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基金经理是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的核心人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基金业绩。为了有效的保护投资者利益,激励机制凸显其重要价值,成为防范基金经理“道德风险”的核心。基金经理的激励机制分为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本文主要分析“基金竞赛”的隐性激励机制对基金经理投资行为及基金绩效的影响,力图发现导致激励作用扭曲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本文首先建立一个两个基金经理人的博弈模型,模型结果证明当投资者根据基金经理人相对业绩决定投资时,年度前期业绩相对较差的基金经理人将增加投资组合风险而业绩相对较好的基金经理人倾向于降低风险。然后本文分析在中国基金业是否存在“基金竞赛”现象,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基金未来的资金流量与基金过去相对业绩显著正相关,说明中国基金业存在着“基金竞赛”现象。基金的相对业绩通过影响基金未来的资金流入从而对基金经理产生一定激励,进而影响其投资行为。运用RTN和RAR分析相对业绩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年度前期业绩较差的基金经理倾向于在年度后期加大投资组合风险,业绩较好的基金经理则倾向于降低投资组合风险。但这种风险调整行为并没有提高基金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即没有增加投资者福利。此外,本文进一步采取Logistic实证方法分析影响基金经理人风险调整的具体因素,成立时间较短的基金、规模较小的基金以及从业经历较短的基金经理人由于未能在基金市场上建立自己的声誉,业绩较差时更有压力为排名而战,从而倾向于提高投资组合风险。相对业绩排序这种隐性激励方式在我国基金业产生了一定扭曲,针对于此本文提出建议:培育完善的基金经理市场,降低短期排名压力;增加基金风险抵押约束;完善基金绩效评价指标,建立长期纵向业绩评级体系;此外还需加强基金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金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的动态博弈分析——基于声誉机制视角[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1(05)
- [2].解析对冲基金经理人的收费最大化问题[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5(01)
- [3].基金经理人特征与基金业绩——基于阳光私募基金的实证分析[J]. 新经济 2014(29)
- [4].王章佑——来自香港从台湾起家的世界顶尖避险基金经理人[J]. 金融博览(银行客户) 2010(07)
- [5].委托代理制下基金经理人的信息优势与绩效——基于中国台湾地区的实证研究[J]. 产经评论 2014(02)
- [6].基金经理人特征与业绩的关系研究[J]. 淮海文汇 2012(05)
- [7].政府引导基金下创业投资经理人与风险企业的合谋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08(09)
- [8].表中有话[J]. 南风窗 2009(12)
- [9].明星基金择时能力、选股能力及其经理人个人资质的影响研究[J]. 北方经济 2012(14)
- [10].看点[J]. 艺术与投资 2008(01)
- [11].基金经理人声誉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分析[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4(04)
- [12].GP翘首以待二级市场[J]. 资本市场 2012(06)
- [13].底部反弹特征初现[J]. 股市动态分析 2012(42)
- [14].外刊速览[J]. 董事会 2010(05)
- [15].观点[J]. 中国石化 2017(05)
- [16].未知的2012[J]. 新民周刊 2012(03)
- [17].经济金融关键词(七)[J]. 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 2010(07)
- [18].锦标赛制度下基金经理人风险调整行为[J]. 经济导刊 2010(05)
- [19].艺术收藏策略——给新藏家及基金经理人的建议[J]. 东方艺术 2010(15)
- [20].基金经理人激励机制探讨——基于委托代理关系视角[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 [21].面孔[J]. 中国金融家 2016(05)
- [22].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短期行为分析[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 [23].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短期行为分析[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8(04)
- [24].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短期行为分析[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08(02)
- [25].物竞天择[J]. 资本市场 2012(07)
- [26].外资有流出亚洲地区迹象[J]. 长三角 2010(07)
- [27].我国证券市场羊群效应研究[J]. 经贸实践 2017(16)
- [28].基金经理人相对业绩报酬契约激励理论模型分析[J]. 软科学 2015(10)
- [29].FOF的海外发展及实践[J]. 中国金融 2014(04)
- [30].基金市场中管理者与监管者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研究[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