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决策效率分析

信贷决策效率分析

论文摘要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一直是金融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2003年以来,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整体上市这一方案被最终确定并且施行。但是,与欧美的同业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仍然在低效率运行,盈利能力较低。与低盈利能力同时存在的还有高不良贷款率,低拨备覆盖率。国内商业银行在信贷决策的质量和信贷风险管理的理念、技术、手段等方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善。就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效率和决策方法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水平和信贷决策效率,对银行经营收入增加也有直接的意义。本文试图在经济学框架内对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系统的效率进行理论分析。以下分述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第一部分阐述选题依据、理论与实践意义、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本文的研究方法、篇章结构。第二部分首先提出信贷决策系统的概念,指出:围绕信贷经营、审批和风险管理部门形成的,具有相对独立地位,在信贷决策制度指导下,运用信贷决策技术,多层次反馈调节的系统,称为信贷决策系统。信贷决策系统是在商业银行公司化改革基本完成后才形成的。信贷决策系统的组织体系和构成要素是:信贷经营部门发现并创造有效信贷需求,获取信贷风险分析和效益分析的支持资讯;信贷审批会是商业银行各级分支机构本外币信贷业务的最高决策机构,实行委员制,负责本行职权范围内项目审批;信贷风险部门负责银行日常贷款审计,对贷款的运行情况和贷款存在的风险进行监控和预测,负责风险分类、风险控制和风险转化。信贷决策技术狭义上是指贷款风险测量和贷款定价技术,广义上应该包括为信贷决策提供支持的各种风险管理技术。信贷决策制度包括贷款岗位责任制、审贷分离制度、信贷风险控制制度。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管层通过薪酬和内部控制,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激发和调动信贷部门员工的积极性。第三部分探讨经济效率的分解和评价标准。效率是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它既可以指资源利用的最优状态,也可以指资源利用的程度。首先,阐述费勒尔—德布鲁的理论把效率损失分解成技术无效率和配置无效率;其次,依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进一步把原来完全归结为技术效率损失的部分再次分解为技术效率损失与制度效率损失。对照莱宾斯坦的X—效率理论,企业的实际生产水平往往低于其可能的最高生产水平,经济活动是由各个个人参与的活动,研究经济活动必须以个人作为研究单行,而不是笼统地研究厂商,则效率损失可进一步分解。技术效率和制度效率都是在新古典的框架上发展出来的,是放宽技术和制度既定的假设,在技术和制度两个不同领域采用经济学方法得出的成果;但是X效率论并不强调人的完全理性,和技术效率、制度效率在理论框架上存在重大差别。为在理论上加以统一运用,必须做一些技术处理。把X效率描述的范围限制在集体内部,仅考虑激励和组织要素对单个人生产率的影响;排除组织和动机、交易费用、技术之间的交互影响,假设他们之间相互独立。第四部分对信贷决策效率在理论上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国内外关于银行效率的实证研究,加以归纳概括。指出:1.在我国转型期,通过效率前沿分析方法,在实证研究中观测银行和效率前沿之间的效率差异包括技术低效率、制度低效率和X低效率,而不仅是其中的一种。2.把贷款和证券金额作为产出,人力成本、固定资产成本和借贷资金成本作为投入,可以看作是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过程的投入和产出,衡量的是信贷决策过程的效率。3.引申国外文献中“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应用、流程设计”这三个因素。“人力资源”相关因素可以拓展为对银行员工的激励与压力;“技术应用”考虑采用技术的特征;“流程设计”考虑以制度因素代替。而后,建立一个统一的投入产出模型描述信贷决策效率。第五部分分析信贷决策低效率的原因。1.信贷决策技术低效率的原因包括: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先进的商业银行相比,在信贷决策技术存在非常大的差距;风险管理技术通常是基于可信的、一致的计量模型,需要长时间的数据积累,当前信贷决策数据不足,质量差,只能简单应用风险管理模型,造成信贷决策技术效率低于最优水平;信贷决策技术在行际之间、在银行内部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上级行和下级行之间的分布非常不同,技术在行际和人际的扩散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2.信贷决策制度低效率的原因分析。信贷决策制度的交易成本可以分为岗位责任界定的成本、信息成本、监督管理成本。客户经理主要搜集项目相关的详细信息,但没有相应标准衡量信息是否达到“准确、客观、全面、具体”,造成客户经理责任界定费用高。现行审贷分离制度造成信息不对称比较严重,并且审贷分离制度会对银行正常合理的信贷业务发展产生制约。风险管理部门在贷款发放后收集资料、整理分类,这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对所收集到的贷款进行风险识别、计量,采取措施控制,进行组合管理,需要投入劳动,如采用电子处理系统需要投入资本。3.信贷决策X低效率的原因分析。从银行业的一般情况看,信贷决策X低效率的原因包括:信贷决策人员的劳动合同不完整;信贷决策确切的投入产出关系不完全确定或已知;风险决策者的投人并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得到的;银行可能彼此仿效而不是竞争;在高管层与信贷审批者之间存在压力断层。从我国的特殊情况看X低效率的原因,银行中的信贷决策X低效率主要和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组织机构庞大、管理方式传统、员工人数众多、利益的机构性分割等原因,X低效率更为严重。第六部分提出信贷决策低效率的对策。1.解决信贷决策技术低效率的对策包括:引进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特别是定量分析技术,运用计量模型提高银行的信贷决策效率;建立起行业信用数据库,为高级的风险管理体系提供支持和保障;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信用记录,打破信用信息不能共享的局面,加快信用数据的积累速度,有效地缩短信用信息的收集时间;加强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功能,研究开发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准确的提供借款人的信用参数。2.提出信贷决策制度低效率的对策。一、合理界定岗位责任。二、改进审贷分离制度。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对贷款合规性的审查,贷款审批委员会负责对贷款信用风险预测评估;缩减审批委员会成员数目,加强信贷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向审贷人员提供由第三者调查评估的涉及借款人的信息,来核实和印证送审人员所送审的贷款材料;提高稽核部门稽核质量,减少无谓的稽核次数。三、整合信贷风险管理的各方面力量,减少重复检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对信贷决策数据整理分类。3.解决信贷决策X低效率的对策包括:科学界定激励标准;营造和谐的银行信贷文化。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逻辑结构
  • 2. 信贷决策系统
  • 2.1 信贷决策系统的概念
  • 2.2 我国银行内信贷决策系统的形成过程
  • 2.3 当前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系统
  • 3. 评价决策效率的标准
  • 3.1 新古典微观经济效率
  • 3.2 X 效率
  • 3.3 X 效率与技术效率、制度效率的比较
  • 3.4 决策非配置效率评价标准的综合
  • 4. 信贷决策效率的理论分析
  • 4.1 银行效率实证研究归纳
  • 4.2 解释信贷决策效率的统一框架
  • 5. 信贷决策低效率的原因分析
  • 5.1 信贷决策技术低效率的原因分析
  • 5.2 信贷决策制度低效率的原因分析
  • 5.3 信贷决策X 低效率的原因分析
  • 6. 信贷决策低效率的对策
  • 6.1 信贷决策技术低效率的对策
  • 6.2 信贷决策制度低效率的对策
  • 6.3 信贷决策X 低效率的对策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信贷决策效率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