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学玲(黑龙江省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163001)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8-0323-02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发生于胃、十二指肠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全层黏膜缺损,临床上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其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坳)和胃黏膜屏障作用的破坏。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在秋冬和冬春之交发病率较高。饮食不当、情绪波动、气候变化都可诱发或加重病情。
1护理评估
1.1健康史
1.1.1大多数病人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发病前常有自觉症状加重等溃疡活动表现的病史。询问有无暴饮暴食、进食刺激性食物、过度疲劳等并发症诱发因素。要了解溃疡病的既往治疗情况、发作情况。
1.1.2了解病人生活饮食规律,有无烟酒嗜好,有无长期精神过度紧张、忧虑、情绪激动等因素。有无服用对胃肠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磺胺类、皮质类固醇药等。
1.2辅助检查
1.2.1内镜检查胃镜检查是确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明确病变部位,并可在直视下取活组织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及病理学检查。若溃疡出血可在镜下止血治疗。
1.2.2X线检查①X线钡餐检查:溃疡部位可显示龛影,或见充盈缺损。上消化道出血时不宜行钡餐检查。②X线腹部平片检查:胃十二指肠穿孔病人,立位X线腹部平片可见膈下半月形游离气体,是诊断溃疡病穿孔的重要依据。
1.2.3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粪常规、尿常规、大便隐血试验、血生化等检查。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择期手术病人的准备饮食要少量多餐,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的饮食。拟行迷走神经切断术的病人,术前应作基础胃酸分泌量和最大胃酸分泌量的测定,以鉴定手术疗效。其他同腹部手术前一般护理,参见围手术期护理章节。
2.1.2急性穿孔病人术前准备血压平稳者取半卧位,禁食,持续胃肠减压以防止胃肠内容物继续漏入腹腔。输液、应用抗生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等。其基本原则和方法同急性腹膜炎的术前护理。
2.1.3急性大出血病人术前准备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呕血时头偏向一侧。安慰病人,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一般应暂禁食,胃溃疡出血时,可口服或从胃管中滴入冷生理盐水,可加入适量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雷尼替丁、止血剂等药物。输液输血,必要时建立两条输液通路,保证输液输血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呕血及便血情况,要求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动态监测红细胞比容。如经6~8小时治疗,病人症状、体征未见好转或反而加重,或24小时内需要输血超过1000m1以上才能维持血压和红细胞比容,即应迅速手术。
2.1.4瘢痕性幽门梗阻病人术前准备卧床休息,根据梗阻程度给予流质饮食或禁食,以减轻胃潴留。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补给营养以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必要时可采用全胃肠外营养疗法,提高病人对手术耐受力。术前2~3天每晚用温生理盐水洗胃,以减轻长期梗阻所致的胃黏膜水肿,避免术后愈合不良。配合做好X线钡餐检查和纤维胃镜检查。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
(1)体位:病人回病房后,取平卧位,待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
(2)胃肠减压与饮食:持续胃肠减压,保持引流通畅,期间禁饮、禁食。一般术后2~3天,病人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可拔除胃肠减压管。拔管当日可给少量饮水,每1~2小时1次,每次4~5汤匙;如无特殊不适,第2天给半量流质,每次100~150ml;第3天可给全量流质;拔管后第4天可进半流质;术后10~14天可进软食;术后1个月内要少食多餐(每日5~6次),避免生、冷、硬、辣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一般需6个月至1年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3餐饮食。
(3)活动: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协助病人翻身拍背,防止肺部并发症。若情况允许,鼓励病人早期离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和预防肠粘连。
2.2.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神志、血压、脉搏、体温、尿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观察腹部症状和腹部体征变化。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是否清洁、干燥。观察各种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详细记录24小时液体的出入量。
2.2.3治疗配合护理
(1)静脉补液:在胃肠减压及禁食期间,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代谢平衡,必要时可输入血浆、白蛋白及少量新鲜血以加强支持。
(2)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每天定时用手挤压引流管以保持引流管的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每日更换无菌引流袋。一般2~3天后,引流量明显减少、色清淡时,可考虑拔管。
(3)其他:运用抗酸药及止血剂,防止术后出血及促进吻合口的愈合。运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切口疼痛者,遵医嘱酌情使用镇静、止痛剂。
2.2.4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1)吻合口出血:术后24小时内可从胃管中引流出100~300ml暗红色或咖啡色胃液,量逐渐减少而颜色变淡属手术后正常现象。如果胃管每小时引流出鲜红色血在100ml以上,甚至呕血或黑便,持续不止,则提示吻合口出血。应配合医生采取禁食、应用止血药、抗酸药及输新鲜血等措施,出血多可停止;少数经上述处理后出血仍不止者,则应积极准备再次手术以止血。
(2)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多发生于毕氏Ⅱ式手术后3~6天,表现为右上腹突发剧痛和腹膜刺激征,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由于局部炎症、水肿明显,难以修补缝合,需经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处置管作持续负压吸引,残端周围置腹腔引流管引流。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此外,还需多次少量输新鲜血,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应用抑制胃肠液及胰液分泌药物,用氧化锌软膏保护引流处周围皮肤等措施。
(3)吻合口梗阻: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饱胀不适、呕吐,呕吐物不含胆汁。一般经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等措施,梗阻多可缓解。若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
(4)输入段梗阻:急性完全性输入段梗阻的典型表现是上腹部突发剧烈腹痛,频繁呕吐,呕吐物量少,不含胆汁,上腹部偏右有压痛及包块,随后出现烦躁不安、脉搏细速和血压下降,可并发胰腺炎。慢性不完全性输入段梗阻,表现为进食后数分钟至30分钟发生呕吐,呕吐物主要为胆汁。如为急性完全性输入段梗阻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紧急手术治疗。如为慢性不完全性输入段梗阻者,多数病人可经非手术治疗而缓解,少数需再次手术。
(5)输出段梗阻:表现为上腹饱胀不适,呕吐食物和胆汁。如经非手术治疗不能缓解,应立即手术治疗。
(6)倾倒综合征:表现为进食高渗性食物后10~20分钟发生(特别是进食过甜、过热的流质)。病人出现上腹胀痛不适,心悸、乏力、出汗、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虚脱,并伴有肠鸣和腹泻等,平卧几分钟后可缓解。术后早期指导病人少食多餐,进餐后平卧10~20分钟,避免进食过甜、过热的流质饮食,选择较干的膳食,告诉病人一般在1年内多能自愈。若经长期治疗护理未能改善者,应考虑再次手术,将毕氏Ⅱ式改为毕氏I式。
2.3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要态度和蔼,对病人表示同情和理解。并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解答病人的疑惑,减轻其对疾病及手术的顾虑,树立其治愈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
2.4健康指导
适当运动,劳逸结合,术后6周内不要举起过重的物品。进行轻体力活动,以增强体力。保持规律生活,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合理安排饮食,注意饮食规律,多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少刺激饮食;应少量多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避免浓茶、咖啡、辣椒、烟酒、油炸食物等。手术康复出院后,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切口处红肿、疼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
参考文献
[1]项北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5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1):214-215.
[2]扬梅,恒灵芝,武建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出血和狭窄EPCV术的护理173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20-21.