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口流动模型的“民工荒”问题研究

基于人口流动模型的“民工荒”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2004年以后,我国沿海地区首次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近几年来,这一现象开始向我国内陆地区蔓延,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方面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2010年春,“民工荒”现象在我国愈演愈烈,特别是那些经历了金融海啸的冲击后,在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用工企业重新恢复生产之时,招工难又成为他们面临的一项难题。根据统计,2010年东部沿海地区出现大规模的用工荒,仅珠三角地区的缺口就超过200万。“民工荒”现象主要存在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之中,这些企业的用工对象主要就是进城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用工企业不能及时找到足够的劳动力进行生产,从而使这些企业无法有效的组织生产,这样不但对企业的生产和信誉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以人口流动模型为工具,以“民工荒”为主线,研究我国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的情况下发生“民工荒”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思路。文章首先对我国“民工荒”的背景、特征进行相关的描述;其次通过对刘易斯模型、费景汉-拉尼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等西方经典的人口流动模型的分析,来解释我国“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我国“民工荒”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的调整﹑预期收入差距的变化﹑城市失业率的提高以及打工红利的下降;然后将托达罗模型扩展,把心理荣誉感和幸福感指数两个因素加入到托达罗模型之中,进而从心理状态来解释我国“民工荒”现象的成因;最终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破解我国“民工荒”问题的策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梯度转移﹑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机制﹑建立灵活的劳动力供给机制﹑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的内容
  • 1.2.2 研究的方法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2.1 人口流动模型理论综述
  • 2.1.1 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型
  • 2.1.2 费景汉-拉尼斯人口流动模型
  • 2.1.3 乔根森人口流动模型
  • 2.1.4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
  • 2.2 我国学术界对“民工荒”现象研究的文献综述
  • 2.3 我国学术界对“民工荒”现象研究的争论
  • 第3章 我国“民工荒”现象的特点和影响
  • 3.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涵义
  • 3.2 我国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基本特征
  • 3.3 “民工荒”现象的特点及其影响
  • 3.3.1 “民工荒”现象的特点
  • 3.3.2 “民工荒”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 第4章 我国“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 4.1 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人口流动模型及其应用分析
  • 4.1.1 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型
  • 4.1.2 费景汉-拉尼斯人口流动模型
  • 4.1.3 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下的“民工荒”问题分析
  • 4.2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及其应用分析
  • 4.2.1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
  • 4.2.2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下“民工荒”问题分析
  • 4.3 扩展的托达罗模型及其对“民工荒”问题的分析
  • 第5章 解决我国“民工荒”问题的政策与对策建议
  • 5.1 加速产业升级和产业梯度转移
  • 5.2 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的流动机制
  • 5.3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工技能培训
  • 5.4 解决城市农民工的实际问题
  • 5.5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 第6章 全文总结
  • 6.1 “民工荒”现象仍将持续
  • 6.2 “民工荒”现象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 6.3 研究的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劳动力流动模型的构建[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08(08)
    • [2].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机制研究——基于传统与现代劳动力流动模型的建构[J]. 中国人口科学 2014(02)
    • [3].中国特色:城乡互动的双向流动模型[J].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1(05)
    • [4].企业知识流动模型研究[J]. 中国市场 2008(52)
    • [5].企业反竞争情报活动中的知识流动模型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8(04)
    • [6].两种人口流动模型的比较及启示[J]. 商场现代化 2011(23)
    • [7].基于二元结构人口流动模型的“民工荒”现象分析[J]. 中国市场 2008(13)
    • [8].面向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知识流动模型研究[J]. 制造业自动化 2011(03)
    • [9].管道输沙两层流动模型分界面位置的确定[J]. 中国港湾建设 2008(01)
    • [10].学科服务中学科馆员的知识流动模型构建[J]. 图书馆学研究 2016(10)
    • [11].三重二元结构下的人口流动模型:对民工荒的一个新的研究框架[J]. 当代经济科学 2012(01)
    • [12].劳动力流动模型的演化[J]. 天中学刊 2008(05)
    • [13].国内外人才流动模型研究述评[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8(24)
    • [14].基于资金流动模型的资本跨市场流动分析[J]. 世界经济研究 2008(09)
    • [15].乳胶基质流动模型及其温度和速度的分布研究[J]. 爆破器材 2009(02)
    • [16].对Harris-Todaro劳动力流动模型的修正及对我国的启示[J]. 经济论坛 2009(20)
    • [17].考虑吸附、变形的煤层气分阶段流动模型[J]. 天然气工业 2011(03)
    • [18].纳米级微管流动模型[J]. 广州化工 2016(11)
    • [19].人口流动现象和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基于改进的乡—城人口流动模型的经济学分析[J]. 企业经济 2011(11)
    • [20].真空喷射雾化过程中喷嘴口的流动模型计算与数值分析[J]. 真空 2015(04)
    • [21].Kolmogorov流动模型的七模截断及其混沌特性[J].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13(03)
    • [22].由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4(05)
    • [23].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分析——基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思考[J].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2)
    • [24].蒸汽喷射器射流场流动模型研究综述[J]. 石油化工设备 2008(02)
    • [25].基于信息流动模型的医院知识管理研究[J].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7(11)
    • [26].基于社会网络的供应链知识流动模型[J]. 情报杂志 2010(05)
    • [27].缝洞型油藏流动模型的选择方法[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05)
    • [28].黏性颗粒流态化的气固流动模型研究进展[J]. 过程工程学报 2014(03)
    • [29].加快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拉尼斯——费景汉人口流动模型的启示[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06)
    • [30].基于马尔可夫骨架过程的资金流动模型[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标签:;  ;  ;  

    基于人口流动模型的“民工荒”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