡镇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5.5.1 乡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性5.5.2 苏南乡镇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5.5.3 乡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后的反思5.6 乡镇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5.6.1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5.6.2 企业重组与乡镇企业集群5.6.3 在知识经济与循环经济理念下发展乡镇企业5.7 本章小结6 企业集群现象的探索6.1 企业集群的意义及其类型6.1.1 企业集群的意义6.1.2 企业集群的类型6.2 企业集群的优势分析6.2.1 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6.2.2 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6.2.3 企业集群的资源整合优势6.2.4 企业集群的规避优势6.2.5 发展乡镇企业集群的意义6.3 国外企业集群的实例分析6.3.1 美国硅谷地区企业集群的发展6.3.2 英国企业集群的发展6.3.3 日本的中小企业集群6.3.4 意大利的中小企业集群6.3.5 国外企业集群的启示6.4 中国乡镇企业集群的实例分析6.4.1 苏南模式的乡镇企业集群6.4.2 东莞模式的乡镇企业集群6.4.3 温州模式的乡镇企业集群6.4.4 国内乡镇企业集群的启示6.4.5 重庆市乡镇企业集中度的分析6.5 集群创新绩效的评价6.5.1 集群的识别6.5.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6.5.3 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简介6.5.4 BCC 模型6.5.5 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的CCR 模型6.5.6 强有效性评价6.5.7 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分析6.6 本章小结7 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集群及其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7.1 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7.1.1 小城镇建设制度创新的重要性7.1.2 小城镇建设土地制度的改革7.1.3 加快小城镇户籍制度的改革7.1.4 小城镇建设规划制度的改革7.1.5 小城镇发展模式及规模的确定7.1.6 小城镇建设投资体制的改革7.1.7 小城镇建设管理方式的变革7.1.8 小城镇文化内涵的建设7.1.9 确定小城镇的发展目标7.2 乡镇企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7.2.1 有效解决资金周转问题7.2.2 有效解决市场约束问题7.2.3 提高产业化组织程度和产品技术7.2.4 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7.2.5 加强合作建立企业战略联盟7.2.6 建设虚拟乡镇企业集群7.3 协调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7.3.1 集群内乡镇企业间的协调互动7.3.2 协调发展耦合机理的分析7.3.3 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7.3.4 地方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7.3.5 充分发挥企业协会的作用7.3.6 定位小城镇功能并突出集群产业特色7.3.7 与农业产业化的互动发展7.4 本章小结8 结论与展望8.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与创新点8.1.1 研究的主要结论8.1.2 研究的创新点8.2 进一步的研究与展望致谢参考文献附录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出版的教材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得奖情况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小城镇建设论文; 乡镇企业集群论文; 协调发展论文; 互动论文; 数据包络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