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股权激励契约研究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股权激励契约研究

论文摘要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细胞,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微观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力。现代企业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由此自然导致股东和经理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对企业的所有者来说如何机制设计来对经理人进行激励与约束,降低代理成本,以保障所有者的利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近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所推行的股权激励计划就是降低代理成本的有效方法。股权激励计划有两种不同的形式:股票激励计划和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国外一般大都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但是从2003年以来,世界一些著名的大公司开始重视股票激励方式,尽管目前真正使用限制性股票的数量还很有限,但这种激励方式已经开始逐步被人们所重视。我国国内一般采用股票激励方式。这两种激励方式有何区别,哪一种方式更好,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论文主要以委托.代理理论为主要工具,同时结合考虑股权激励的成本、价值和激励作用,对股权激励的两种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以寻求最优激励方案。 本文将从激励成本开始研究,首先打破将限制性股票看作期权激励形式的一种特殊情形(执行价格为零的情形)的观点,把股票激励形式的范围扩大为免费的赠予和部分购买两种情形,然后建立一个统一的股票激励成本公式,将股票激励和股票期权激励看作平行的两大类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可见,在合约中现金部分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当购买价格不同时,两种股票合约的激励作用也不同,而且,当股票合约的购买价格和期权合约的执行价格相等时,这两种合约的激励作用相类似。 分析期权合约的B-S成本和期望值成本之间的关系。并对我国几大激励模式逐一进行成本分析。B-S成本是收益率为无风险利率的特殊期望值成本,分析说明用B-S公式计算股权激励的成本时,不合理,需要将其中的无风险利率调整为股票价格的收益率才行。 用委托——代理模型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股权激励的价值、成本和激励作用的分析,考察各种激励方式在最优时,各成份的激励作用和保险性作用,以比较股票合约和期权合约的优越性。从理论上和数值计算上分别讨论股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股权激励实证研究
  • 1.2.2 成本和价值的研究
  • 1.2.3 激励作用的描述
  • 1.2.4 股票合约与期权合约的比较
  • 1.2.5 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股权激励
  •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股权激励的成本与价值
  • 2.1 美国员工持股计划
  • 2.1.1 美国员工持股计划的起源和发展
  • 2.1.2 美国员工持股计划的作用
  • 2.1.3 美国员工持股计划的主要类型
  • 2.2 美国经营者的股权激励
  • 2.2.1 股权激励计划的概念
  • 2.2.2 美国股权激励计划的起源和发展
  • 2.2.3 经营者股权激励的作用
  • 2.2.4 经营者股权激励的主要类型
  • 2.2.5 经营者股票期权的来源
  • 2.3 股权激励的成本
  • 2.3.1 股票激励的成本
  • 2.3.2 股票期权激励的成本
  • 2.4 股权激励的价值
  • 第3章 股权激励的最优合约
  • 3.1 模型
  • 3.2 最优合约的存在性
  • 3.3 代理人是风险中性的
  • 3.3.1 股票合约
  • 3.3.2 期权合约和混合型合约
  • 3.3.3 三种方式的激励作用
  • 3.4 代理人是风险厌恶型的
  • 3.4.1 期权合约中各变量的风险折扣
  • 3.4.2 股票合约中各变量的风险折扣
  • 3.4.3 混合型合约中各变量的风险折扣
  • H和aL提供的激励作用'>3.4.4 最优合约中各变量对aH和aL提供的激励作用
  • 3.5 三种合约的激励机制
  • 3.6 主要结论
  • 第4章 两种合约的对比分析及数值计算
  • 4.1 数据说明与假设
  • 4.2 无限制条件最优时激励成本的变化
  • 4.3 B-S价值真得太高吗
  • 4.4 无限制条件最优时单位激励成本的变化
  • 4.5 现金固定不变情况下最优时成本的变化
  • 4.6 最优的合约形式
  • 4.7 主要结论
  • 第5章 契约制定相关因素分析
  • 5.1 股权激励的成本因素
  • 5.1.1 股权激励方案的成本
  • 5.1.2 股权类激励成本因素分析
  • 5.1.3 设计股权类激励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5.2 激励对象对契约的影响
  • 5.3 期权的特性
  • 5.4 股权激励的局限性
  • 第6章 我国股权激励的实践选择
  • 6.1 我国企业实行股权激励的重大意义
  • 6.2 国内股权激励的实施
  • 6.3 国内股权激励的成本
  • 6.4 目前在我国推行股权激励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 6.5 在我国推行股权激励制度的建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结论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股权激励计划对境内石油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市场表现的影响分析[J]. 当代石油石化 2019(12)
    • [2].股权众筹法律问题的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02)
    • [3].民族自治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特征及其效果研究[J]. 会计师 2019(23)
    • [4].双层股权结构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以H公司为例[J]. 区域治理 2019(38)
    • [5].我国股权众筹风险问题[J]. 区域治理 2019(39)
    • [6].股权合作制:用未来激励现在[J]. 人力资源 2020(01)
    • [7].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J].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0(01)
    • [8].股权激励效应研究述评及展望[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9(12)
    • [9].思创医惠:股权激励带来新动力[J]. 股市动态分析 2019(50)
    • [10].美英农业股权众筹发展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 农业展望 2020(01)
    • [11].股权众筹的法律规制研究[J].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6)
    • [12].股权激励的法律适用与实施[J]. 法制与社会 2020(06)
    • [13].巧选股权激励持股平台[J]. 中国外汇 2019(24)
    • [14].美国公司双重股权结构:溯源、争议及借鉴[J]. 财务研究 2019(05)
    • [15].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对策[J]. 营销界 2019(48)
    • [16].M集团股权激励问题探讨[J]. 河北企业 2020(03)
    • [17].股权激励、市场关注与市场预期实现[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20(02)
    • [18].高管股权激励、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业绩[J]. 财会通讯 2020(03)
    • [19].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处理问题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 2020(05)
    • [20].加强股权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02)
    • [21].《证券法》2019年修订背景下股权代持的区分认定[J]. 法学评论 2020(03)
    • [22].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比较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20(05)
    • [23].股权激励、市值管理与企业现金持有[J]. 财会通讯 2020(07)
    • [24].股权结构、投资者保护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探究[J]. 西部皮革 2020(08)
    • [25].关于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浅析[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04)
    • [26].代理问题下国企股权激励与私企股权激励的差异[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12)
    • [27].离婚时夫妻共有股权的处分规则——以夫妻共有股权的价值评估为中心[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0(03)
    • [28].双层股权结构的“日落条款”[J]. 环球法律评论 2020(03)
    • [29].股权众筹平台的运营模式及风险防范[J]. 法制博览 2020(13)
    • [30].谈双层股权结构的优势——以小米公司为例[J]. 财富时代 2020(05)

    标签:;  ;  ;  ;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股权激励契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