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好”的句法语义属性及“好”的语法化探索

“V+好”的句法语义属性及“好”的语法化探索

论文摘要

现代汉语中“V+好”结构复杂,语义灵活,应用广泛。语法学界对动结式“V+好”尚缺乏系统深入的专题研究。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该格式的语义属性与句法功能做了系统考察,通过对“好”在动词后用法的历时分析,试图描写出“好”的虚化轨迹,并对“好”的语法化动因做出解释。本文主要探讨动结式“V+好”的句法、语义属性,以及“好”在动词后的虚化进程。除绪论与结语外,主体部分四大章节分别讨论:1、“V+好”的句法属性。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察了“V+好”充当的主要句法成分,探讨了其前的状语和其后的宾语的使用规律,分析了“V+好”与“了”共现的情况。2、“V+好”的语义属性。本文详细分析了“V+好”中“好”的语义指向,把“V+好”分为“完善”、“结果”“完成”三类,并总结出三类“V+好”的细微语义差异,同时考察了该格式对动词的选用情况,认为其中的动词应该具备[+持续]、[+自主]、[+完成]的语义特征。3、“V+好”的语法化过程。从考察古汉语语料中“好”在V后的实际使用入手,考察了“好”在V后由一般实意动词演变为准“完成体”标志的虚化轨迹,并从句法位置的改变、双音化的韵律整合、转喻的认知引申等方面对“好”的语法化动因给出比较客观的解释。4、相关格式的对比研究。“V+好”、“V+完”都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束,但是两者的替换并不是自由的,究其原因,既有语义上的细微差别造成的限制,也有语用因素产生的影响。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本文对进入“V+好”的动词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力图通过具体的数据来考察进入该格式的动词的特征及类别,从而得出较为科学可信的结论。B、以往资料对“V+好”分析探讨很少涉及到“好”虚化问题,本文通过对“好”在动词后用法的历时分析,试图描写出“好”的语法化进程,并做出合理的动因解释。C、以语义特征为切入点,考察“V+好”与类似格式“V+完”的差异。本文的研究成果将对汉语教学、计算机信息处理均有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关于动结式
  • 1.2.2 关于“V+好”个案
  • 1.3 本文意图
  • 1.4 理论、方法与语料来源
  • 第二章 “V+好”的句法分析
  • 2.1 “V+好”的句法功能
  • 2.1.1 “V+好”主要用作谓语
  • 2.1.2 “V+好”带宾用作主语
  • 2.1.3 “V+好”带宾用作介词的宾语
  • 2.1.4 “V+好”用作定语
  • 2.2 “V+好”的状语
  • 2.2.1 表范围,如:
  • 2.2.2 表情状,如:
  • 2.2.3 表时间,如:
  • 2.3 “V+好”的宾语
  • 2.3.1 “V+好”能否带宾语
  • 2.3.2 影响“V+好”带宾语的因素
  • 2.4 “V+好”后的“了”
  • 2.4.1 “V+好”后能带“了”
  • 2.4.2 “V+好”后不能带“了”
  • 第三章 “V+好”的语义分析
  • 3.1 “V+好”中“好”的语义指向
  • 3.1.1 指向动作的施事
  • 3.1.2 指向动作的受事
  • 3.1.3 指向动作行为本身
  • 3.2 “V+好”的语义类型
  • 3.2.1 完善类“V+好”
  • 3.2.2 结果类“V+好”
  • 3.2.3 完成类“V+好”
  • 3.3 “V+好”对动词的选择
  • 3.3.1 哪些动词不能进入“V+好”
  • 3.3.2 “V+好”动词的语义特征
  • 第四章 “V+好”的历时探索
  • 4.1 “V+好”的历时演变
  • 4.1.1 萌芽期:唐五代以前
  • 4.1.2 发展期:宋元时期
  • 4.1.3 稳定期:明清时期
  • 4.2 “好”在V 后的语法化动因
  • 4.2.1 句法位置
  • 4.2.2 韵律整合
  • 4.2.3 转喻认知
  • 第五章 “V+好”与“V+完”
  • 5.1 语义特征比较
  • 5.1.1 “V+好”“V+完”的语义特征差异
  • 5.1.2 “V+好”“V+完”的语义指向差异
  • 5.2 语用认知比较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V+好”的句法语义属性及“好”的语法化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