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面孔线索的择偶与亲缘识别的眼动轨迹研究 ——以吸引力评价和信任度评价为指标

基于面孔线索的择偶与亲缘识别的眼动轨迹研究 ——以吸引力评价和信任度评价为指标

论文摘要

择偶和亲缘识别是两类重要的人类决策,面孔特征是进行两类决策的重要线索之一,研究发现,面孔相似性会增加人们对他人吸引力和信任度的评价。本研究以吸引力和信任度评价为指标研究人们对面孔进行不同评价任务时的眼动轨迹。本研究包括三个实验:实验一主要考察吸引力评价和信任度评价作为两类评价任务的可分离性问题。实验二运用眼动仪记录被试在对他人面孔照片进行吸引力评价和信任度评价时的眼动轨迹,以研究人们在进行不同评价任务时眼动轨迹是否存在差异。实验三是运用眼动仪技术记录被试对自我相似面孔和非自我相似面孔进行吸引力评价和信任度评价时的眼动轨迹,以研究当照片中含有自我成分时,被试对其进行吸引力评价和信任度评价的眼动轨迹差异。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得到以下结论:(1)吸引力评价和信任度评价是两类可分离的评价任务,两种任务在不同兴趣区上的注视点和注视时间差异不显著。(2)无论进行吸引力评价还是信任度评价,被试均对眼睛、鼻子、嘴巴的注视最长,其次为前额和脸颊,对下巴的注视最短。(3)在对他人面孔进行评价时,被试对正效价面孔(高吸引、高信任)的注视点和注视时间都多于对负效价面孔(低吸引、低信任)的注视;在对自我相似面孔进行评价时,被试对自我相似面孔的注视点和注视时间多于对非自我相似面孔的注视。(4)行为数据显示:在对同性进行吸引评价和信任度评价时,被试更倾向于认为自我相似面孔更有吸引力,但对异性进行评价时,被试则倾向于认为非自我相似面孔更具有吸引力、更值得信任。(5)在对自我相似面孔和非自我相似面孔进行评价时,相对而言,吸引力评价更重视眼睛、鼻子,信任度评价更重视嘴巴和脸颊。(6)被试性别特征的影响。从行为数据看,男性和女性在进行吸引力评分时存在差异,女性比男性的吸引力评分标准更为严格,两性在信任度评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从眼动轨迹来看,女性被试对照片的注视点更多,两性在注视时间上没有显著差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择偶研究综述
  • 1.1.1 择偶的定义
  • 1.1.2 择偶的理论
  • 1.2 亲缘识别研究综述
  • 1.2.1 亲缘识别内涵
  • 1.2.2 亲缘识别理论
  • 1.2.3 亲缘识别的机制
  • 1.3 自我相似面孔研究综述
  • 1.3.1 自我相似面孔的定义
  • 1.3.2 自我相似面孔与择偶行为
  • 1.3.3 自我相似面孔与亲缘选择
  • 1.4 眼动仪在面孔知觉领域的应用
  • 1.4.1 眼动的三种形式
  • 1.4.2 眼动指标
  • 1.4.3 面孔知觉的眼动研究
  • 1.4.4 小结
  • 1.5 研究问题提出
  • 2 吸引力评价和信任度评价关系实验研究
  • 2.1 引言
  • 2.1.1 面孔吸引力
  • 2.1.2 信任
  • 2.2 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被试
  • 2.2.3 实验程序
  • 2.3 结果分析
  • 2.3.1 吸引力和信任度的关系
  • 2.3.2 被试自身的特征对两种评价的影响
  • 2.4 讨论
  • 2.4.1 吸引力和信任度评价的关系
  • 2.4.2 被试性别特征对两种评价的影响
  • 2.5 小结
  • 3 吸引力和信任度评价眼动轨迹研究
  • 3.1 前言
  • 3.2 方法
  • 3.2.1 实验设计
  • 3.2.2 实验材料
  • 3.2.3 实验被试
  • 3.2.4 实验装置
  • 3.2.5 实验程序
  • 3.3 结果
  • 3.3.1 两种任务对正负效价面孔的注视差异
  • 3.3.2 两种任务对兴趣区的注视差异
  • 3.3.3 被试性别的差异
  • 3.4 讨论
  • 3.4.1 两种任务对正负效价面孔的注视差异
  • 3.4.2 两种任务对兴趣区的注视差异
  • 3.4.3 被试性别特征的差异
  • 3.5 小结
  • 4 自我相似面孔眼动轨迹研究
  • 4.1 前言
  • 4.2 研究方法
  • 4.2.1 实验设计
  • 4.2.2 实验被试
  • 4.2.3 实验材料
  • 4.2.4 实验程序
  • 4.3 结果分析
  • 4.3.1 行为数据
  • 4.3.2 眼动数据分析
  • 4.4 讨论
  • 4.4.1 行为数据
  • 4.4.2 对自我相似面孔和非自我相似面孔的注视差异
  • 4.4.3 两种任务对自我相似面孔和非自我相似面孔的注视差异
  • 4.4.4 两种任务对自我相似面孔和非自我相似面孔兴趣区的注视差异
  • 4.4.5 被试性别特征的影响
  • 4.5 小结
  • 5 总讨论及研究展望
  • 5.1 总讨论
  • 5.2 本文研究总结
  • 5.3 本文创新之处
  • 5.4 研究局限
  • 5.5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眼动轨迹图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粱对不同身份邻居的形态学与生理学响应[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7(05)
    • [2].基于行为及气味对中缅树鼩亲缘识别的研究[J]. 生物学杂志 2019(01)
    • [3].近缘细菌细胞间的相互识别与相互作用[J]. 微生物学通报 2019(02)
    • [4].动物合作化繁殖中的近交回避机制[J]. 绿色科技 2017(20)
    • [5].中缅树鼩尿液成分及性别和亲缘关系的影响[J]. 野生动物学报 2020(03)
    • [6].植物根系的身份识别能力、作用及影响机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5(04)
    • [7].谷子的亲缘识别能力及其与种植密度和土壤养分水平的关系[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5(05)
    • [8].植物的亲缘选择[J]. 生态学报 2014(14)
    • [9].基于根系分泌物研究混合型邻群环境对小麦幼苗亲缘识别的调控作用[J]. 生态学杂志 2020(08)
    • [10].根系隔离条件下的谷子亲缘识别[J]. 植物生态学报 2015(12)
    • [11].水生动物的争斗与应激行为[J].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5(04)
    • [12].植物亲缘识别的研究进展[J]. 植物生态学报 2015(11)
    • [13].非社会性植食昆虫的同种相残行为及其机理[J]. 昆虫学报 2008(08)
    • [14].工蜂的亲缘识别[J]. 中国蜂业 2015(03)
    • [15].动物认亲的本领[J]. 生命世界 2010(06)

    标签:;  ;  ;  ;  

    基于面孔线索的择偶与亲缘识别的眼动轨迹研究 ——以吸引力评价和信任度评价为指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