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循环疲劳论文-张玉忠,王云鹏,邹学敏

低循环疲劳论文-张玉忠,王云鹏,邹学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循环疲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循环疲劳,断口分析,疲劳

低循环疲劳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忠,王云鹏,邹学敏[1](2019)在《某发动机涡轮盘低循环疲劳试验故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型燃气涡轮转子试验件在进行低循环疲劳试验时,试验件出现损坏。本文采用断口分析、金相组织检测等手段对其失效性质及裂纹萌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后挡板破裂性质为疲劳,裂纹源位于沟槽底部,机加痕迹是形成疲劳源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挡板的疲劳寿命,需要严格控制沟槽底部的加工质量、提高该处的表面粗糙度。(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06期)

王欣,陈星,王晓峰,宋颖刚,汤智慧[2](2019)在《表面完整性对FGH96粉末合金高温低循环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陶瓷弹丸和铸钢丸+陶瓷丸为介质对FGH96合金车削表面进行喷丸强化,引入3种表面完整性状态。研究了一次喷丸、二次喷丸和车削状态下表面形貌、残余应力场和高温低循环疲劳寿命。结果表明:二次喷丸强化在消除车削刀痕和表面平均粗糙度增大的同时,引入了底部圆滑的弹坑,二次喷丸后Kurtosis值趋于3,但强度较小的一次喷丸仅能够部分消除刀痕;同时,一次喷丸和二次喷丸后,表面残余压应力由车削的-446 MPa,提高到-1000~-1100 MPa,二次喷丸后残余压应力场深度由车削的100μm提高到250μm,一次喷丸残余压应力场深度与车削状态相当。在二次喷丸良好的表面完整性作用下,在650℃,ε_t=1.2%的试验条件下,相比于车削状态,二次喷丸后疲劳寿命提高108%;相比之下,一次喷丸提高21%;喷丸后疲劳寿命分散度减小。经过断口宏微观观察和反推分析说明,3种表面完整性状态的疲劳扩展寿命很接近,造成疲劳寿命差别的主要原因是裂纹萌生差别,二次喷丸的裂纹萌生寿命分别是一次喷丸的221%,以及车削状态的216%。利用工艺手段优化表面完整性是提高FGH96合金表面完整性和低循环疲劳寿命的关键。(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王飞[3](2018)在《某涡轮盘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及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对某涡轮盘进行应力分析,得到涡轮盘应力分布和涡轮盘危险部位;采用局部应力应变法对该涡轮盘进行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证明该方法满足设计要求;对涡轮盘进行低循环疲劳试验,描述了试验加载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涡轮盘可满足5 200次寿命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8年06期)

郑小梅,孙燕涛,杨兴宇,肖新红,廖学军[4](2018)在《某涡扇发动机高压涡轮盘螺栓孔低循环疲劳模拟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拉伸应变能寿命预测模型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低循环疲劳模拟试验件(简称模拟件)设计的基本准则。针对某涡扇发动机高压涡轮盘螺栓孔部位进行了模拟件优化设计,设计时综合考虑了试验器能力、螺纹连接强度和所需毛坯盘数量等限制因素。优化目标为模拟件与螺栓孔虚拟裂纹0.8mm内第一主应力和第一主应变分布一致,以及最大应力点第二主应力与第一主应力比值一致。对设计结果进行了弹塑性校核。采用该模拟件构型进行了试验研究,由模拟件试验数据得到的安全寿命和轮盘试验给出的安全寿命的差距为4.48%。(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骆丽,沙云东,栾孝驰,唐晓宁[5](2018)在《复合材料涡轮轴低循环疲劳寿命预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轴结构应力/应变响应,将仿真计算结果与国外试验数据对比分析,验证金属基复合材料轴结构响应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发动机涡轮轴真实工况载荷条件下,计算发动机在动载荷下的响应情况及危险位置,将动载荷与静载荷进行等效转换,并验证金属基复合材料轴结构在动载荷及静载荷作用下响应状态的一致性,从而基于静载荷条件工况下,进行疲劳寿命预测,并与国外试验数据对比分析,验证模型有效性。最终,以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航空发动机涡轮轴为例,计算其在扭矩载荷及轴向力载荷作用下,铺层角度对轴结构响应及寿命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8年08期)

张志华,于慧臣,李影,董成利[6](2018)在《单晶镍基高温合金在600~760℃下的低循环疲劳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001]晶体取向的第二代单晶镍基高温合金DD6中温段下的低循环疲劳行为,实验温度为600℃,650℃,700℃和760℃,应变比为–1。结果表明:在此温度范围内,合金呈现循环硬化特性;随着温度的升高,[001]晶体取向DD6合金的弹性模量有所降低,合金的应变-寿命关系与温度相关。采用考虑温度影响修正的循环损伤累积(CDA)模型对[001]晶体取向DD6合金在中温段下的低循环疲劳寿命进行统一预测,预测寿命值位于实验结果的±3倍分散带以内。(本文来源于《航空材料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冯引利,杨健,吴长波[7](2018)在《考虑表面加工状态的粉末盘低循环疲劳寿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表面加工状态对疲劳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基于Manson-Coffin公式考虑表面加工状态的低循环疲劳寿命分析方法。分析不考虑与考虑表面加工状态某FGH96粉末合金盘的低循环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表明:表面加工状态对低循环疲劳寿命的影响程度为30%~40%。完成了某FGH96粉末合金盘的低循环疲劳寿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考虑表面加工状态的预测寿命分散度大,考虑表面加工状态的预测寿命分散度小。(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董成利,于慧臣,焦泽辉,孔凡涛,陈玉勇[8](2017)在《一种TiAl合金高温低循环疲劳性能及失效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TiAl合金进行总应变范围控制的高温(750℃)低循环疲劳实验,研究双态(Duplex,DP)和全片层(Fully Lamellar,FL)组织形态对TiAl合金低循环疲劳性能和寿命的影响,并采用总应变幅-寿命方程对两类组态TiAl合金低循环疲劳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和应变条件下,DP组态TiAl合金稳态迟滞回线对应的平均应力明显低于FL组态TiAl合金稳态迟滞回线对应的平均应力;采用总应变幅-疲劳寿命方程能够准确预测两种组态TiAl合金在750℃下的疲劳寿命,预测寿命基本位于试验寿命的±2倍分散带以内;另外,DP组态TiAl合金的疲劳源区位于试样的近心部,而FL组态TiAl合金的疲劳源区位于试样的次表面,两类组态TiAl合金的高温疲劳失效机理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航空材料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王荣桥,刘飞,胡殿印,李达[9](2017)在《基于贝叶斯理论的低循环疲劳寿命模型不确定性量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量化低循环疲劳寿命模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利用贝叶斯理论,采用经典的模型校准形式确立了寿命模型的不确定性量化形式,并结合正态性检验对误差项进行验证;应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CMC)算法获得了模型参数后验分布的抽样样本,在小子样试验数据条件下确定了低循环疲劳寿命的95%不确定性区间,较好地覆盖了寿命的分散性;对参数样本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将异方差回归概率模型与贝叶斯概率模型进行了比较。最后,利用Morris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获得了Manson-Coffin模型参数的全局灵敏度指标;同时,验证了在模型参数对先验信息敏感,或者说在先验信息影响极大的情况下,采用无信息先验处理方法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郭晓强[10](2016)在《模拟轴向载荷作用的轮盘低循环疲劳寿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可有效模拟轴向载荷的航空发动机轮盘低循环疲劳寿命试验方法。在综合考虑轮盘装配及工作温度场、转速等工作状态边界条件和载荷的基础上,对轮盘进行线弹性有限元应力分析,了解轮盘应力水平及寿命关键考核部位。在充分考虑试验器能力及试验过程的可监控性等因素下,设计了能有效模拟承受轴向载荷的轮盘低循环疲劳寿命试验装置、试验方法,并进行试验。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出轮盘预定安全循环寿命。(本文来源于《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期刊2016年06期)

低循环疲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陶瓷弹丸和铸钢丸+陶瓷丸为介质对FGH96合金车削表面进行喷丸强化,引入3种表面完整性状态。研究了一次喷丸、二次喷丸和车削状态下表面形貌、残余应力场和高温低循环疲劳寿命。结果表明:二次喷丸强化在消除车削刀痕和表面平均粗糙度增大的同时,引入了底部圆滑的弹坑,二次喷丸后Kurtosis值趋于3,但强度较小的一次喷丸仅能够部分消除刀痕;同时,一次喷丸和二次喷丸后,表面残余压应力由车削的-446 MPa,提高到-1000~-1100 MPa,二次喷丸后残余压应力场深度由车削的100μm提高到250μm,一次喷丸残余压应力场深度与车削状态相当。在二次喷丸良好的表面完整性作用下,在650℃,ε_t=1.2%的试验条件下,相比于车削状态,二次喷丸后疲劳寿命提高108%;相比之下,一次喷丸提高21%;喷丸后疲劳寿命分散度减小。经过断口宏微观观察和反推分析说明,3种表面完整性状态的疲劳扩展寿命很接近,造成疲劳寿命差别的主要原因是裂纹萌生差别,二次喷丸的裂纹萌生寿命分别是一次喷丸的221%,以及车削状态的216%。利用工艺手段优化表面完整性是提高FGH96合金表面完整性和低循环疲劳寿命的关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循环疲劳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玉忠,王云鹏,邹学敏.某发动机涡轮盘低循环疲劳试验故障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

[2].王欣,陈星,王晓峰,宋颖刚,汤智慧.表面完整性对FGH96粉末合金高温低循环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3].王飞.某涡轮盘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及试验验证[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8

[4].郑小梅,孙燕涛,杨兴宇,肖新红,廖学军.某涡扇发动机高压涡轮盘螺栓孔低循环疲劳模拟件设计[J].航空动力学报.2018

[5].骆丽,沙云东,栾孝驰,唐晓宁.复合材料涡轮轴低循环疲劳寿命预估方法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8

[6].张志华,于慧臣,李影,董成利.单晶镍基高温合金在600~760℃下的低循环疲劳行为[J].航空材料学报.2018

[7].冯引利,杨健,吴长波.考虑表面加工状态的粉末盘低循环疲劳寿命分析[J].航空动力学报.2018

[8].董成利,于慧臣,焦泽辉,孔凡涛,陈玉勇.一种TiAl合金高温低循环疲劳性能及失效机理[J].航空材料学报.2017

[9].王荣桥,刘飞,胡殿印,李达.基于贝叶斯理论的低循环疲劳寿命模型不确定性量化[J].航空学报.2017

[10].郭晓强.模拟轴向载荷作用的轮盘低循环疲劳寿命试验研究[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6

标签:;  ;  ;  

低循环疲劳论文-张玉忠,王云鹏,邹学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