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森林群落结构及优化对策研究

苏州城市森林群落结构及优化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在2005年9月~2008年4月间,按照生态梯度采样法(“Urban suburban rural”gradient),根据苏州城市森林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所处位置与修建时间的不同进行采样,从群落学与生态学的角度对郊县4种典型的次生林群落、3种人工纯林群落、主要公园五种风景林类型50个群落、18个市民广场36个典型样地、20个居住区40个典型样地、11个外城河河及滨江水系样地、82条行道树的物种组成、15个道路绿地样地共154个样地进行了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与分析,并通过调查、采集标本、查阅文献,对苏州城市森林的植物区系进行了总结。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苏州地区共有维管束植物737种(含栽培种和种下等级),隶属于167科、473属,其中蕨类植物有19科、26属、38种;裸子植物有6科、14属、23种;被子植物有142科、433属、676种。在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为123科、348属、560种,单子叶植物19科、85属、116种。木本维管束植物有694种,其中乔木为393种,灌木为235种,木质藤本有63种,草本植物有806种,其中一年生/多年生/草质藤本约为4/9/1。苏州地区的蕨类植物区系中在科、属的等级上,以热带分布类型占优势,可见该地区的蕨类植物具有较强的热带倾向。在种的水平上,有超过一半的物种是东亚分布类型,证明了该区的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与日本植物区系有一定的亲缘关系。苏州地区种子植物种类丰富,地理成分较为复杂,整个植物区系应属温带和热带成分组成,而温带属占绝对优势,R/T比值说明苏州市的植物区系有一定的热带性质,具有明显的过渡性。2.调查的次生林群落的物种丰富,种群结构已相对比较稳定,生态效益好,符合群落的顺行演替。物种丰富度指数S平均值为43.14,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数K平均值为1.43,叶面积指数平均值为20.65,苏州香山森林公园苦槠次生林群落的发现证明了常绿阔叶林是苏州地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说明苏州具有形成常绿阔叶林的温度、水分等气候条件,同时也为苏州市的城市森林人工群落中模拟北亚热带常绿群落类型提供了理论依据。3.苏州地区人工林群落的物种比较丰富,物种丰富度指数S平均值为50.3,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数K平均值为1.62,叶面积指数平均值为5.12。针阔混交林的叶面积指数明显高于针叶林与竹林的叶面积指数。在未来的演替中,这些针叶林群落和毛竹林群落最终会演替为落叶阔叶林。4.主要公园风景林各类型样地中的植物物种都比较丰富,以垂直郁闭型风景林样地中的植物最为丰富,物种丰富度指数S平均值为31.3,空旷型风景林样地中的植物相对最少,物种丰富度指数S平均值为14.7。各风景林类型样地的结构层次均比较分明,物种的常绿与落叶之比约在1:2.5~1:2。园林栽培树种至少占6成以上。各类型样地中的乔木层物种数一般集中在1~5种。在相同面积的样地中,乔木物种的个体数的多寡一般与其平均高度、胸径、冠幅呈负相关。灌木层物种一般集中在16~23种,常见物种为孝顺竹、大叶黄杨、海桐、毛鹃、红花橙木等。乔木更新层中的物种一般在9种(含9种)以上,更新小苗以乡土树种为主,而园林树种中更新苗最多的为棕榈。马尼拉是各样地草本层使用最为广泛、盖度最高的草坪植物,其次为麦冬。野生物种中早熟禾、酢浆草、婆婆纳、蛇莓的相对盖度、相对频度也较高。各样地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中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与乔、灌、草的物种数有直接的相关性,而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数的高低与该样地的乔、灌、草的物种数与个体数的多寡有较为直接的关系。5.苏州市民广场的群落的物种相对比较单调,层次结构比较分明。乔木层中一般每个样地的物种数集中在2~6种,以桂花与香樟出现频率最高,乔木的生长强健的不足6成。灌木层中占主导地位为小叶女贞、红花檵木、毛鹃、金叶女贞等。常见的草坪地被植物主要集中在高羊茅、马尼拉。各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综合性指数、叶面积指数相对较低,分别只有0.51和1.46,生态效益相对较低。市民广场的植物物种的多寡与广场建立的时间以及所处区域的经济条件有很大关系。一般,建成时间较早、经济不太发达地区的市民广场的物种较少。6.居住区植物物种的多寡与小区建成的时间不成正比,新建小区的物种并不一定丰富。物种的多寡与小区的面积大小、小区的档次有关。在中高档小区中,会经常使用比较新颖的植物素材。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标与小区的档次有一定直接联系,但不成比例。各居住区植物群落层次结构比较明显,但垂直绿化使用较少。同等胸径的老小区的乔木树冠的平均值大大高于新小区的乔木树冠的平均值,说明重剪、截头的现象在新小区中普遍存在。每个居住区带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香樟、构树、悬铃木这些速生树种在20世纪80年代或更早以前建造的小区里出现的频率为100%,而在1998年后营建的小区中则更多地出现色叶树种、季相树种。各居住区的植物养护管理水平参差不齐。7.苏州外城河河水系植物种类相对单一。乔木层的主要物种有垂柳、水杉、枫杨、香樟等,灌木层的物种主要集中在珊瑚树、金叶女贞、毛鹃、夹竹桃、迎春等,草本层中的草坪以马尼拉为主,水生、湿生植物使用较少。滨水绿带的植物群落结构一般比较复杂,但偏远地段的群落结构比较单一,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也相对较差。抚育管护相对较差,植物的生长势相对较弱。8.苏州行道树的物种不够丰富,但以园林栽培树种占绝大多数。乡土树种应用较少,行道树缺乏地方性特色。苏州行道树的健康状况普遍较好。径阶20cm以下,树高在3~8m,冠幅在4m以下的行道树占调查数据的一半以上,而大树的冠幅受到了重剪的株数已达到相当多的数量。近35%的道路种植结构相对比较单一,速生、慢生树种搭配不够合理。在分析大量的实地调查数据、参阅相关文献以及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苏州城市森林综合评价指标的因子与权重,根据18个不同评价因子,建立完全相关得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评价体系的指标,对城市森林的不同组成部分的154个样地进行打分。根据专家的意见,把得分70以上的群落作为基本配置模式,并对各种类型群落的模式的应用进行了补充与扩展。9.在废弃宕口调查到植物共有39科77种,分别约占江苏植物区系中科、种总数的23.6%和10%。其中乔木13科19种,灌木19科22种,草本21科28种,藤本(攀缘)7科13种。2、植物种类在5种以上的仅有菊科(Compositae)7种;2-4种的11个科,其中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4种,蔷薇科(Ros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毛莨科(Ranunculaceae)和茜草科(Rubiaceae)3种;禾本科(Gramineae)、榆科(Ulmaceae)、桑科(Moraceae)、漆树科(Anacardiaceae)、蓼科(polygonaceae)、百合科(Liliaceae)2种;植物种类仅为1种的有17个科。3、从种类和频度上看,调查样地含种最多的科是菊科;而含种较少的科占了极大的比例,只含有一个种的科占了全部科总数的53.8%。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研究概况
  • 2.研究内容
  • 3.城市森林的研究现状
  • 3.1 城市森林的定义及范畴
  • 3.2 城市森林的功能
  • 3.3 国外城市森林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
  • 3.4 我国城市森林的发展经历及研究概况
  • 4.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研究进展
  • 4.1 城市森林群落的多样性研究
  • 4.2 城市森林群落的动态研究
  • 4.3 群落物种的选择与人工群落配置
  • 5.城市森林的研究的发展趋势
  • 5.1 城市森林及城市林业的发展趋势
  • 5.2 城市森林群落研究的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苏州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 1.2 苏州市自然概况
  • 1.3 苏州社会经济条件
  • 2.研究方法
  • 2.1 实地勘查
  • 2.2 生态梯度采样法
  • 2.3 实地样方法
  • 2.4 定量计算方法
  • 2.5 层次分析法
  • 2.6 植物群落结构因子分析
  • 3 研究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苏州城市森林植物区系组成成分及其特征的研究
  • 引言
  • 1.苏州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 1.1 植物区系的数量组成
  • 1.2 科的组成分析
  • 1.3 属的组成分析
  • 1.4 种的组成分析
  • 2.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 2.1 蕨类植物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 2.2 苏州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分析
  • 3.苏州种子植物区系的特征
  • 参考文献
  • 附录:苏州维管束植物名录
  • 第四章 苏州城市绿地群落结构分析
  • 引言
  • 1.苏州市道路绿地现状调查研究
  • 1.1 调查范围
  • 1.2 研究方法
  • 1.3 结果与分析
  • 2.苏州城市绿地人工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 2.1 路侧绿地人工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 2.2 滨水人工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 2.3 街头绿地(市民广场)人工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 2.4 立体交叉点绿地人工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 2.5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苏州市居住区人工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 1.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居民区样方调查结果
  • 1.2 调查资料分析
  • 1.3 各级权重指标评分计算
  • 1.4 典型样方植物群落分析及评价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苏州公园绿地及工业园区人工植物群落研究
  • 引言
  • 1.苏州市主要公园绿地人工植物群落研究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2 调查结果
  • 1.3 调查结果分析
  • 2.苏州市工业园区人工植物群落研究
  • 2.1 研究取样方法及对象
  • 2.2 工厂区绿地样方调查结果
  • 2.3 调查结果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苏州地区废弃采石场植被恢复与景观重建探讨
  • 引言
  • 1.废弃采石场植被重建与生态恢复研究概述
  • 1.1 废弃采石场生境特点
  • 1.2 国内外废弃采石场研究概况
  • 1.3 小结
  • 2.研究内容及方法
  • 2.1 研究地点概况
  • 2.2 苏州植物区系的组成
  • 2.3 研究内容
  • 2.4 研究方法
  • 3.结果分析与讨论
  • 3.1 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特征分析
  • 3.2 不同恢复阶段植被特征
  • 4.讨论
  • 5 建议
  • 5.1 人工促进植被自然恢复的策略
  • 5.2 废弃采石宕口艺术景观重建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苏州森林典型植物群落的结构分析
  • 引言
  • 1.苏州城市森林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类型
  • 1.1 常绿阔叶林
  • 1.2 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
  • 1.3 落叶阔叶林
  • 2.苏州城市森林天然次生林典型群落的结构分析
  • 2.1 苦槠群落的结构分析
  • 2.2 麻栎群落的结构分析
  • 2.3 木荷群落的结构分析
  • 3.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研究
  • 4.结论
  • 5.苏州人工森林植物群落类型
  • 5.1 针叶林
  • 5.2 杉木林
  • 5.3 黑松林
  • 5.4 毛竹林
  • 6.各人工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研究
  • 6.1 讨论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苏州城市森林综合评价与优化策略
  • 引言
  • 1.评价方法
  • 1.1 层次分析法(AHP)
  • 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2.评价体系的构建
  • 3.评价因子权重值的确定
  • 3.1 构造判断矩阵
  • 3.2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3.3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4.综合评价分值的确定
  • 5.结果与分析
  • 5.1 判断矩阵的构造与排序
  • 5.2 综合评价结果
  • 5.3 结论与分析
  • 6.苏州城市绿地植物配置优化对策
  • 6.1 行道树绿带
  • 6.2 分车绿带
  • 6.3 路侧绿带
  • 6.4 滨水绿化带植物群落配置优化对策
  • 6.5 街头绿地植物配置原则及配置策略
  • 6.6 立体交叉点绿地植物群落配置对策
  • 6.7 现在的城市次生林群落与自然植物群落保护策略
  • 6.8 苏州居民区人工植物群落结构优化策略
  • 6.9 苏州市公园人工植物群落结构优化策略
  • 6.10 苏州市工业园区人工植物群落结构优化策略
  • 6.11 苏州城市人工植物群落地被层优化策略
  • 7.小结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保山城区金龟子的种类调查及多样性分析[J]. 保山学院学报 2020(02)
    • [2].秦岭栓皮栎林下灌草多样性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6(05)
    • [3].杭州市城乡乔木物种的多样性[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11(05)
    • [4].农林复合生态系统防护林结构对植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1)
    • [5].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J]. 海洋与湖沼 2010(02)
    • [6].粗毛牛膝菊对呼和浩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生物安全学报 2020(02)
    • [7].大围山森林公园鳞翅目蝶类昆虫多样性初步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 2012(02)
    • [8].福建省有毒植物资源的种类与分布[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1(01)
    • [9].内蒙古图牧吉自然保护区春季迁徙水鸟多样性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3(04)
    • [10].黄浦江上游渔业水域鱼类组成及多样性[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15)
    • [11].凤阳县园林绿化树种调查研究[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4(03)
    • [12].湖南西湖山地区的植物多样性调查与研究[J]. 河北林业科技 2017(01)
    • [13].青海省黄河上游羊曲段水生生物调查研究[J]. 河北渔业 2016(09)
    • [14].森林游憩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金鞭溪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25)
    • [15].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研究[J]. 北方园艺 2013(10)
    • [16].白云山自然保护区蝶类昆虫物种多样性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 2012(03)
    • [17].西安镇滨河绿地野生草本植物多样性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06)
    • [18].北京市通州区不同类型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特征比较[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10)
    • [19].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现状[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6)
    • [20].风景区环境质量的生态评价[J]. 科技信息 2010(30)
    • [21].天然小叶青冈物种多样性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 2009(02)
    • [22].薇甘菊防除后抑制其再次入侵的几种防治措施初探[J]. 生态环境学报 2017(06)
    • [23].青岛城市公园绿地多样性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 2012(02)
    • [24].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蝶类群落多样性[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06)
    • [25].湖南东洞庭湖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和均匀性比较[J]. 四川动物 2010(06)
    • [26].三明城市绿道植物多样性分析[J]. 福建林业科技 2018(02)
    • [27].1990-2008年江苏省土地利用特征及MSA指数变化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1)
    • [28].黑龙江珍宝岛自然保护区春季迁徙水鸟多样性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3(01)
    • [29].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 四川林业科技 2011(04)
    • [30].重庆主城市区至郊区植被组成特点梯度变化[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标签:;  ;  ;  ;  ;  

    苏州城市森林群落结构及优化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