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了全国人口的大多数,这就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参与的体育,就不是真正的群众体育。农村体育有着自身的规律与特色,本文将着眼点放在村落社区生态空间,以个案研究为手段,通过实地调查,深入农村基层,走进农民的现实生活,用社会学的视角描述丰富多彩的村落体育现象,探讨村落体育变迁的规律。本文根据新中国体育发展、社会变迁和村落体育变化的特点,将村落体育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复苏后又停滞的村落体育—建国初期(1949—1965年),第二阶段:被迫进行的表面“轰烈”的村落体育——“文革”时期(1966—1976年),第三阶段:逐步恢复发展的村落体育——改革开放时期(1977—)。通过对各阶段村落体育状况的描述,得出村落体育变迁的特点:村落体育活动从“土特产”项目转向传统项目与现代项目相结合;村落体育场地设施从一穷二白到少量投入;村落体育意识逐渐增强;村落体育组织管理经历了起落、发展的过程。分析了各种社会因素在村落体育变迁中的作用:社会政治环境对村落体育变迁起着导向作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村落体育变迁的基础条件;村落文化变迁为村落体育变迁提供了外部动力;农村人口素质是村落体育变迁的内在动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是村落体育变迁的催化剂;大众传播媒介是村落体育变迁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对小岗村体育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及其社会因素分析,以期为小岗村乃至全国村落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1 前言1.1 选题依据1.2 国内研究现状1.3 概念的界定和村落体育变迁的阶段划分1.3.1 村落体育的界定1.3.2 村落体育变迁的界定1.3.3 村落体育变迁的阶段划分1.4 研究对象及其概述1.4.1 研究对象1.4.2 小岗村情况概述1.4.2.1 隶属关系及人口现状1.4.2.2 地理环境1.4.2.3 耕作制度1.5 研究方法1.5.1 实地研究1.5.2 文献资料法1.5.3 专家访谈法1.5.4 逻辑归纳法2 建国后各阶段村落体育状况、社会背景2.1 第一阶段:复苏后又停滞的村落体育——建国初期(1949—1965 年)2.1.1 村落体育状况2.1.1.1 村落体育活动状况2.1.1.2 村落体育场地设施状况2.1.1.3 村落体育意识状况2.1.1.4 村落体育组织管理状况2.1.2 社会背景2.1.2.1 政治状况2.1.2.2 经济状况2.1.2.3 文化状况2.1.2.4 人口状况2.1.2.5 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状况2.1.2.6 大众传播媒介状况2.2 第二阶段:被迫进行的表面“轰烈”的村落体育——文革时期(1966—1976 年)2.2.1 村落体育状况2.2.1.1 村落体育活动状况2.2.1.2 村落体育场地设施状况2.2.1.3 村落体育意识状况2.2.1.4 村落体育组织管理状况2.2.2 社会背景2.2.2.1 政治状况2.2.2.2 经济状况2.2.2.3 文化状况2.2.2.4 人口状况2.2.2.5 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状况2.2.2.6 大众传播媒介状况2.3 第三阶段:逐步恢复发展的村落体育——改革开放时期(1977—)2.3.1 村落体育状况2.3.1.1 村落体育活动状况2.3.1.2 村落体育场地设施状况2.3.1.3 村落体育意识状况2.3.1.4 村落体育组织管理状况2.3.2 社会背景2.3.2.1 政治状况2.3.2.2 经济状况2.3.2.3 文化状况2.3.2.4 人口状况2.3.2.5 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状况2.3.2.6 大众传播媒介状况3 新中国村落体育变迁特点3.1 村落体育活动从“土特产”项目转向传统项目与现代项目相结合3.2 村落体育场地设施从一穷二白到少量投入3.3 村落体育意识逐渐增强3.4 村落体育组织管理经历了起落、发展的过程4 社会因素在村落体育变迁中的作用4.1 社会政治环境对村落体育变迁起着导向作用4.2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村落体育变迁的基础条件4.3 村落文化变迁为村落体育变迁提供了外部动力4.4 农村人口素质是村落体育变迁的内在动力4.5 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是村落体育变迁的催化剂4.6 大众传播媒介是村落体育变迁的重要辅助手段5 结论与讨论5.1 结论5.2 讨论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附录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新中国论文; 村落体育论文; 变迁论文; 社会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