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的思想内容与结构特征

《天问》的思想内容与结构特征

论文摘要

本人在探寻《天问》诗句本义的基础上,发现屈原问天、问地、问人,实际是对有关天、地、人的后世臆造的某些传说产生怀疑。本文旨在考察屈原在质疑这些传说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怀疑精神、思想观念及最终目的,并根据屈原的创作目的以及各层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思维方式和屈原卒章显志的惯常创作模式等,研究《天问》的逻辑结构。本文由六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范围、学术价值、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回顾《天问》研究史。重点梳理《天问》思想研究史和结构研究史,总结有关屈原的怀疑精神、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天问》的结构类型、结构层次和研究方法等问题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讨论屈原对有关自然发展史的某些传说的质疑。屈原不仅质疑了有关传说的内容,也质疑了它们产生的过程和方法,从而表明后世所传道的“天道”不可信。 第三章,在考索诗句本义的基础上,探讨屈原对社会发展史中某些传说的质疑。屈原问人类历史部分主要对鲧的道德和事功问题、禹的治水之功和道德问题、启“贤”的说法、舜“孝悌”、汤“仁义”和“挑”汤亡夏传说、武王“仁义之师”的说法和昭王南征不复传说等,予以重新认识。在屈原看来,尧、舜、禹(包括启)、汤、文、武这些被儒墨所极力赞颂的“圣王”,或贪于女色权势,或违礼越仁,与所传道的完美形象难以相符,从而表明后世所传道的某些“历史”不可信。 第四章,分析屈原在反思历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及其现实目的。屈原质疑了传道的天命与王道观念。《天问》中,屈原在对某些“历史”质疑的基础上表明,在历史兴替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而非“天命”。屈原质疑历史传说时也揭示了儒家王道的虚构性及其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偏狭。儒家的“仁政”与“无敌于天下”之间隐藏着一个“仁政”与战争的悖论,这实际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局限。他们脱离现实和历史的发展趋势,创设了理想化的“王道”思想和道统体系。而单靠以仁政为要义的王道来兴邦治国,不仅与历史事实相悖,而且也无法保障国家机器长久地正常运转。 屈原质疑了儒墨道统人物的完美形象。屈原在《天问》中反映了历代“圣王”在伦理道德上的缺失,从而表明历代先王在道德和事功方面并不像儒墨传道的那样完美无缺。综观屈原的作品,他对先王的认知取向是一致的。在屈原看来,历代先王既有卓异的政治才能又存在一定的瑕疵。 屈原在反思历史的同时,思考了君王如何依靠人事的问题。他对君王的道德修养与国家兴亡之关系表达了独特的认识。屈原重视君王的道德修养对于国家兴亡的重要意义,认为君王无德是身危国削甚至身弑国灭的直接原因。同时,屈原也认识到,在夺取权力和兴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意义
  • 二、本文的研究范围、学术价值以及研究方法
  • 三、本文的创新点
  • 第一章 《天问》研究回顾
  • 第一节 《天问》研究概述
  • 第二节 《天问》思想内容研究
  • 第三节 《天问》结构研究
  • 一、《天问》的结构类型
  • 二、《天问》的结构层次
  • 三、《天问》结构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由《天问》看屈原对有关自然发展史“传说”的质疑
  • 第一节 屈原对有关自然发展史起源“传说”的质疑
  • 第二节 屈原对有关自然发展史“传说”的质疑
  • 第三章 由《天问》看屈原对有关社会发展史“传说”的质疑
  • 第一节 屈原对夏代历史中若干问题的质疑
  • 一、屈原对鲧的道德与事功的重新评价
  • 二、屈原对禹的治水之功和道德问题的针砭
  • 三、屈原对启“贤”的质疑
  • 第二节 屈原对商代历史中若干问题的质疑
  • 一、屈原对商之祖先舜“孝悌”的反拨
  • 二、屈原对汤“仁义”和“挑”汤亡夏传说的质疑
  • 第三节 屈原对周代历史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 一、屈原对武王“仁义之师”的质疑
  • 二、屈原对昭王南征不复传说的质疑
  • 第四章 由屈原的质疑看其思想观念和现实目的
  • 第一节 由《天问》看屈原对天命和王道观念的认识
  • 一、屈原对天命观念的认识
  • 二、屈原对王道观念的认识
  • 第二节 由《天问》看屈原对儒墨道统人物完美形象的质疑
  • 一、先秦诸子对历代先王的认识
  • 二、屈原对儒墨道统人物完美形象的质疑
  • 三、关于屈原的先王认知取向问题
  • 第三节 屈原对君王的道德修养和尚贤的认识
  • 一、君王的道德修养与国家兴亡的关系
  • 二、屈原的人才观
  • 第五章 《天问》的逻辑结构
  • 第一节 《天问》的逻辑结构及其类型
  • 一、《天问》的逻辑结构
  • 二、《天问》的结构类型
  • 第二节 《天问》逻辑结构划分的理论依据
  • 一、由屈原的创作意图看《天问》的逻辑结构
  • 二、由《天问》的思维方式看其逻辑结构
  • 三、由《天问》各层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看其逻辑结构
  • 四、由屈原卒章显志的惯常创作模式看《天问》的逻辑结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过屈原论[J].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19(12)
    • [2].唐代诗人对《史记·屈原列传》的接受[J]. 职大学报 2020(01)
    • [3].解构·建构·实现——近代“屈原爱国”观念生成与传播的历史考察[J]. 史学月刊 2020(05)
    • [4].试论民国时期科学与人生的疏离与对峙——以闻一多参与屈原论争的情况为中心[J]. 贵州社会科学 2020(05)
    • [5].从《屈原列传》看司马迁的“爱奇”[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8)
    • [6].悼屈原[J]. 天津社会保险 2018(02)
    • [7].屈原赋《离骚》[J]. 前线 2019(09)
    • [8].知道屈原的请举手[J]. 前线 2019(09)
    • [9].屈原[J]. 荣宝斋 2017(11)
    • [10].屈原博物馆[J]. 建筑遗产 2018(03)
    • [11].屈原图像在中国古代的传播与接受[J]. 中州学刊 2017(04)
    • [12].忆屈原[J]. 生物技术通讯 2017(03)
    • [13].寻访屈原小学[J]. 中国三峡 2017(06)
    • [14].祭屈原 痖弦(节选)[J]. 台声 2017(12)
    • [15].屈原塔[J]. 台声 2017(12)
    • [16].忧国与脱俗:屈原与庄子思想的比较研究[J]. 人文天下 2017(06)
    • [17].看屈原画感[J]. 黄河之声 2015(19)
    • [18].屈原颂[J].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5(08)
    • [19].也论《屈原列传》疑案(下)——《屈原列传》研究论争述论[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2)
    • [20].爱国是屈原永恒的信念[J]. 民主 2016(06)
    • [21].屈原的乡国之情与人格魅力[J]. 湘潮(下半月) 2016(07)
    • [22].屈原原型 屈赋的思想史意义[J]. 中国文化 2014(02)
    • [23].也论《屈原列传》疑案(上)——《屈原列传》研究论争述论[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4].巧辨贤才[J].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0(Z1)
    • [25].汨罗江边的屈原[J]. 诗刊 2020(02)
    • [26].触摸“屈原精神”的钢筋铁骨[J]. 善天下 2019(11)
    • [27].颂屈原[J]. 老友 2020(06)
    • [28].端午思屈原[J]. 少先队活动 2020(06)
    • [29].那一朵浪花——端午纪念屈原[J]. 青年文学家 2020(16)
    • [30].与屈原对话[J]. 青年文学家 2020(22)

    标签:;  ;  ;  ;  ;  ;  

    《天问》的思想内容与结构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