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4~(2-)和/或SiO3~(2-)对部分水解铝盐混凝剂性能的影响研究

SO4~(2-)和/或SiO3~(2-)对部分水解铝盐混凝剂性能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在综合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SO42-和/或SiO32-对部分水解铝盐混凝剂中铝形态及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含SO42-和/或SiO32-复合混凝剂的形态的分析表征和定量计算、结构形貌、水解过程以及混凝动态过程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Al-Ferron反应动力学曲线可以反映整个反应时间内混凝剂的铝形态与Ferron反应的情况,聚合铝盐混凝剂的Al-Ferron反应动力学曲线符合假一级化学反应方程式,Al-Ferron反应动力学法计算的铝水解形态与Al-Ferron反应过程的实验结果和27Al-NMR法测定结果非常一致,可以很好的反映复合混凝剂的水解形态,避免了人为划分反应时间带来的误差。 2.Al-Ferron法和27Al-NMR法的计算结果表明,在PAC的制备过程中,SO42-和/或SiO32-的存在都会抑制具有较好混凝性能的Alb和Al13形态的形成,SO42-的抑制作用比SiO32-的影响更为明显。其中,SO42-的存在使AlCl3的水解过程向聚合方向进行,趋于形成更大的聚集体,SiO32-的存在使AlCl3的水解过程向水解方向进行,趋于形成较小的聚集体。 3.SO42-和/或SiO32-与铝水解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混凝剂的混凝性能。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少量SO42-存在使PAC中H-O-H水分子弯曲振动和Al-O八面体中Al-OH伸缩振动明显增强,分子间氢键O-H伸缩振动随SO42-增加而增强至γSO4/Al=0.2时趋势逆转。SiO32-的存在对PAC水解形态H-O-H水分子弯曲振动、Al-O八面体中Al-OH伸缩振动和分子间氢键O-H伸缩振动的影响较SO42-弱,但随γSi/Al增加呈明显增强趋势。 4.混凝剂的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PAC、PASiC0.10和PACS0.10三种混凝剂在贮存初期聚集体均呈枝状分布,其中PACS混凝剂中聚集体尺寸最大,聚集体晶粒在各分枝的外缘排列致密内部排列稍松散;PAC中聚集体尺寸次之,晶粒基本在各分枝的外缘紧密排列,内部晶粒很少;PASiC混凝剂聚集体尺寸最小但数量最多且晶粒排列最紧密。随贮存时间的延长,PAC和PACS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 1.2 本文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铝盐混凝剂的发展
  • 2.1.1 铝盐混凝剂的发展回顾
  • 2.1.2 无机铝盐混凝剂的分类
  • 2.1.3 铝盐混凝剂的生产方法
  • 2.1.3.1 金属铝溶解法
  • 2.1.3.2 氢氧化铝法
  • 2.1.3.3 铝盐化合物生产法
  • 2.1.3.4 矿物原料生产法
  • 2.1.3.5 电解法生产PAC技术
  • 2.2 铝的水化学反应特征
  • 2.3 PAC的形态及其表征方法
  • 2.3.1 水解聚合形态分布特征
  • 2.3.2 PAC的形态表征方法
  • 2.3.2.1 逐时络合比色法
  • 2.3.2.2 核磁共振法
  • 2.3.2.3 光散射法
  • 42-和/或SiO32-复合混凝剂的研究'>2.4 含SO42-和/或SiO32-复合混凝剂的研究
  • 2.4.1 聚硫氯化铝(PACS)
  • 2.4.2 聚硅氯化铝(PASiC)和聚硅硫氯化铝(PASiCS)
  • 2.4.3 聚硅酸铝盐混凝剂的两条不同研究路线
  • 2.5 混凝的基础理论
  • 2.5.1 水中胶体颗粒物的基本特征及相关理论
  • 2.5.1.1 水中天然胶体颗粒物的组成及结构
  • 2.5.1.2 颗粒物表面的物理化学特性
  • 2.5.1.3 颗粒物的双电层理论
  • 2.5.2 胶体的稳定性理论—DLVO理论
  • 2.5.3 凝聚混凝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 2.5.4 混凝反应动力学
  • 2.6 小结
  • 第三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1 实验材料
  • 3.1.1 混凝剂的制备
  • 3.1.1.1 PAC的制备
  • 3.1.1.2 PASiC的制备
  • 3.1.1.3 PACS的制备
  • 3.1.1.4 PASiCS的制备
  • ref的制备'>3.1.1.5 PACref的制备
  • 3.2 絮凝剂基本指标测定
  • T)的测定'>3.2.1 总铝浓度(AlT)的测定
  • 3.2.2 B值的测定
  • 3.3 实验方法
  • 3.3.1 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测定铝形态
  • 3.3.1.1 铝标准曲线的绘制
  • 3.3.1.2 工作曲线的绘制
  • 3.3.2 核磁共振测定
  • 3.3.3 Zeta电位的测定
  • 3.3.4 电镜观察
  • 3.3.5 X-射线衍射测定
  • 3.3.6 红外测定
  • 3.3.7 水解过程粒径分布测定
  • 3.3.8 混凝效果及过程研究方法
  • 3.3.8.1 混凝效果烧杯实验方法
  • 3.3.8.2 混凝动态试验
  • 42-和/或SiO32-对部分水解铝盐混凝剂水解形态的影响'>第四章 SO42-和/或SiO32-对部分水解铝盐混凝剂水解形态的影响
  • 4.1 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动力学法
  • 4.1.1 混凝剂的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动力学
  • 4.1.2 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动力学法定量计算Al(Ⅲ)水解形态
  • 27Al NMR图谱分析与形态鉴定结果'>4.227Al NMR图谱分析与形态鉴定结果
  • 27Al NMR图谱分析'>4.2.127Al NMR图谱分析
  • 27Al NMR定量计算'>4.2.227Al NMR定量计算
  • 4.3 小论
  • 42-和/或SiO32-与铝水解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第五章 SO42-和/或SiO32-与铝水解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 5.1 铝盐混凝剂的红外光谱图研究
  • 5.1.1 红外光谱解析
  • 42-和/或SiO32-对PAC水解形态中—OH振动的影响'>5.1.2 SO42-和/或SiO32-对PAC水解形态中—OH振动的影响
  • 42-和/或SiO32-与PAC水解形态中Al—O的相互作用'>5.1.3 SO42-和/或SiO32-与PAC水解形态中Al—O的相互作用
  • 5.2 XRD鉴定结果
  • 5.3 小结
  • 第六章 部分水解铝盐混凝剂的电镜观察和储存稳定性研究
  • 6.1 用TEM研究混凝剂的形貌
  • 42-和SiO32-对PAC形貌的影响'>6.1.1 SO42-和SiO32-对PAC形貌的影响
  • 6.1.2 TEM观察混凝剂形貌随储存时间的变化
  • 6.2 用SEM研究混凝剂的表面形貌
  • 6.2.1 用SEM研究混凝剂储存初期表面形貌
  • 6.2.2 SEM观察储存时间对混凝剂的表面形貌的影响
  • 6.3 混凝剂的稳定性的表观观测
  • 6.4 小结
  • 第七章 部分水解铝盐混凝剂水解产物粒度和形态的研究
  • 7.1 水解过程产物粒度分布测定结果
  • 7.1.1 PAC水解过程中水解产物粒度分布测定结果
  • 7.1.2 PASiC水解过程中水解产物粒度分布测定结果
  • 7.1.3 PACS水解过程中水解产物粒度分布测定结果
  • 7.1.4 PASiCS水解过程中水解产物粒度分布测定结果
  • 7.2 瞬时水解过程粒度分布
  • 7.3 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对不同时间铝水解产物形态分布的测定结果
  • 7.4 小结
  • 42-和/或SiO32-铝盐混凝剂混凝效能及动态研究'>第八章 含SO42-和/或SiO32-铝盐混凝剂混凝效能及动态研究
  • 8.1 投药量的影响
  • 8.1.1 投药量对水样剩余浊度(RT)的影响
  • 8.1.2 不同混凝剂在不同投药量下的电中和作用研究
  • 8.1.3 投药量对混凝动态的影响
  • 8.1.3.1 不同水解方式制备的PAC投药量对混凝动态的影响
  • 8.1.3.2 投药量对PASiC混凝剂混凝动态的影响
  • 8.1.3.3 投药量对PACS混凝剂混凝动态的影响
  • 8.1.3.4 投药量对PASiCS混凝剂混凝动态的影响
  • 8.2 水样pH对铝盐混凝剂混凝效能的影响
  • 8.2.1 水样pH对RT的影响
  • 8.2.2 水样pH对混凝剂电中和作用的影响
  • 8.3 水样中无机盐对混凝剂的混凝效能的影响
  • 8.3.1 无机盐对水样RT的影响
  • 8.3.2 无机盐对混凝剂电中和作用的影响
  • 8.4 小结
  • 第九章 实际水样处理
  • 9.1 处理城市废水
  • 9.1.1 浊度去除效果
  • 9.1.2 COD去除效果
  • 9.1.3 总磷去除效果
  • 9.2 处理印染废水
  • 9.3 黄河水除浊效果
  • 9.4 处理小清河废水
  • 9.4.1 PACS混凝剂处理小清河废水的效果
  • 9.4.2 PASiCS混凝剂处理小清河废水的效果
  • 9.5 小结
  • 第十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10.1 结论
  • 10.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接受的论文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复配混凝剂理化特性及性能[J]. 环境工程学报 2013(12)
    • [2].混凝剂生产性对比试验分析[J]. 环境与发展 2017(10)
    • [3].我国混凝剂应用现状及问题探讨[J]. 净水技术 2018(07)
    • [4].铁铝硅摩尔比对新型混凝剂除氟效果的影响[J]. 广州化工 2018(18)
    • [5].新型混凝剂处理洗煤废水的优化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10)
    • [6].混凝—气浮除藻工艺中混凝剂的选择[J]. 给水排水 2008(05)
    • [7].复合硅藻土混凝剂的研究进展[J]. 硅酸盐通报 2013(09)
    • [8].回收混凝剂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研究[J]. 给水排水 2012(09)
    • [9].复配混凝剂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1(12)
    • [10].聚硅酸铝镁锌混凝剂的制备及去除抗生素性能和机理初探[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7(03)
    • [11].固体废物硅酸盐混凝剂的种类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硅酸盐通报 2013(10)
    • [12].氧化混凝剂在腈纶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广东化工 2013(05)
    • [13].处理水库低温低浊水混凝剂的优选[J]. 净水技术 2009(03)
    • [14].水处理混凝剂研究进展[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8(09)
    • [15].不同混凝剂对四环素及磺胺甲基嘧啶的吸附性能[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20(04)
    • [16].铁铝复配混凝剂处理低温低浊水[J]. 环境工程学报 2014(09)
    • [17].不同混凝剂预处理制革废水实验研究[J]. 化工管理 2014(11)
    • [18].水处理混凝剂的发展和展望[J]. 科技信息 2009(13)
    • [19].稀土废渣混凝剂的制备及影响因素分析[J]. 稀土 2014(02)
    • [20].不同铝系混凝剂处理印染废水[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04)
    • [21].四种混凝剂复配处理造纸黑液的实验研究[J]. 河南科学 2013(03)
    • [22].新型含锆聚合混凝剂的效能研究[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3(03)
    • [23].不同混凝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2(09)
    • [24].赤泥制备混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2(05)
    • [25].复合型混凝剂去除模拟印染废水色度[J]. 纺织科技进展 2011(05)
    • [26].铁系混凝剂的投加对膜生物反应器运行效能的影响[J]. 化学通报 2015(09)
    • [27].两种锰盐混凝剂除镉效能及其影响因素[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1(08)
    • [28].混凝剂处理含重金属工业废水筛选应用条件研究[J]. 甘肃科技 2019(07)
    • [29].铁系混凝剂对果绿染料废水的去除效果研究[J]. 四川化工 2011(02)
    • [30].我国水处理混凝剂的发展新趋势[J]. 中国给水排水 2010(08)

    标签:;  ;  ;  ;  

    SO4~(2-)和/或SiO3~(2-)对部分水解铝盐混凝剂性能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