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媒介权力的异化与制约

当前我国媒介权力的异化与制约

论文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都发生了急遽变革,但法律、道德等社会调控机制却相对滞后,政治体制也因过渡性失衡而难以避免地衍生出某些畸变,本应以追求公共利益为指向的媒介权力由于经受着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双重干扰而发生了异化。这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媒介伦理秩序、破坏了现代社会的民主法治精神,也严重干扰到媒介社会的正常运转,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受到其负面影响。本文在积极借鉴国内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媒介权力的异化与制约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笔者认为,媒介权力是社会整体权力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权力”,它涉及大众传媒的本质特征。媒介权力是在媒介权利和媒介公信力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媒介的话语权,它是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通过“话语浸润”的方式对受众乃至社会产生影响力、操纵力来实现的。大众传媒是公共领域中最为活跃的话语平台,媒介权力本质上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媒介权力的公共性由于经受着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双重干扰与共同蚕食而频频缺失,本应以追求公共利益为指向的媒介权力就此异化了。当前我国媒介权力异化的表现可以归为三类——媒介权力“寻租”、媒介“话语暴力”、媒介越权“审判”,其中包括“有偿新闻”、“有偿不闻”、因抢发新闻而丧失人文关怀、因炒作新闻而侵犯个人隐私、因新闻泛娱乐化而污染社会风气等具体表现形式。媒介权力异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媒介组织中的成员不能自动地超越他们私人的和特殊的利益诉求;第二,市场经济下的各种利益集团对媒介权力不断进行资本诱控;第三,媒介权力常常被一些政府部门或个别领导干部借以谋求私利。媒介权力的异化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止,它所造成的社会危害至少也有三个方面:第一,大众传媒自身不但常常因此而触犯法律、受到法律制裁,而且会对社会民主法治精神造成极大的破坏;第二,会导致传媒社会责任感的论丧,进而对媒介伦理秩序造成严重的冲击;第三,会降低媒介公信力,从而动摇媒介权力得以建立的基础,干扰媒介社会的正常运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最终都将遭受其负面影响。政府、大众传媒、社会公众三方是制约媒介权力的行为主体。对于作为社会权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媒介权力,理应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制约体系,这个体系应该既包括内在的媒介自律,又应该包括外在的政策约束、法律监管、社会舆论监督等等他律方式。据此,本文提出了对媒介权力的三种制约路径——媒介规制路径、媒介自律路径、媒介批评路径,其中包括对大众传媒实行差异化监管、加快新闻立法进程、以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为指针切实加强媒介自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闻采编权独立、设立新闻督查及评议制度、强化媒介伦理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媒介素养较高的公民社会、大众传媒以开放的姿态为公众提供媒介批评的渠道和场所,等等诸多制约环节。要实现对媒介权力异化的有效遏制,就不能忽视对媒介权力制约体系及其中各个制约环节的建设,这不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媒介权力概述
  • 1.1 媒介权力的界定
  • 1.1.1 权力与话语
  • 1.1.2 媒介、大众传媒与媒介社会
  • 1.1.3 媒介权力
  • 1.2 媒介权力的基础
  • 1.2.1 媒介权利
  • 1.2.2 媒介公信力
  • 2 媒介权力的异化
  • 2.1 媒介权力异化的内涵
  • 2.1.1 异化概念
  • 2.1.2 公共领域、公共利益与媒介权力的公共指向
  • 2.1.3 "权力的媒介"与"媒介的权力"
  • 2.1.4 社会转型期媒介权力公共性的缺失
  • 2.2 当前我国媒介权力异化的表现及其成因与危害
  • 2.2.1 媒介权力"寻租"
  • 2.2.2 媒介"话语暴力"
  • 2.2.3 媒介越权"审判"
  • 小结
  • 3 媒介权力的制约
  • 3.1 媒介规制路径——对媒介权力的政策约束及法律监管
  • 3.1.1 对大众传媒实行差异化监管
  • 3.1.2 加快新闻立法进程
  • 3.2 媒介自律路径——对媒介权力主体的职业道德约束
  • 3.2.1 以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为指针切实加强媒介自律
  • 3.2.2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闻采编权独立
  • 3.2.3 设立新闻督查及评议制度
  • 3.2.4 强化媒介伦理道德教育
  • 3.3 媒介批评路径
  • 3.3.1 我国媒介批评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 3.3.3 当前我国开展媒介批评的意义与立足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历史发生学视阈下西方媒介批评的“发生”[J]. 今传媒 2020(06)
    • [2].中国媒介批评“源流”的学理探究[J]. 视听 2020(09)
    • [3].我国媒介批评展开层面的划分及反思[J]. 今传媒 2019(06)
    • [4].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02)
    • [5].媒介批评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变化与特点——以网络空间中媒介批评为主要分析对象[J]. 电视指南 2017(15)
    • [6].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批评实践的再思考[J]. 电视指南 2017(15)
    • [7].美国高校媒介批评课程扫描及启示[J]. 青年记者 2017(09)
    • [8].媒介批评:媒体的一面镜子[J]. 青年记者 2017(27)
    • [9].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的学科化发展及其思考[J]. 青年记者 2016(04)
    • [10].以微博为例谈网络媒介批评[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04)
    • [11].当前我国媒介批评的指向、视角和依据[J]. 青年记者 2016(09)
    • [12].华夏媒介批评的概念、思想流变及其价值取向[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3].媒介生产观念的新超越传播价值判断的再认识——评《媒介批评学》[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4].国际视野与中国特色的有机融合——评《媒介批评学》[J]. 青年记者 2016(22)
    • [15].论网络环境下的媒介批评——以魏则西事件中的百度为例[J]. 传播与版权 2016(08)
    • [16].融汇中外 注重应用——评《媒介批评学》[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17].新媒体环境中的网络媒介批评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 新闻研究导刊 2015(07)
    • [18].中国媒介批评的发生学研究成果——评《清末民初知识分子与媒介批评研究》[J]. 新闻界 2015(19)
    • [19].媒介批评[J]. 媒介批评 2019(00)
    • [20].新媒体视域下学生媒介批评能力的培养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20(03)
    • [21].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评——以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女性偏见现象为例[J]. 山西青年 2017(20)
    • [22].唐宋时期媒介批评探微[J]. 青年记者 2013(34)
    • [23].媒介批评的由来及发展[J]. 媒介批评 2017(00)
    • [24].对象、层面和方法:中国专业期刊媒介批评分析——以《新闻记者》“媒介批评”专栏2010—2019年文章为样本[J]. 视听 2019(09)
    • [25].从受众角度看媒介批评——浅论如何加强受众的媒介批评意识和能力[J]. 才智 2018(31)
    • [26].新媒体艺术实践呼唤艺术媒介批评——关于新媒体艺术批评的思考[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7].对内地媒介批评理论研究的再思考[J]. 长江丛刊 2018(16)
    • [28].微博平台上网络媒介批评利弊谈[J]. 青年记者 2014(02)
    • [29].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的“发生”[J]. 江西社会科学 2014(08)
    • [30].浅析“微时代”媒介批评[J]. 西部广播电视 2014(14)

    标签:;  ;  ;  

    当前我国媒介权力的异化与制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