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伪满洲国时期的文学只有附逆和抵抗两种形态吗?纵观《盛京时报》文艺副刊《神皋杂俎》,其提供给我们一种颇具独特性的研究视角,即文学与政治存在着一种游移状态。论文从1931-1937年共3600多期《神皋杂俎》中,整理出小说、杂文、诗歌等文学诸相,用抽样的方法发掘体现文学与政治游移关系的典型案例。结合时代背景、东北独特的地域风貌、社会文化氛围、作家独特的心灵体验,以期探寻出异态时空中政治对文学高压及文学对政治背离的两种典型状态。论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包括两个内容:首先是《神皋杂俎》研究的前提,即归纳出以往研究者对伪满洲国文学的评论立场,并且跳出二元对立的窠臼,确立自己的论点,即附逆和具有显性精神抵抗的文学作品所占比重不大,置身世外类作品众多。其次是《神皋杂俎》的研究现状和价值,第一是归纳出已有资料的类别,分为整理类、文学评论类和数字资源。第二是阐述伪满洲国时期副刊研究存在的问题,从而确立论文的补遗价值。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一章,主要探讨伪满洲国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作用。首先是从大的框架入手阐述报纸文学副刊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载体,文艺副刊承担了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双重任务。其次是阐述《神皋杂俎》刊载文学的两种缺陷,这也正是有待后续研究者继续深入的话题。根据第一章的理论框架形成二、三两章。第二章从高压和背离两个方面来论述文学身份与政治身份的关系。第三章在第二章的总领下探讨了《神皋杂俎》的文学诸相,主要以小说、杂文、考据、诗歌等文学类型为样本来分析作品所承载的文学史价值和意义。其中还对个体作家的作品和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这更是从另一个侧面对文学史进行补充。以上为第三、四部分,第五部分为结语。全文以《神皋杂俎》为研究对象和途径展开论述,但《神皋杂俎》并非本文论述的全部内容和最终指向,重新构筑伪满洲国文学史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角才是论文研究的目标所在。本文对《神皋杂俎》文学诸相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得以重拾学界对于伪满洲国文艺副刊疏于关注的盲区,重新思考与审定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内涵与外延,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通过返回历史现场来研究文学史的新方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狱神皋陶形象文化探究[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2(04)
- [2].满族作家穆儒丐的生平及文学创作[J]. 名作欣赏 2016(14)
- [3].王铎诗选[J]. 中国书法 2014(16)
- [4].圣籍神皋寄所思[J]. 读书 2013(11)
- [5].上塞锦林图[J]. 中国书画 2014(04)
- [6].塞外承德 新区风采——走进承德高新区[J]. 中国高新区 2008(10)
- [7].北京园记[J]. 绿化与生活 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