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高台子油层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特征评价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高台子油层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特征评价

论文摘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评价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高台子油层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特征。目的是为该区低渗透油藏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完善建立一套针对低渗砂岩储层的综合定量评价方法,并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陆相储层沉积学理论。在研究中以微相研究为基础,以成因单元(小层)为研究对象,以储层非均质性为主线,以储集岩微观孔隙结构为重点,在掌握大量前人研究成果并进行了大量分析测试的基础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重点从如下七个方面对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及周缘工区内的高台子油层及其它油层进行了多层次的综合研究:一是储层非均质性与油水分布关系研究;二是储层组构及控制因素研究,包括储层岩石学特征、粘土矿物分布及转化、成岩作用及对储集物性的影响等研究;三是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描述与应用分析;四是运用恒速压汞特殊分析手段对储集岩进行了深入解剖;五是储层微观非均质性与渗流特征研究;六是开展了储集层敏感性评价并提出了油层保护建议;七是对储集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及排队优选。其主要创新点如下:(1)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相结合,定量研究了全区粘土矿物的分布和转化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粘土矿物纵向分布为不正常转化型(Ⅱ型),与中国含油气盆地粘土矿物纵向分布类型中的Ⅱa型相当。分析这种转化特征,母源物质和古沉积环境是最主要的控制因素,成岩作用只是对原始沉积物进行了不同程度地改造。(2)采用恒速压汞全新技术和研究思路,定量地描述了储集岩孔隙及喉道的关系和分布特征,建立了孔喉半径比与渗透率的函数关系,揭示了控制渗透率高低的微观孔隙结构本质。(3)首次在本区建立了工区各层段、小层的孔渗与矿物组成、孔隙结构特征参数间预测新模型。指出储集岩中次生溶蚀孔隙主要源自钾长石的溶蚀,钾长石含量的高低是衡量其孔隙度大小的重要参数之一。(4)研究表明,大情字井地区毛管半径中值与油水层之间有明确的对应关系。R50越大,物性越好,成为油层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则为干层。(5)建立了研究区储集层利用临界水条件下的液柱高度Hcwwo判断其产液性质的模型,并且给出了利用孔渗值求取H(cw<sup>wo值的定量公式,由此可以利用测井解释获得的大量孔渗数据对储集岩的产液性质及产能大小作出预测。在对其各项特征进行综合描述与评价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的油藏成藏规律,结合生产提出了下步合理化工作建议,并被油田采纳。

论文目录

  • 1 引言
  •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思路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1.5 主要认识与创新点
  • 2 区域地质概况
  • 2.1 构造发育演化特征
  • 2.2 地层层序特征
  • 2.3 储层沉积特征
  • 2.4 勘探开发成果与现状
  • 3 储层非均质性与油水分布
  • 3.1 储层非均质分类及表征内容
  • 3.2 平面非均质性
  • 3.3 储层层内非均质性
  • 3.4 储层层间非均质性
  • 3.5 储层非均质性对圈闭内油水渗流及石油运聚的控制作用
  • 3.6 储层非均质性与微相
  • 4 储层组构及控制因素研究
  • 4.1 储层矿物岩石学特征
  • 4.2 储层中的粘土矿物特征及意义
  • 4.3 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对储集物性的影响
  • 4.4 碎屑岩储层成岩阶段划分
  • 4.5 储集层孔隙类型及演化特征
  • 4.6 储集层成岩演化模式
  • 5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描述与应用分析
  • 5.1 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
  • 5.2 储层孔隙结构主控因素对应分析
  • 5.3 储层孔隙结构聚类分析
  • 5.4 孔隙结构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描述
  • 5.5 沉积微相的孔隙结构微观本质分析
  • 5.6 平面微相孔隙结构微观非均质性
  • 5.7 层内孔隙结构微观非均质性
  • 5.8 平均毛管压力与孔隙结构分布定量预测和评价
  • 6 恒速压汞新技术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 6.1 原理简介
  • 6.2 样品和实验步骤
  • 6.3 实验结果及应用分析
  • 6.4 ASPE 储集岩分类评价
  • 6.5 ASPE 与常规压汞资料对比分析
  • 7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与渗流特征研究
  • 7.1 地层温压及流体性质
  • 7.2 储集层表面润湿性
  • 7.3 油水相渗与水驱油效率
  • 7.4 毛管半径中值与油水分布
  • 7.5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与产能
  • 7.6 孔隙结构非均质性与石油采收率
  • 8 储层敏感性评价
  • 8.1 储层速敏性评价的原因和类型
  • 8.2 储层水敏性评价
  • 8.3 储层酸敏性评价
  • 8.4 储层盐敏性评价
  • 8.5 储层碱敏性评价
  • 8.6 保护储集层建议
  • 9 储层综合评价
  • 9.1 储层分类参数及数值模式
  • 9.2 储层综合评价
  • 9.3 储层质量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作者简介
  • 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黔桂地区上古生界海相储集岩特征及评价[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03)
    • [2].碎屑储集岩磁化率与含油性的关系[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04)
    • [3].碎屑储集岩热磁特征与磁性矿物识别[J]. 矿物学报 2014(04)
    • [4].均质储集岩含油(气)饱和度方程的理论形式[J]. 中国石油勘探 2008(01)
    • [5].储集岩对原油组分选择性吸附宏-微观地质效应概述[J]. 特种油气藏 2010(05)
    • [6].煤层气储集岩孔隙压力衰减实验[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04)
    • [7].川西—川西北地区上三叠统碎屑储集岩成岩作用[J]. 石油实验地质 2008(01)
    • [8].储集岩压汞参数处理软件的研制[J]. 石油仪器 2008(03)
    • [9].储集岩热解地球化学录井在南堡凹陷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01)
    • [10].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砂岩储层特征[J]. 新疆地质 2010(01)
    • [11].Phycosiphoniform潜穴对含油气页岩储集层品质的影响[J]. 江汉石油科技 2013(04)
    • [12].雪峰山西侧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储集特征及分布[J]. 地质通报 2012(11)
    • [13].苏里格气田东南部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9(02)
    • [14].油田地质实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 中国地质教育 2020(01)
    • [15].龙门山中段前缘金马-聚源地区雷四上亚段储集岩埋藏溶蚀特征[J]. 四川地质学报 2017(02)
    • [16].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含油储集岩分子与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 地球化学 2014(05)
    • [17].雪峰山西侧地区寒武系娄山关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 2012(02)
    • [18].丰谷地区须家河组四段不同类型储集岩的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06)
    • [19].大港油田奥陶系岩相古地理及储层特征[J]. 海洋地质前沿 2011(05)
    • [20].川东板东构造长兴组生物礁及其地震特征研究[J]. 海洋石油 2009(01)
    • [21].四川盆地东部板东构造长兴组生物礁的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05)
    • [22].地化录井技术在早期储层流体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09)
    • [23].滨里海盆地东南部D区块盐下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J]. 地质学刊 2014(01)
    • [24].科技动态[J]. 石油化工应用 2013(06)
    • [25].伊犁盆地石炭系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J]. 海相油气地质 2011(03)
    • [26].石油,石油(组诗节选)[J]. 诗歌月刊 2010(10)
    • [27].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二叠系太原组天然气成藏条件[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01)
    • [28].辽河盆地太古界变质岩油气储层特征[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02)
    • [29].致密油源储特征与聚集机理——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06)
    • [30].南盘江坳陷晚古生代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评价[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3(01)

    标签:;  ;  ;  ;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高台子油层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特征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