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肝脾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转染CD40L基因抗卵巢癌肝转移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

卵巢癌肝脾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转染CD40L基因抗卵巢癌肝转移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卵巢癌是一种常见的,死亡率极高的妇科恶性肿瘤,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虽治疗手段有了较大进步,但疗效并不乐观。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有关,目前免疫基因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CD40配体(CD40L)是一种免疫调节分子,CD40L与CD40结合能有效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增强其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还可诱导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本课题旨在建立小鼠肝脾转移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探讨转染CD40L基因的卵巢癌细胞株OVHM(CD40L-OVHM)脾脏接种后体内抗肿瘤效应的机制,为CD40L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用MTT法测定CD40L-OVHM细胞、OVHM细胞和空载体DNA-pMKITneo-OVHM细胞的生长曲线,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三种细胞的形态。2用流式检测仪检测CD40L在CD40L-OVHM细胞和OVHM细胞的表达情况。3用HE染色法验证经小鼠脾内接种OVHM细胞建立肝转移模型的可行性。4经小鼠脾脏内接种肿瘤细胞建立肝转移模型分为四组:OVHM细胞组、空载体DNA-pMKITneo-OVHM细胞组、CD40L-OVHM细胞组及注射PBS液组。于小鼠脾脏接种肿瘤细胞后第10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组脾细胞CD11c分子的表达情况来反映树突状细胞(DC)的数量。于小鼠脾脏接种肿瘤细胞后第10天用MTT法检测不同组脾脏杀伤性T细胞(CTL)的杀伤活性。于小鼠脾脏接种肿瘤细胞后第14天用ELISA法检测不同组小鼠外周血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IL-10和IL-12)的含量。于小鼠脾脏接种肿瘤细胞后第14天称量小鼠肝脏和脾脏的重量及观察肝脏转移瘤结节的情况。最后每组余下10只小鼠用于观察生存期。结果:1镜下观察OVHM细胞、CD40L-OVHM细胞和DNA-pMKITneo-OVHM细胞三种细胞形态无明显区别,测定三种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无明显差异。2 CD40L-OVHM细胞表面大量表达CD40L分子,而OVHM细胞未见CD40L表达。3小鼠脾脏内接种肿瘤细胞OVHM细胞后第14天脾脏接种局部出现原发肿瘤,肝脏表面可见大量转移瘤结节,病理学证实小鼠肝脏和脾脏的肿瘤结节的病理学形态结构相似,可见肝脾转移动物模型建立成功。4接种OVHM细胞、DNA-pMKITneo-OVHM细胞和CD40L-OVHM细胞后10天的小鼠脾细胞中CD11c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5),CD40L-OVHM细胞组小鼠的脾细胞中CD11c阳性细胞率(20.30±1.23%)与DNA-pMKITneo-OVHM细胞组和OVHM细胞组小鼠脾细胞相比较(10.69±0.89%和10.56±0.85%)有显著性提高(P<0.05)。5不同组小鼠的脾脏细胞毒性T细胞(CTL)杀伤活性检测结果显示:CD40L-OVHM细胞组、OVHM细胞组和DNA-pMKITneo-OVHM细胞组的小鼠脾细胞CTL杀伤率均高于PBS组(P<0.05),CD40L-OVHM组对OVHM细胞的杀伤能力明显高于OVHM组和DNA-pMKITneo-OVHM组(P<0.05),OVHM组和DNA-pMKITneo-OVHM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6 CD40L-OVHM组血清TNF-α、IL-12和IFN-γ浓度明显高于DNA-pMKITneo-OVHM细胞组和OVHM细胞组(P<0.05);CD40L-OVHM组血清IL-4和IL-10浓度明显低于OVHM组和DNA-pMKITneo-OVHM组(P<0.05)。OVHM组和DNA-pMKITneo-OVHM组间血清TNF-α、IL-12、IFN-γ、IL-4、IL-10浓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7小鼠脾内接种肿瘤细胞发生肝转移和脾脏原发瘤情况:小鼠脾脏接种肿瘤细胞后第14天,DNA-pMKITneo-OVHM细胞组和OVHM细胞组小鼠均出现肝转移,脾脏均有原发瘤,肝脏平均重量分别为3.07±0.19g,3.10±0.21g;脾脏平均重量分别为1.25±0.14g,1.23±0.16g,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CD40L-OVHM细胞组小鼠中有3只小鼠发生了肝转移(3/10),肝脏平均重量为1.45±0.14g;所有接种CD40L-OVHM细胞的小鼠脾脏均出现原发瘤,脾脏平均重量为0.58±0.10g。CD40L-OVHM细胞组小鼠的肝脏和脾脏重量均轻于OVHM细胞组和DNA-pMKITneo-OVHM细胞组肝脾的重量(P<0.05),但与PBS对照组相比,OVHM细胞组、DNA-pMKITneo-OVHM细胞组和CD40L-OVHM细胞组的小鼠肝脏和脾脏重量均明显增加(P<0.05)。8对照组PBS组小鼠在试验期间无一死亡,OVHM细胞组和DNA-pMKITneo-OVHM细胞组的小鼠在试验观察期(65天)全部死亡,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7±1天和18±1天;CD40L-OVHM细胞组的小鼠到实验结束时有6只死亡,其余4只在结束实验时仍然存活,平均生存期为58±3天,明显长于OVHM细胞组和DNA-pMKITneo-OVHM细胞组(P<0.05)。结论:1通过建立小鼠肝脾转移动物模型证实表达CD40L的OVHM细胞(CD40L-OVHM)的体内抑瘤作用明显。2表达CD40L的OVHM细胞(CD40L-OVHM)能够有效地促进脾脏DC的增殖和分化,增强脾脏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特异性杀伤活性,增强机体局部抗肿瘤作用。3表达CD40L的OVHM细胞(CD40L-OVHM)能够有效地调节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通过增强Th1型细胞的功能,抑制Th2型细胞的功能有效地调节了机体的Th1细胞和Th2细胞的平衡,增强了机体的抗肿瘤作用。4为进一步研究CD40L基因瘤苗及CD40L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研究论文 卵巢癌肝脾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转染CD40L基因抗卵巢癌肝转移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胃癌患者外周血CD40、CD40L的表达研究[J]. 浙江检验医学 2012(02)
    • [2].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CD40L表达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研究[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04)
    • [3].大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CD40L表达的影响[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02)
    • [4].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D40L水平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06)
    • [5].CD40L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表达的意义[J]. 广西医学 2013(09)
    • [6].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水平的临床研究[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1(02)
    • [7].CD40L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6)
    • [8].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D40L和MMP-9水平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12(11)
    • [9].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白介素-18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3(01)
    • [10].可溶性CD40L、MMP-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脑梗死的关系[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08)
    • [11].海藻糖对保存血小板分泌可溶性CD40L抑制作用的研究[J]. 中国输血杂志 2010(06)
    • [12].可溶性CD40L在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伤中的意义[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8(10)
    • [13].凉血散血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大鼠CD40L表达的影响[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11)
    • [14].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CD40L及血清MMP-9水平的影响[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08)
    • [15].血清可溶性CD40L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价值[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9(02)
    • [16].薤白皂苷化合物对CD40L表达及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黏附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11(07)
    • [17].骨髓过氧化物酶和可溶性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J]. 山东医药 2008(07)
    • [18].霉酚酸酯对血管内皮细胞与淋巴细胞粘附及其表达CD40L的影响[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8(09)
    • [19].中国维吾尔族、汉族人群CD40L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05)
    • [20].针刺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模型大鼠血脂水平及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J]. 针刺研究 2013(02)
    • [21].血清可溶性CD40L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J]. 实用预防医学 2011(11)
    • [22].体外循环对血小板CD40L表达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0(07)
    • [23].急性冠脉综合征中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致病作用的研究[J]. 心脏杂志 2009(01)
    • [24].CD40L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2(05)
    • [25].非霍奇金淋巴瘤中CD40、CD40L的表达及意义[J]. 贵州医药 2010(04)
    • [26].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CAM-1、VCAM-1及CD40L水平及葛根素对其的影响[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4(06)
    • [27].CD40L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3(03)
    • [28].CD_(40L)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16)
    • [29].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全血CD40L和CD64检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23)
    • [30].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CD40L表达及与UMA的关系[J]. 江苏医药 2009(10)

    标签:;  ;  ;  ;  ;  

    卵巢癌肝脾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转染CD40L基因抗卵巢癌肝转移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