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叶斑病绿色防治技术研究

太子参叶斑病绿色防治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贵州省是我国太子参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之一,随着太子参产业的逐渐发展,以及市场对这一常用温补中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太子参这一新兴的种植产业不仅以飞快的步伐,带给贵州农民更多的实惠和好处。而且对于贵州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当地种植者缺乏对太子参科学、规范的种植与管理理念,造成太子参叶斑病,这一常见病害,时常发病,对太子参的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再加上不合理使用农药,时有农药残留量超标的现象发生。为了能够寻求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技术方法,以及找到能够准确监控太子参农药残留量是否达标的监测方法,成为新形势下的当务之急。论文本着对太子参叶斑病进行绿色防治的理念,对贵州省施秉太子参种植基地,进行全方位的环境监测,病害防治,农残检测以及其他相关实验工作,取得了一些对太子参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结果:1.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太子参种植基地的土壤环境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太子参基地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为0.355,远小于0.7,属于安全,清洁水平,土壤环境质量为一级。完全符合太子参等中药材种植的土壤要求。2.针对太子参叶斑病菌的特性筛选出三种供试药剂:40%氟硅唑乳油、25%阿米西达悬浮剂、30%LC微乳剂。药效结果表明,以上几种药剂对太子参叶斑病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对太子参叶斑病防治效果较好的为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25%阿米西达悬浮剂800倍液和30%LC微乳剂600倍液,分别为80.5%,74.2%和64.1%。从产量结果看,以上几种供试药剂与对照药剂相比都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25%阿米西达悬浮剂800倍液和30%LC微乳剂600倍液增产效果分别达到了56.6%,51.6%和42.8%。防治结果和增产效果呈正相关。3.本试验筛选出一种较为理想的套种组合:玉米/太子参。防效和增产效果分别为:75.5%和37.61%。4.研究了40%氟硅唑乳油在土壤、太子参茎叶及块根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1)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9.97天,40%氟硅唑乳油10000倍液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0.60天,40%氟硅唑乳油20000倍液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0.47天,由此得出,40%氟硅唑乳油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0~11天。40%氟硅唑乳油的半衰期很短,在太子参茎叶、块根及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6~7天、11~12天、10~11天,大小依次为:块根>土壤>茎叶。(2)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在茎叶中的半衰期为7.14天,40%氟硅唑乳油10000倍液在茎叶中的半衰期为6.85天,40%氟硅唑乳油20000倍液在茎叶中的半衰期为5.76天。与氟硅唑在土壤中相比,40%氟硅唑乳油在太子参茎叶中的消解较快,其半衰期为6~7天。(3)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在块根中的半衰期为11.75天,40%氟硅唑乳油10000倍液在块根中的半衰期为10.58天,40%氟硅唑乳油20000倍液在块根中的半衰期为11.23天。由此得出,40%氟硅唑乳油在太子参块根中的半衰期为11~12天。(4)太子参收获期,测定了40%氟硅唑乳油的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40%氟硅唑乳油不同稀释倍数的各种处理在太子参块根及土壤中均未检测出残留。可见,使用40%氟硅唑乳油不仅可以有效防治太子参叶斑病,大幅度增加产量;又可以本着绿色防治的思想,避免了太子参块根及土壤中的残留问题,保证了太子参的质量与安全。5.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温度与活性土壤对氟硅唑在土壤中的降解影响。氟硅唑在土壤中降解速度与温度成正相关;活性土壤对氟硅唑在土壤中降解速度也有一定影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我国中药材概况
  • 1.1.1 贵州省太子参种植概述
  • 1.2 太子参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 1.2.1 太子参叶斑病的发生与危害
  • 1.2.2 太子参叶斑病等病害的防治现状
  • 1.2.2.1 农业防治
  • 1.2.2.2 生物防治
  • 1.2.2.3 化学防治
  • 1.3 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1.3.1 农药的提取与净化
  • 1.3.1.1 农药的提取
  • 1.3.1.2 样品提取液的净化
  • 1.3.2 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量分析定性定量技术
  • 1.3.2.1 薄层色谱法(TLC)研究进展
  • 1.3.2.2 GC法和GC-MS法研究进展
  • 1.3.2.3 HPLC法及LC-MS法
  • 1.4 太子参叶斑病的绿色防治手段之一
  • 1.5 论文的设计思路和研究意义
  • 1.5.1 论文的设计思路
  • 1.5.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二章 贵州省太子参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土壤样品的采集
  • 2.2.2 土壤样品分析检测项目及其方法
  • 2.2.3 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 2.2.3.1 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模式
  • 2.2.3.2 评价标准及等级划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 2.3.1.1 太子参基地土壤中各污染因子的实测
  • 2.3.1.2 太子参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40%氟硅唑乳油等杀菌剂对太子参叶斑病的防治及残留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药效实验的材料与方法
  • 3.2.1.1 试验药剂
  • 3.2.1.2 试验作物与防治对象
  • 3.2.1.3 试验设计
  • 3.2.1.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 3.2.2 残留测定的材料与方法
  • 3.2.2.1 实验设计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氟硅唑等杀菌剂对太子参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表3.5)
  • 3.3.2 各处理太子参产量分析及其差异显著性比较(表3.6)
  • 3.3.3 供试药剂各处理对作物及其他生物的影响
  • 3.3.4 小结与讨论
  • 3.3.5 40%氟硅唑乳油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 3.3.6 40%氟硅唑乳油在太子参茎叶的残留动态
  • 3.3.7 40%氟硅唑乳油在太子参块根中的残留动态
  • 3.3.8 40%氟硅唑乳油在太子参块根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
  • 3.3.9 小结与讨论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作物套种防治太子参叶斑病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供试套种作物
  • 4.2.2 作物套种组合
  • 4.2.3 小区设置
  • 4.2.4 栽种、套种方式及田间管理
  • 4.2.5 调查与记载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作物套种对太子参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 4.3.2 作物套种对太子参的增产效果
  • 4.4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环境因子对氟硅唑在土壤中降解影响研究
  • 5.1 引言
  • 5.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5.2.1 供试药剂及仪器
  • 5.2.2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5.2.3 不同环境因子影响氟硅唑降解的处理方法
  • 5.2.3.1 不同温度下对土壤样品的处理
  • 5.2.3.2 活性土壤与灭菌土壤的处理
  • 5.2.4 氟硅唑在土壤中残留量测定方法
  • 5.2.4.1 土壤样品提取与净化
  • 5.2.4.2 气相色谱测定条件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温度对氟硅唑在土壤中的降解影响
  • 5.3.2 活性土壤对氟硅唑在土壤中降解的影响
  • 5.4 结论与讨论
  • 结语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氟硅唑首次在玉米上登记[J]. 农药市场信息 2020(08)
    • [2].多菌灵·氟硅唑防治贡柑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J]. 热带农业科学 2016(12)
    • [3].20%氟硅唑水分散粒剂产品开发成功[J]. 农药市场信息 2012(28)
    • [4].应用50%氟硅唑防治苹果腐烂病试验[J]. 辽宁林业科技 2013(02)
    • [5].广谱杀菌剂——40%氟硅唑[J]. 农药市场信息 2010(02)
    • [6].甲硫·氟硅唑70%可湿性粉剂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研究初探[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4(06)
    • [7].20%氟硅唑·咪鲜胺热雾剂防治橡胶树白粉病试验初报[J]. 热带农业科技 2008(01)
    • [8].10%氟硅唑可湿性粉剂防治柑橘黑点病田间药效试验[J]. 浙江柑橘 2016(03)
    • [9].氟硅唑与恶霉灵复配对棉花黄萎病菌的联合毒力测定[J]. 中国棉花 2016(02)
    • [10].氟硅唑和春雷霉素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评价[J]. 中国植保导刊 2014(03)
    • [11].氟硅唑400g/L乳油防治梨树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09)
    • [12].40%氟硅唑乳油防治葡萄黑痘病的效果[J]. 农技服务 2011(03)
    • [13].氟硅唑在三七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皂苷含量的变化[J]. 农药 2018(06)
    • [14].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植物油中腐霉利和氟硅唑含量[J]. 中国油脂 2019(04)
    • [15].40%苯醚甲环唑·氟硅唑微乳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J].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01)
    • [16].氟硅唑与代森锰锌合理混配 对梨黑星病菌有增效作用[J]. 农业知识 2014(23)
    • [17].咪鲜胺和氟硅唑混配对水稻褐变穗的防治效果[J]. 现代化农业 2017(08)
    • [18].氟硅唑乳油防治葡萄黑痘病田间药效试验[J]. 中国果树 2011(01)
    • [19].25%氟硅唑·咪鲜胺水乳剂对葡萄白腐病防治效果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06)
    • [20].40%氟硅唑·多菌灵EW防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0(06)
    • [21].40%氟硅唑·多菌灵水乳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4)
    • [22].芬顿法预处理氟硅唑农药废水[J]. 广东化工 2019(18)
    • [23].氟硅唑对丰年虫急性毒性及氧化应激的影响[J]. 热带生物学报 2019(02)
    • [24].苹果轮纹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的敏感性及其交互抗性[J]. 植物病理学报 2013(05)
    • [25].8%氟硅唑微乳剂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J]. 宁夏农林科技 2013(11)
    • [26].梨黑星病:氟硅唑和烯唑醇交替使用防效好[J]. 农药市场信息 2009(15)
    • [27].8%氟硅唑微乳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J]. 北方园艺 2012(04)
    • [28].多菌灵与氟硅唑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09(11)
    • [29].农药应用[J]. 农药市场信息 2009(02)
    • [30].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氟硅唑[J]. 化工中间体 2008(08)

    标签:;  ;  ;  ;  

    太子参叶斑病绿色防治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